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盆腔肿瘤良恶性的判定研究-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 临床营养学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 护理学论文发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盆腔肿瘤良恶性的判定
从病理角度区别肿瘤良恶性主要在于恶性肿瘤本身产生的特有的新生血管 [15] ,而彩色多普勒的特点是可以对新生血管进行观察,从而提供评价肿瘤良恶性的依据。肖蔚等 [16] 对53例盆腔肿瘤进行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显示率 为72%,良性肿瘤以周边显示为主,而恶性肿瘤则从周边到内部均可探测到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频谱上,良性肿瘤表现为低速度中低阻力的频谱,而恶性肿瘤则表现高速低阻的频谱。
子宫输卵管通水术
检查时先按传统方式将子宫双腔通水导管放置于宫内,取下窥器后,放入阴道探头做全面检查,然后缓慢注入通水液(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16万U、蛋白酶2支),随着液体的注入可直接从监视屏上观察到宫腔内的液体变化。正常情况下,注液时阻力愈小,子宫直肠陷窝内液体会逐渐增多;当注液时阻力大,宫腔内液体充盈,患者有痛感时,可回吸并反复,且子宫直肠陷窝内未观察到液体积聚现象,可诊断双侧输卵管阻塞,当出现单侧输卵管壶腹部积水时,且子宫直肠陷窝内有新的液体存积时,为单侧输卵管阻塞 [12] 。已往诊断输卵管性不孕因素时需常规X线造影检查,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损害,而目前应用阴道超声直视下子宫输卵管通水术则大大方便了患者,可使患者免受憋尿之苦,且探头频率高,所视图像清晰,通液时对盆腔液可做动态观察,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法对不孕症治疗中卵泡监测
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法将换能器探头置于阴道穹窿部,与盆腔内器官更加接近,可对盆腔脏器进行更为直观的检查,增加了对盆腔内器官评价的精确性。同时,高频探头的应用使扫描器官的影像分辨率增加,与传统经腹部超声扫描(TAS)方法比较,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
TVS可清晰观察卵泡从发育、成熟、排卵到产生黄体的不同阶段变化,以及子宫内膜的相应改变,超声下卵泡的大小、位置、数目显示清晰。卵泡成熟时表现为:卵泡直径≥18mm,表面张力大,内可见到强回声斑状卵丘,此时子宫内膜相应增厚呈唇样改变。当卵泡饱满,囊壁清晰,凸出卵巢表面时,提示排卵将在24~48h之内发生 [11] 。通常在月经周期的12~14天或15~18天进行监测,促排卵者于月经第5天口服促排卵药克罗米酚CC50~100mg或三苯氧胺20mg,连服5天后超声监测卵泡大小。当卵泡直径≥15mm时,可隔日1次或连续监测,达18~20mm时,肌注HCG促使排卵并指导受孕,可大大提高受孕机率。
不孕症的以往治疗通常采用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评分、激素水平测定等方法间接估计卵泡的发育情况,而超声以其方便直观的诸多优点已成为目前卵泡监测的首选方法。TVS观测卵泡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对于预测卵泡的成熟度和排卵日期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受孕时机,提高受孕成功率。同时可了解卵泡的位置、大小及数量,以便穿刺取卵和为人工受精患者把握良好时机。
TVS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疾病,正常二维超声仅从肌层及瘤体本身回声和临床症状而作出诊断,准确性不高,尤其是子宫腺肌病在二维超声上无明显特异性征象,多经剖视方能确定其性质 [13] 。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图能够显示更丰富、多方位延伸的血管立体结构,完整确定肿瘤滋养血管及其走向,从而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的瘤体血流呈球形网架结构,较直观地表现为子宫肌瘤的血供状态。子宫肌瘤的血管腔有不同程度扩张,血供丰富,血流灌注增加,瘤周血供较瘤中央丰富,假包膜处血管呈球状、半球状,肌瘤血供呈高速低阻高供血特点;子宫腺肌病病灶周边见粗糙杂乱血管,血流图显示血管增粗、环抱,管壁光滑、清晰。腺肌瘤中血管紊乱更加明显,但无立体网架结构,其血供呈高速高阻的子宫动脉血流特点。3-DCPA(三维血流成像),具有较彩色能量图(CDE)血供更完整的肿瘤血供整体结构,能够完整显示血管树和血管网,信号范围广,灵敏度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14] ,3-DCPA将CDE上清晰显示的细小终末血管显示为整体效果的血管树,敏感地反映血流灌注的变化,区分肿瘤内外血流灌注更为清楚,图像直观,便于理解。子宫腺肌病的正确诊断一直是妇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彩色超声新技术的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与子宫肌瘤的鉴别也有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对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营养学论文发表 http://www.qikanba.com/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盆腔肿瘤良恶性的判定
