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秘书与领导的相处之道-地质矿产管理论文

地质矿产管理论文  四川省地质矿产论文   地质矿产论文发表

秘书工作的存在是由领导工作的存在决定的,秘书工作的发展是同领导工作的发展相随的。因此秘书人员与领导的 关系是极为紧密的。这一交往关系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秘书工作才能的发挥,影响着秘书部门乃至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探讨秘书与领导的相处艺术,秘书人员只有与领导和谐相处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我们具体谈谈秘书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一、摆正位置,自觉服务
秘书人员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领导是一个机关单位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单位负有重大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领导者多数是由一些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人来担任的,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威信,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秘书人员对领导的尊重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维护领导的威信

一个秘书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故意破坏领导的威信,不能散布有损领导威信的言论。即使领导者在工作中出现了差错或失误,也不能随便乱发议论,而应通过正当的方式和正常的渠道向有关方面反映自己的意见,以求得合理妥善的解决。

(二)要遵照领导的意见

大多数领导者德才兼备、经验丰富,他们的意见和决策大多是经过全盘考虑和深思熟虑的。一般情况下,这些意见和决策是正确的,秘书工作者应坚决按照这些正确的意见和决策去做;特别是当这些意见相决策不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时,秘书人员要挺身而出,站在领导一边,给予大胆支持。这样才会获得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进一步密切相互间的关系。 

(三)要尊重领导的职权

秘书人员是服务性人员,不是决策者,因此必须按职责规定办事,不能越职代权,借领导的名义发号施令。秘书必须明确自己为领导服务的界限,克服那种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就感到委屈失望的心理。在处理一些较重要的事情时,应该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请示,而不能自作主张。

(四)要体谅领导的困难,为领导分忧

一个领导者不是全能的,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工作中的、学习中的、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秘书要积极地去帮助领导克服这些困难,多出主意,多提供服务,尽可能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秘书人员要自觉地为领导服务,就应该有一种任劳任怨、不计名利的思想,真正做到和领导同甘苦、共患难,这样才有可能和领导密切关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那种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干好秘书工作的。我国著名学者邹韬奋曾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其工作的裨益,是为人生最愉快的事情。秘书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应具有这样的胸怀。

(五)秘书要了解领导、熟悉领导

不管你是在县里,在省属厅、局、还是在厂矿企业;不管你是为一位领导人当秘书,还是同时为几位领导人服务,你对领导人的作风、性格、办事习惯、起居规律、思维路子、语言特点和生活爱好,甚至他的工作经历,都应当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就可以把服务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就容易配合协调,节拍一致。与这一点有连带意义的一个问题,是秘书人员不但应有自己的特长,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能力,尽可能与领导人的特长、爱好相接近。苏联、美国的秘书工作研究者也是这样主张的。领导人都有个人的爱好和专长,或喜欢听音乐,或喜欢看戏,或喜欢下棋,或喜欢绘画书法,或喜欢体育;或擅长研究理论、总结经验,或擅长写文章,或擅长讲话,或擅长到基层调查,找人谈话,等等。秘书不妨设法同领导人的这样那样的兴趣一致起来,不会也要学会,以便有共同语言,从生活上能打成一片,工作上便于服务。假如秘书对领导人的专长和爱好,既不了解又不感兴趣,而且处处躲闪回避、不闻不问,至少会导致相互淡漠如水,公事公办之外就互无往来了。只有熟悉、了解领导才能与领导在感情上有所靠近,这样与领导的关系会容易处理的多,与领导相处的会更融洽。

二、正确领会、贯彻、执行领导意图

 秘书在传达贯彻领导意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莫误传达时间。有些工作有着较强的时限性,不按领导要求成规定的时间去传达落实,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不能截留领导意图。不能因为自己对领导某些决定有不同看法而有意扣压领导的指示决定,这是与秘书的基本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能随意解释或歪曲领导意图,使领导的指示决定在传达贯彻中变形、走样,这同样会给工作带来危害;在领导意图传达贯彻中遇到抵触等困难时,秘书人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机动灵活地多做工作,使执行者自觉接受。
三、正确看待领导的缺失

(一)树立“领导是人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的意识,秘书要学会“易位思考”。

(二)要诉诸高尚的动机

卡耐基在《处世的艺术》一书中说道:“当你想要说服一个人时,就假设他是一个诚实、正义爱好真理的人。一旦他意识到他在别人心目中是如此完善时,他会尽量去维护这种形象的。”

