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机理研究及治疗-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论文
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论文 手术麻醉论文 妇科麻醉论文 医学论文发表
1新生儿黄疸病因病机
中医很早对新生儿黄疸就有所认识。《诸病源候论·胎疸候》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湿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或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外邪内侵,脾为邪困,失健运之功,移湿热于肝胆,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液外溢于肌肤而发黄。”范淑华等[2]认为新生儿黄疸迁延日久不愈,多因湿热郁积肝胆兼有血瘀所致。王锦华等[3]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由母体湿热, 胎毒熏蒸胎体或元气不足, 肝气郁结, 不能疏泄胎毒湿热之邪, 湿热胎毒郁结血分, 肝胆疏泄失常, 胆汁输送排泄受阻,浸入于血,外溢肌肤所致。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中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时可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进而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西医对于生理性黄疸仅仅是观察,对于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光疗、换血疗法等,均有一定疗效[1],但是往往有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而中医则对于生理性黄疸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对于病理性黄疸则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
2 中医药治疗
2.1辨证分型及治则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治疗时医家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
陶春祥[7]分型辨治如下。
(1)湿热黄疸型:症见患儿皮肤黄染,色鲜明如橘染,拒乳,啼哭,烦躁或皮肤有紫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指纹色红。治宜清热利湿、疏胆退黄。选用自拟方虎茵汤加减。
(2)寒湿黄疸型:症见患儿皮肤黄染晦暗,形体消瘦,腹胀,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物,精神萎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指纹色淡或紫暗。治宜温中健脾、化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合理中汤加减。
(3)瘀积黄疸型:患儿皮肤黄染,色泽暗滞,皮下有淤斑或淤点,体瘦腹胀,或肝脾肿大,舌质暗红、苔黄或薄腻 ,指纹色紫而滞。治宜活血通络、疏散退黄。方选血腑逐瘀汤加减。
李建等[8]分型辨治如下。
(1)湿热熏蒸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色如鲜橘,不欲吮乳,烦躁不安,呕吐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指纹紫红。治宜清热化湿,利胆退黄。常选用茵陈蒿汤加味。
(2)感受邪毒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出现时间较晚,且伴有发热、烦躁,甚则抽搐、昏迷、呕吐拒食、大便溏稀,舌红绛苔黄,指纹紫滞且长,或透关射甲。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透黄。常选用犀角散加减。
(3)寒湿阻滞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日久不退,色淡而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欠温,不思乳食,尿黄便溏,舌淡苔白腻,指纹淡红。治宜健脾温中,化湿退黄。常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
(4)瘀血内阻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色深而暗,皮肤淤斑,胁下痞块,腹部胀满,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尿黄便白。舌见淤点苔黄,纹紫滞。治宜活血化瘀,消积退黄。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顾俊贤等[6]认为应根据临床症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例1辨证分型虽为阳黄,但无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不宜清热利湿,应顾护后天脾胃之气,以防变证,采用姜黄三物汤治疗。例2其病机为热邪伤阴或素体阴虚,肝热之郁,胆汁黏稠,失于疏泄,不循常道,外溢发黄,此型命名热邪伤阴型之阳黄,不可拘泥于利水渗湿,以免伤阴更重,宜用滋阴利胆法治之。
2.2中成药
郑兴惠等[9]将7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388例,对照组372例。预防组在新生儿生后第1天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不用药。结果:预防组72 h胆红素增高值为(137.5±6.9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3±8.86)μmol/L,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说明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朱美香等[10]将11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8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①蓝光照射;②酶诱导剂;③白蛋白或血浆;④溶血者给予地塞米松静滴;⑤对症处理,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⑥病因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服用柴茵合剂。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72 h后,TCB下降明显,治疗后TCB指数降至20所需的时间、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临床观察表明,中药柴茵合剂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刘凤军[11]选择30例新生儿口服茵陈三黄口服液,结果30例中显效29例,有效1例,显效率96.7 %。茵陈三黄口服液由原来汤剂改变剂型而成,经多年应用退黄效果显着,将此方改为口服液,再次证明其退黄效果明显。刘玲等[12]将40例新生儿停止母乳喂养,改换配方奶喂养,治疗选用茵栀黄注射液加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点滴,同时进行单面冷光源蓝光治疗。结果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7~14 d,最后均痊愈出院。可见加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和蓝光光疗,可以提高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泄,使胆红素水平逐渐降至正常范围。苗智莹等[13]选择足月新生儿185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91例。治疗组口服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不予治疗,两组均正常母乳喂养。用药5 d后用经皮测黄疸仪复查胆红素值。
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范淑华等[2]将79名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用降黄汤;对照组用茵陈丹参汤。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对照组39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廖龙祥等[14]对5例患儿用民间草药蜜桶花合茵陈五苓散加减防治。结果一般服药4 d后,黄疸开始消退,随着黄疸的消退,患儿精神及吮乳日渐改善。5例患儿均在服药3~4剂后痊愈。
