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方证对应”理论在冠心病应用中的关键点-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护理类论文发表
  方证对应亦称方证相应,是指方剂与证候之间的对应关系。方剂的主治证候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要相一致[1]。简言之,即“有是证用是方”,正如张仲景《伤寒论》所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
  方证对应说,是探讨中医临床处方药物应用规律的学说,是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辨证论治过程中先明确证候,并据证立法,由法定方,以方遣药,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去其药,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完整统一。方证对应说,强调方与证的对应性,证以方名,方为证立,方随证转,重视主证,具有针对性强和执简驭繁的特点。
  方证包含方剂和证候两方面,方证就是方剂所治疗的病证。“方”是指方剂,即中药应用的形式。是中医在辨别证候、审察病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组方原则,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是“证”的解决方法和手段,是“证”与药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连接点,是“证”之“矢”。“证” 即病症,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病理要素的综合性归纳。是“方”要解决的一组医学矛盾问题的概括,它是方剂使用的证据、依据、指征,是“方”之“的”。
  临床上无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最终要落实到方药上。主药(君药)对应主证;臣佐药辅助君药并可对应兼证;使药调节缓和药性。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围绕“证”为基础而加减变化,只有证与方剂之间丝丝入扣,才能取得临床疗效。如此则体现方与证相对应,证与治相对应,理、法、方、药,环环相扣,这就是辨证论治中的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理论在冠心病应用中的关键点
  方证对应理论的精髓在于方剂所治证候与疾病的证候表现统一性。临床上无论是辨证论治,还是辨病论治,都强调中医证型,疾病的证型多是由两因素或多因素证候组成;而成方中,药味不一,轻重不等,有君臣佐使差别,所治病证各异。所以,当疾病证型由多因素证候组成时,无形中增加了选择方剂的难度,降低了方与证的统一性。
  关于冠心病辨证分型主要有国家、行业学会、教材辨证分型标准。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标准规范其辨证分型有所不同,有心气虚弱、心阳不振、心肾阳虚、阳气虚衰、心阴不足、心肾阴虚、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心血亏损、心血瘀阻、痰浊内阻、痰热内蕴、气虚痰阻、寒凝气滞、寒凝心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滞心胸等。从此可以看出,证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其病理因素,也就是证候要素主要是气虚、气滞、血虚、血瘀、阴虚、阳虚、痰浊、寒凝、蕴热。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3大死因之一,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最高。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及优势,其中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因此,以方证对应为切入点诊治冠心病,可以驾繁就简,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在冠心病的的临床应用和提高临床疗效。
  冠心病居前6位的证候要素依次是:血瘀(29.5%)、气虚(21.4%)、阴虚(15.1%)、痰浊(13.7%)、阳虚(8.4%)、气滞(7.6%),可覆盖95%以上的病例,证候比较单一。如果根据证候选择治疗的主方,就可以更好地提高方证与证候的统一性,而主证是沟通它们两者之间的桥梁。因为主证是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证候,所以,只有抓住方证和疾病的共性,也就是主证,才能提高方与证的统一性,增强方证对应性,提高临床疗效。由此可见抓方剂和证候的主证,是方证对应理论在冠心病临床应用的关键。
医学硕士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