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肠系膜静脉血栓误诊为阑尾炎2例分析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配venousthrombosis,MVT)最早于1895年由Elliot首先报道,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发病机制不明。胡新华等[1研究认为血浆高Hey和低FA是急性MVT形成的危险因素。由于MVT发病率较低、临床较为少见、缺乏特异性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所以临床误诊率高。MVT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2∞8-2仰年笔者所在医院首诊以"阑尾炎"收治2例MVT患者,后期修正诊断确诊为MVT后,经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例患者,均为男性;1例年龄47岁,1例年龄52岁。2例患者均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入院,入院前病史2-7d,起病初为隐痛或阵发性腹痛,首诊为阑尾炎。患者主诉上腹痛,逐渐加重,抗炎治疗无效,后期反跳痛阳性。

  治疗方法

  本组2例患者收住院以后均按阑尾炎进行抗炎治疗,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选择手术开腹,拟行阑尾切除术。开腹后发现诊断错误,2例患者均见血性腹腔积液,小肠管壁呈水肿、变硬、出血及坏死等表现,肠蠕动消失;相应肠系膜水肿增厚,可见肠系膜静脉内血栓形成,部分肠段可见肠蒙古膜廉烂、脱落,肠穿孔,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小肠坏死。随即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应用甲硝睡注射液1∞mL加入5∞mL0.9%氯化铀注射液,冲洗腹腔,术后行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抗感染、静脉内营养支持治疗,住院时间1例IOd,I例13d。

  2结果

  经过治疗,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1年,患者恢复良好。

  3讨论

  复习文献[[-4J相关资料,结合本组2例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如下。

  3.1误诊原因

  (1)本病发病率低,临床医生对MVT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2)MVT发病原因不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3)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2J。

  3.2诊断

  MVT的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笔者总结发现MVT早期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不符,本组2例患者发病早期表现为剧烈腹痛,但腹部体征不明显。由于剧烈的腹痛与较少的腹部体征形成鲜明的对比,且缺乏特异性体征,通常使临床医生难于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延误治疗。因为早期多数为肠管生存的可逆期,如果及时采取抗凝、溶栓处理,可避免肠管切除。

  3.3辅助检查

  (1)血清酶学检测:有研究表明在肠缺血3h后,ALT、AST、ALP、'Y-GT、LDH均有明显升高,这无疑有助于MVT的早期诊断,而此时的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般无阳性结果。(2)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皿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在血栓栓塞时因血栓纤维蛋白溶解使其血浓度升高;D-二聚体升高不是诊断MVT的特异性指标,但是D-二聚体的急剧升高对MVT的鉴别诊断有积极意义,在排除其他部位血栓的前提下,结合患者腹部体征,可考虑诊断MVTo(3)影像学检查:CT检查有助于MVT的诊断,增强CT检查可见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内低密度血栓影像,肠壁增厚、肠腔大量积气,即"靶样征"或"轨道征"问。(4)彩超检查:MVT后期多伴有门静脉血栓,所以后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MVT提供客观依据,是诊断MVT的无创检查之一。

  3.4治疗

  3.4.1保守治疗MVT诊断成立,或者排除腹部其他疾病、高度怀疑为MVT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期避免肠管坏死的发生。保守治疗以抗凝、溶栓治疗为主,可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哥等改善循环。治疗期间常规检测血小板、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若病情好转,证明治疗有效,可继续进行,总时间不超过2周,若患者出现腹部体征加重、腹膜剌激征、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