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疗法研究-生物技术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毕业论文           医学核心期刊       医学论文发表           国家级医学期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产妇48例,年龄(25.6±4.3)岁(19~38岁),确诊孕周26+1~41+6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7例。未行心脏手术者15例(31.3%),经手术后妊娠者32例(66.7%),另1例于孕期施行手术(2.1%)。心脏手术时间距本次妊娠1~21年。
  1.2 心脏病诊断方法及分级
  患者均经心外科及产科医生根据病史、体征、心电图、心脏多普勒超声、心肌酶学、必要时行胸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而确诊。入院时心功能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制定的分级系统分级[1]。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
  48例中,22例(45.8%)为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妊娠前手术32例,未手术15例,另1例在孕26+1周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级”,孕期在心脏彩超指引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于孕37+1周剖宫产分娩。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主要为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法洛氏四联症矫正术、瓣膜置换术(表1)。
  2.2 心脏手术后对孕产妇心功能影响及结局
  与未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心功能Ⅲ~Ⅳ级的发生率与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衰的3例患者均为未手术组患者,发生率为6.3%(3/48)。其中1例于产前发生心衰,系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由右向左分流的艾森曼格综合征,孕28+5周就诊于本院,经抢救后于孕29+5周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并转入ICU,好转出院;2例于产后发生心衰,其中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剖宫产后发生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术后持续低氧血症,抢救无效死亡。手术组无死亡病例(表2)。
  2.3 分娩方式及心脏手术后对围产儿的影响
  48例中行剖宫产分娩38例(79.2%),手术组与未手术组均有较高的剖宫产率,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先天性心脏病因素15例(39.5%),产科因素11例(28.9%),社会因素12例(31.6%)。手术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158.8±487.9)g,胎龄(275.6±8.3)d;未手术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776.7±734.3)g,胎龄(263.5±17.7)d,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未手术组早产4例,占该组的26.7%,1例死亡,出生时体质量仅860 g,其母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Ⅳ级。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高危妊娠,在我国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广谱抗菌素的应用,心血管诊疗技术的提高,器质性心脏病的构成比例发生改变,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而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手术后得以存活并能够妊娠。
心理学毕业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