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作为主药部分之“角药”研究-英文医学论文英文医学论文

英文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投稿     医学论文发表     医学护理论文
     1.1  辛夷、苍耳子、板蓝根
  辛夷辛、温,入肺、胃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入肺、肝经,《本草备要》载其“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肾经,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品,《本草便读》言其“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刘老认为辛夷、苍耳子皆辛散性温,能入肺经,善散肺经风邪而通窍;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喉,能祛邪护肺安内宅。三药相配既能疏散风热、通鼻窍,又能内解热毒,清热利咽。同时刘老认为小儿“肺常不足”,不耐寒热,易为外邪所侵,而鼻咽为肺之门户,往往同时受邪,表现为鼻塞鼻痒、咳嗽咳痰、咽痛咽干等。对此刘老常以辛夷、苍耳子、板蓝根作为主药,与玄参、山豆根、牛蒡子、大青叶等同用,共奏疏风透邪、清热解毒、利咽通窍、防邪传变之效。此法也是刘老“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1.2  生黄芪、白术、防风
  此三味药的配伍取自《世医得效方》中的“玉屏风散”,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作用,为补气升阳的要药;防风辛甘微温,性浮升散,善行全身,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本经》称其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刘老认为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受外邪侵袭,常常前邪未去又添新邪,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配伍白术健脾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三药合用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使玄府闭合有度。故临床常作为主药治疗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及易受外邪、反复感冒的患儿。
  1.3  南沙参、桑白皮、地骨皮
  南沙参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兼有补脾肺之气,清肺生津,补气化痰。桑白皮性味甘寒,归肺经。《本草纲目》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故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之功。地骨皮甘、寒,入肺、肝、肾经,能直入阴分,泻肺中伏火,并退虚热,王好古称其“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此三味药的配伍是由泻白散变化而来,刘老认为桑白皮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地骨皮甘寒入肺,清降肺中伏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两药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用南沙参代替原方中的甘草、粳米,在于增强方药的养阴清肺之力。三药相配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治其标,又能滋阴润肺治其本,对小儿“稚阴”之体起到标本兼顾的功效。临床中常用于咳嗽时间较长、痰多、痰不易咯出、舌红苔黄等病症的患儿。
  1.4  葶苈子、紫苏子、莱菔子
  葶苈子入肺、膀胱经,《药性论》记载其功效能“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饮”。紫苏子味辛,性温,无毒,归肺、大肠经。《本经逢源》载其:“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故紫苏子善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并有润肠通便之功,利于肠中痰浊下降而利肺气;莱菔子味辛行散,即可消食导滞,又能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此三味药的配伍是由三子养亲汤变化而来,刘老用葶苈子代替原方中的白芥子,意在取葶苈子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止咳,以增强泻肺平喘之力。三药相配,泻肺平喘,降气消痰,同时兼顾健脾消食。临床上症见咳嗽、气喘、痰多、纳差时,刘老常用葶苈子3 g、紫苏子5 g、莱菔子10 g作为主药,以泻肺平喘、化痰止咳。

医学英语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