麻醉论文发表 http://www.qikanba.com/
1新生儿黄疸病因病机
中医很早对新生儿黄疸就有所认识。《诸病源候论·胎疸候》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湿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或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外邪内侵,脾为邪困,失健运之功,移湿热于肝胆,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液外溢于肌肤而发黄。”范淑华等[2]认为新生儿黄疸迁延日久不愈,多因湿热郁积肝胆兼有血瘀所致。王锦华等[3]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由母体湿热, 胎毒熏蒸胎体或元气不足, 肝气郁结, 不能疏泄胎毒湿热之邪, 湿热胎毒郁结血分, 肝胆疏泄失常, 胆汁输送排泄受阻,浸入于血,外溢肌肤所致。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中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时可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进而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西医对于生理性黄疸仅仅是观察,对于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光疗、换血疗法等,均有一定疗效[1],但是往往有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而中医则对于生理性黄疸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对于病理性黄疸则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
2 中医药治疗
2.1辨证分型及治则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治疗时医家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
陶春祥[7]分型辨治如下。
(1)湿热黄疸型:症见患儿皮肤黄染,色鲜明如橘染,拒乳,啼哭,烦躁或皮肤有紫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指纹色红。治宜清热利湿、疏胆退黄。选用自拟方虎茵汤加减。
(2)寒湿黄疸型:症见患儿皮肤黄染晦暗,形体消瘦,腹胀,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物,精神萎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指纹色淡或紫暗。治宜温中健脾、化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合理中汤加减。
(3)瘀积黄疸型:患儿皮肤黄染,色泽暗滞,皮下有淤斑或淤点,体瘦腹胀,或肝脾肿大,舌质暗红、苔黄或薄腻 ,指纹色紫而滞。治宜活血通络、疏散退黄。方选血腑逐瘀汤加减。
李建等[8]分型辨治如下。
(1)湿热熏蒸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色如鲜橘,不欲吮乳,烦躁不安,呕吐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指纹紫红。治宜清热化湿,利胆退黄。常选用茵陈蒿汤加味。
(2)感受邪毒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出现时间较晚,且伴有发热、烦躁,甚则抽搐、昏迷、呕吐拒食、大便溏稀,舌红绛苔黄,指纹紫滞且长,或透关射甲。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透黄。常选用犀角散加减。
(3)寒湿阻滞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日久不退,色淡而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欠温,不思乳食,尿黄便溏,舌淡苔白腻,指纹淡红。治宜健脾温中,化湿退黄。常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
(4)瘀血内阻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色深而暗,皮肤淤斑,胁下痞块,腹部胀满,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尿黄便白。舌见淤点苔黄,纹紫滞。治宜活血化瘀,消积退黄。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顾俊贤等[6]认为应根据临床症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例1辨证分型虽为阳黄,但无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不宜清热利湿,应顾护后天脾胃之气,以防变证,采用姜黄三物汤治疗。例2其病机为热邪伤阴或素体阴虚,肝热之郁,胆汁黏稠,失于疏泄,不循常道,外溢发黄,此型命名热邪伤阴型之阳黄,不可拘泥于利水渗湿,以免伤阴更重,宜用滋阴利胆法治之。
2.2中成药
郑兴惠等[9]将7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388例,对照组372例。预防组在新生儿生后第1天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不用药。结果:预防组72 h胆红素增高值为(137.5±6.9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3±8.86)μmol/L,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说明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朱美香等[10]将11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8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①蓝光照射;②酶诱导剂;③白蛋白或血浆;④溶血者给予地塞米松静滴;⑤对症处理,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⑥病因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服用柴茵合剂。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72 h后,TCB下降明显,治疗后TCB指数降至20所需的时间、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临床观察表明,中药柴茵合剂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刘凤军[11]选择30例新生儿口服茵陈三黄口服液,结果30例中显效29例,有效1例,显效率96.7 %。茵陈三黄口服液由原来汤剂改变剂型而成,经多年应用退黄效果显着,将此方改为口服液,再次证明其退黄效果明显。刘玲等[12]将40例新生儿停止母乳喂养,改换配方奶喂养,治疗选用茵栀黄注射液加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点滴,同时进行单面冷光源蓝光治疗。结果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7~14 d,最后均痊愈出院。可见加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和蓝光光疗,可以提高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泄,使胆红素水平逐渐降至正常范围。苗智莹等[13]选择足月新生儿185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91例。治疗组口服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不予治疗,两组均正常母乳喂养。用药5 d后用经皮测黄疸仪复查胆红素值。
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范淑华等[2]将79名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用降黄汤;对照组用茵陈丹参汤。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对照组39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廖龙祥等[14]对5例患儿用民间草药蜜桶花合茵陈五苓散加减防治。结果一般服药4 d后,黄疸开始消退,随着黄疸的消退,患儿精神及吮乳日渐改善。5例患儿均在服药3~4剂后痊愈。
麻醉论文发表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