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二苯乙烯苷对血栓形成的干预作用分析-医学正式期刊目录

医学正式期刊目录    医学论文投稿    医学核心期刊   医学杂志投稿
  血栓疾病,例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栓形成密切有关。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凝固性增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液粘滞性增大、血流动力与流态条件变差等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4]。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血栓的形成与溶解也受抗凝系统、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素A2与前列腺环素体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此,在防治血栓疾病中,抑制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诸多因素,改变血液的粘、浓、凝、聚状态,对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的溶解尤为重要。
  1  材料
  1.1  实验药物二苯乙烯苷,由同济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王嘉陵教授提供,纯度>99%;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由Avocado公司提供,lot:10112030。
  1.2  试剂盐酸肾上腺素液,天津药业集团公司出品,批号:20080110;肝素钠注射液,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出品,批号:20080102。
  1.3  动物SD大鼠80只,体质量180~200 g,雄性,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提供。
  1.4  仪器Brookfield DV-Ⅲ+RHEOMETER型旋转粘度计,美国博力飞公司;LBY-XC20型血沉分析仪,北京普利生公司;日本产1472-CHA型电子精密天平。
  2  方法
  2.1  二苯乙烯苷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参照文献[3],大鼠40只分为5组:空白组,阿司匹林组(10 mg/kg),二苯乙烯苷低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20 mg/kg)。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麻醉固定后,上述各组份均以0.1 ml/100 g体质量舌下静脉注射,给药后20 min,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颈外静脉,以三段聚乙烯管合成一插管,中间管放入一根长6 cm的手术丝线,先在管中注满浓度为50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待管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后,再经聚乙烯管注入肝素50 u/kg抗凝。然后再将管另一端插入右颈总动脉,打开动脉夹,形成右总动脉和左外静脉循环。开放血流15 min后,动脉夹夹断血流,迅速取出丝线称重,总重量减去丝线干重即为血栓湿重。用t检验同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出血栓抑制率。
  血栓抑制率(% ) = 血栓湿重(生理盐水组) -血栓湿重(试验组)血栓湿重(生理盐水组) ×100%×100%
  2.2  二苯乙烯苷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大鼠40只分为5组: 空白组,血瘀模型组,二苯乙烯苷低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20 mg/kg)。各实验组分别尾静脉给药1次/d,连续5 d。血瘀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连续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第5天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0 μg/kg共2次,间隔4 h,第1次注射肾上腺素后将大鼠浸入4℃的冰水中5 min,造成血瘀模型。腹主动脉取血4 ml,其中2 ml迅速注入含肝素的抗凝管内,摇匀静置,用于检测血流变学指标;2 ml注入含3. 8%的枸椽酸钠的硅化管内,用于检测血沉。检测血流变学采用流变仪测定,先测定全血粘度后,将其低速离心(1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浆,然后测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
  3  结果
  3.1  二苯乙烯苷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二苯乙烯苷高、中、低剂量组使血栓湿重下降(P<0.05,P<0.01),且剂量与效应呈明显正相关。二苯乙烯苷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均明显升高, 而二苯乙烯苷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说明二苯乙烯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本文实验观察到,二苯乙烯苷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表明二苯乙烯苷能降低活体动物动脉血流中血小板聚集能力。从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应用二苯乙烯苷能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浆粘度下降,可减少血凝。阿司匹林作用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为主,因而可增加血流速度。二苯乙烯苷加快血流速度可能与阿司匹林相似。
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