四、补台而不挖角拆台

秘书怎样在多位领导之间当参谋、搞协调?首先,心里要有一杆平衡秤,要一视同仁,不论哪位领导安排工作,都要做好,不能搀杂个人感情,不能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或三心二意去做。这与我们日常交朋友多从感情和兴趣出发不一样。在多位领导者面前,不论是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行为活动上都不能产生倾斜度;其次,领导之间产生分歧时,只能被动地双向地劝慰、弥合、消除,不能主动地、单向地瞎掰扯、乱搅和,或者保持沉默。本着工作上的支持,关系上的爱护,感情上的友谊去做,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能站在一边,冷落一边,更不能为某一边提供反对另一边的材料,对某领导进行挖角、拆台,扩大分歧,加深矛盾。

五、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办事能力。

(一)诚实而不做假弄权

做秘书,根本的一条就是踏踏实实、尽心尽责地工作。邓颖超同志曾经为《秘书工作》杂志写过一篇文章,说秘书的高尚可贵之处,恰恰在他的献身精神、埋头苦干精神、热爱事业的精神、不计较报酬待遇的精神。如果秘书人员弄虚作假、假传旨意利用领导名义批条子、拉关系,那就无从谈及和领导搞好关系了,甚而还会走到违反纪律的路上去。

(二)当参谋而不自以为是

在工作中,秘书人员给领导提供信息,谈个人建议,想点子,拟定方案,那是参谋作用的民主体现。但是,领导在决策时是否采纳秘书的意见,那是领导的权力。秘书人员要明白自己只有建议权,而无强求领导必须采纳的权力。即使认为自己的建议是正确合理的,而领导人的决定是不正确的,也必须遵守组织原则,按领导意图办事,而不能与之对抗。

(三)公正而不搬弄是非

秘书人员与领导关系紧密,领导在决策时会或多或少的受秘书人员观点的影响,秘书人员在向领导汇报情况时或领导人要求秘书人员谈看法时,要做到公正、客观、超脱。特别是涉及到人事问题,绝不可借工作之便挟私向领导人说其他人的坏话,但是过多地美言也是不应该的,要做到不徇私情。

(四)受批评而不急不怨

要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对于领导的正确批评,理所当然地要虚心接受;而对于那些过份或错误的批评,也应采取冷静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秘书人员受批评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工作做得不好,没有满足领导的要求,这种情况挨批评是应该的,秘书应虚心接受,及时改进工作;另一种是因领导有误解而批评错了。这种情况秘书人员可能感到委屈,但从维护大局及领导威信出发,秘书人员不可急于争辩,特别在公共场合更应冷静,要有忍耐性,要识大体,给领导留—定的面子,不要让领导下不来台。待事情过后,气氛缓和之后,再采用适当方式加以解释,这样有益于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

(五)谦虚而不傲上凌下

秘书往往具有双重身份,尤其实在领导近身工作的秘书人员一定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一个合格的秘书一般都是老老实实工作,很守本份,对上尊重,对下谦虚。也有个别秘书自以为地位重要,对下口大气粗、盛气凌人,使人反感。有的同志傲上,性格急躁,自以为正确,有时会同领导人顶撞、争吵起来。因此好的性格也是处好关系的因素,性格、脾气多半也能纳入品德修养的范围。如果秘书人员自恃有才干,而不注意职业品德修养,也是搞不好关系的。
六、树立沟通意识,学会进谏


(一)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

沟通的时机选择对沟通的效果有直接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时。当领导情绪烦闷、焦躁的时候,秘书即使动机再好、理由再充足,也往往难以使领导认真倾听。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在处于情绪低落焦躁时,非理智情绪往往较强大,理智分析和自控能力会有所减弱或受到抑制。此时如果秘书想与领导沟通,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另外,注意不要在领导吃饭、开会、看文件、听别人汇报情况时进行思想沟通。因为此时领导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可能一句话听半句,影响沟通质量。如果有了较好的交谈时机,秘书人员也要掌握好交谈的时间限度,话题紧凑,不要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占用过多的时间,使领导听得生厌。前苏联的高级将领华西里也夫斯基就是一个善于选择进谏时机的“行家”。

(二)在恰当的地方说恰当的话

沟通的空间选择同样关系到沟通的实施效果,这就是古人所强调的地利;适当的交谈场合,需要根据交谈内容而定。比较正式、严肃的交换地点可选择在办公室内进行。使双方以角色身份进行沟通。但是,秘书人员应更多地利用非角色身份在非正式场合下与领导谈心,以缩短被此的心理距离,使沟通气氛比较轻松,减轻被此的心理负担,这时的沟通效果可能更好。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秘书向领导进谏应避免在公开场合或有陌生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这样会使领导人显得尴尬、窘迫,甚至会使领导人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意见。  

(三)对恰当的领导说恰当的话

秘书在与领导沟通时,要根据领导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人和。对文化修养高、胸怀宽广、能容纳不同意见的领导人,在选择沟通时机、场合方面自由度更大一些。对气量较小、易怒易暴的领导,则应注意采取较谨慎的沟通方式方法。


旅游地质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