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针刀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16例疗效观察

  颈椎问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常见症状有头痛、眩晕、心悸、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元力等症状和体症,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笔者根据CT和MRI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的116例患者,以针刀为主,结合牵引、手法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I资料与方法

  1.1本组116例中,另62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多年。急性颈肩臂疼16例,持续慢性疼痛100例。多数有颈项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旁、肩脚内侧缘压痛。压顶试验,臂从神经牵张试验阳性,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障碍,且在二头肌臆反射低下,手的握力减弱,伴胸痛3例,另有2例元颈肩痛,仅下肢无力,间歇肢行。CT和MRI显示:C5/C6椎间盘突出50例,C4/C5、C5/C6椎间盘同时突出46例,C4/C5、C5/C6,C6/C7椎间盘同时突出14例,C2/C3,C6/C7椎间盘同时突出2例,C3/C4、C4/C5、C5/C6、C6/C7椎间盘突出4例,以上116例患者中无脊髓严重受损者。

  1.2治疗方法。

  1.2.1针刀:患者俯卧位,暴露后颈部、根据症状、体征,参考像学检查以及经颅多普勒或彩色多普勒检查,仔细寻找压痛点及阳性反应点,确定治疗点后用紫药水就标记,常规皮肤消毒。

  棘突间针刀治疗,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刀体皮与皮面垂直,刺入皮下达棘突骨面,调转刀口线90°,与棘间韧带纤维呈垂直,切开棘间韧带2-3刀。

  棘突旁(关节突关节)针刀治疗。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等,针刀体垂直于皮肤刺人达骨面,探至叠瓦状阶梯时作"十"字或"拌"字切开,再作纵行疏通,横行剥离,遇有硬结作通透切割2-4刀出针,针孔处贴创。

  横突后结节治疗,医生用拇指在中层得胸锁乳突肌后缘,由轻到重推开浅层软组织,寻找横突后结节用拇指尖紧压固定,针刀刃紧贴拇指尖刺入,直达横突后结节骨面,先纵行切割2-3刀,再横行剥离2~4刀出针,针孔处贴创。针刀治疗一般7~14天→次,二次为一个疗程.

  1.2.2牵引治疗。针刀治疗后,立即进行颈椎牵引,牵引重量5~6kg牵引时间30分钟。

  1.2.3手法治疗。先捏拿颈项部肌肉2~3遍,再颈部纵向牵引一次,然后做颈部松解和两点→面复位。

  1.2.4针刀术后,给予适当抗菌并视情况给予脱水剂。同时服用止血活血类中成药。

  2治疗结果

  2.1临床痊愈,疼痛消失,无运动受限及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

  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偶有疼痛。有效:症状有改善但仍有疼痛。

  元效:症状体征元改善,或治疗未满一疗程自动终止治疗者。

  2.2治疗结果。最短治疗一次,治疗时间最长为2个疗程.疗效评定:临床痊愈50例,占43.1%,显效44例,占37.9%有效12例,占10.3%;无效10例,占8.0%,总有效率为91.4%。

  3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虽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但因其症状与颈椎病很难区别,因而长时间以来就与颈椎病同时论述,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使突出的椎间盘可以清楚的显示,方能开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治疗。

  颈椎间突出症除少数因急性损伤外,多数是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产生的积累性劳损是颈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根据针刀医学理论,认为它的根本原因在于动态平衡失词。

  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同时又有各自的局限。牵引疗法可增加椎间盘的负压,推拿可改善循环,加速淋巴流动,提高新陈代谢,但推拿和牵引都难以完全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而针刀疗法使颈、肩、背部的软组织恢复正常的力学动态一平衡状态,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以针刀为主的多元方法改善颈椎间盘内部微环境,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元菌性炎症的吸收,纠正颈椎内部动态平衡失词,达到治疗目地。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