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温补脾肾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应用_脑出血论文

【关键词】脑出血论文  脑出血的护理论文  脑出血护理论文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作为临床常见疑难病,其病机复杂,病势迁延反复不愈。传统中医学文献中无“慢性肾炎”病名的记载,而依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虚劳”、“水肿”、“腰痛”等范畴,其临床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后期可出现程度不同贫血。笔者现就临证运用温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炎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理论溯源

  慢性肾炎往往出现面浮肢肿、恶风、腰膝酸软等症状,尿常规检查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相关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与气,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由此可见,肺、脾、肾三脏与慢性肾炎的发病相关,其中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脾乃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异常表现之一,蛋白尿是蛋白质作为人体精微物质随尿液外泄而致,理应责之于肾失封藏,因“肾藏精”、“主水”、“开窍于二阴”。另外,《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肾其主脾也。”脾属土而肾属水,土能克水,故制约肾者为脾,又《医学精义》曰:“脾土能制肾水,所以封藏肾气也。”表明脾能协助肾气封藏。《医门棒喝》云:“脾胃之能化生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明脾气能升清,防止谷气下流,精微下泄,有助于肾之封藏。若脾虚不能生化阴精以涵育肾气,无以升清致谷气下流,则肾失封藏精微下泄,可使蛋白质等人体精微物质随尿液外泄。总之,脏腑阳气亏损在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温补脾肾法是通过健脾以摄精、温肾以固涩,为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2  辨治

  2.1  温补脾肾以活血化瘀

  本病病机之本是肺、脾、肾三脏尤其是脾肾功能的虚损,导致水液代谢的紊乱,所谓“肾病者腹大、胫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此理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阴阳之宅,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虚则血滞,病久气血推动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滞,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气血的运行又赖肾阳的温煦和推动。脾肾阳虚则寒从内生,寒凝血脉则涩滞不畅,患者可表现为水肿,面色晦黯,腰痛,肌肤甲错,舌质黯淡、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苔白等,脉沉弦或沉迟,出血倾向以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此时以扶阳化瘀为法,一方面以黄芪、白术、芡实、杜仲、菟丝子等温阳益气;另一方面以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等活血化瘀。温补脾肾能达到逆转经络壅塞、水湿瘀血停聚的病理机转的目的。

  2.2  温补脾肾以渗利水湿

  水肿是本病的一个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面浮肢肿甚至按之凹陷如泥,伴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脘腹满闷,舌质黯淡,苔白或滑或腻,脉沉,患者表现脾肾阳虚。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脾胃阳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通过温补脾肾可达渗利水湿效果,故在温补脾肾基础上酌加车前子、益母草、茯苓等。

  2.3  温补脾肾以固摄精微

  持续的蛋白尿及多型性红细胞尿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同时还可见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数等。红细胞和蛋白均属人体的精微物质,其随尿液流失应责之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闭藏失职以及脾失固摄,致精微下泄。临证温补脾胃同时给以固涩剂如金樱子、芡实、菟丝子等可收“固本塞流”之功。
消化道出血的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