从病理角度区别肿瘤良恶性主要在于恶性肿瘤本身产生的特有的新生血管 [15] ,而彩色多普勒的特点是可以对新生血管进行观察,从而提供评价肿瘤良恶性的依据。肖蔚等 [16] 对53例盆腔肿瘤进行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显示率 为72%,良性肿瘤以周边显示为主,而恶性肿瘤则从周边到内部均可探测到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频谱上,良性肿瘤表现为低速度中低阻力的频谱,而恶性肿瘤则表现高速低阻的频谱。
子宫输卵管通水术
检查时先按传统方式将子宫双腔通水导管放置于宫内,取下窥器后,放入阴道探头做全面检查,然后缓慢注入通水液(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16万U、蛋白酶2支),随着液体的注入可直接从监视屏上观察到宫腔内的液体变化。正常情况下,注液时阻力愈小,子宫直肠陷窝内液体会逐渐增多;当注液时阻力大,宫腔内液体充盈,患者有痛感时,可回吸并反复,且子宫直肠陷窝内未观察到液体积聚现象,可诊断双侧输卵管阻塞,当出现单侧输卵管壶腹部积水时,且子宫直肠陷窝内有新的液体存积时,为单侧输卵管阻塞 [12] 。已往诊断输卵管性不孕因素时需常规X线造影检查,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损害,而目前应用阴道超声直视下子宫输卵管通水术则大大方便了患者,可使患者免受憋尿之苦,且探头频率高,所视图像清晰,通液时对盆腔液可做动态观察,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法对不孕症治疗中卵泡监测
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法将换能器探头置于阴道穹窿部,与盆腔内器官更加接近,可对盆腔脏器进行更为直观的检查,增加了对盆腔内器官评价的精确性。同时,高频探头的应用使扫描器官的影像分辨率增加,与传统经腹部超声扫描(TAS)方法比较,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
TVS可清晰观察卵泡从发育、成熟、排卵到产生黄体的不同阶段变化,以及子宫内膜的相应改变,超声下卵泡的大小、位置、数目显示清晰。卵泡成熟时表现为:卵泡直径≥18mm,表面张力大,内可见到强回声斑状卵丘,此时子宫内膜相应增厚呈唇样改变。当卵泡饱满,囊壁清晰,凸出卵巢表面时,提示排卵将在24~48h之内发生 [11] 。通常在月经周期的12~14天或15~18天进行监测,促排卵者于月经第5天口服促排卵药克罗米酚CC50~100mg或三苯氧胺20mg,连服5天后超声监测卵泡大小。当卵泡直径≥15mm时,可隔日1次或连续监测,达18~20mm时,肌注HCG促使排卵并指导受孕,可大大提高受孕机率。
不孕症的以往治疗通常采用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评分、激素水平测定等方法间接估计卵泡的发育情况,而超声以其方便直观的诸多优点已成为目前卵泡监测的首选方法。TVS观测卵泡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对于预测卵泡的成熟度和排卵日期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受孕时机,提高受孕成功率。同时可了解卵泡的位置、大小及数量,以便穿刺取卵和为人工受精患者把握良好时机。
TVS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疾病,正常二维超声仅从肌层及瘤体本身回声和临床症状而作出诊断,准确性不高,尤其是子宫腺肌病在二维超声上无明显特异性征象,多经剖视方能确定其性质 [13] 。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图能够显示更丰富、多方位延伸的血管立体结构,完整确定肿瘤滋养血管及其走向,从而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的瘤体血流呈球形网架结构,较直观地表现为子宫肌瘤的血供状态。子宫肌瘤的血管腔有不同程度扩张,血供丰富,血流灌注增加,瘤周血供较瘤中央丰富,假包膜处血管呈球状、半球状,肌瘤血供呈高速低阻高供血特点;子宫腺肌病病灶周边见粗糙杂乱血管,血流图显示血管增粗、环抱,管壁光滑、清晰。腺肌瘤中血管紊乱更加明显,但无立体网架结构,其血供呈高速高阻的子宫动脉血流特点。3-DCPA(三维血流成像),具有较彩色能量图(CDE)血供更完整的肿瘤血供整体结构,能够完整显示血管树和血管网,信号范围广,灵敏度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14] ,3-DCPA将CDE上清晰显示的细小终末血管显示为整体效果的血管树,敏感地反映血流灌注的变化,区分肿瘤内外血流灌注更为清楚,图像直观,便于理解。子宫腺肌病的正确诊断一直是妇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彩色超声新技术的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与子宫肌瘤的鉴别也有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对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营养学论文发表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