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中的“二奶规则”_职业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类期刊
一些司法专家指出,要判爱德华兹,证据确实不够硬。但是,起诉他还是对的。这至少告诉人们:对法律要当真,对民主也要当真
大名鼎鼎的民主党政治新星爱德华兹,于6月3日被联邦大陪审团起诉,罪名是“秘密获取并使用富裕的资助者所提供的款项,以求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掩盖他的情妇和私生子的存在”。
2004年总统大选中,还是参议员的爱德华兹异军突起,在民主党预选中紧追克里之后。其人气给赢得提名的克里带来的巨大压力,最终挑选他作为竞选伙伴。当年竞选中失利后,2008年爱德华兹再度出山,但输给了大红大紫的奥巴马和政治根底深厚的希拉里。他刚刚出局,就曝出了有情妇的丑闻,而且还曝出了已有私生子。此事震撼之大,还在于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从一开始就高调助夫参选,和他一起成为政治明星。不仅如此,她后来被发现患有乳腺癌,并且已经扩散。夫妇两人在2008年大选开局时一起面对公众,声称为了劳动阶层的利益坚持参选,颇为令人感动。但是,当情妇和私生子丑闻曝出后,不仅是爱德华兹本人,甚至作为受害者的伊丽莎白也跟着身败名裂。
不过,联邦大陪审团是中立的,性丑闻属于私生活,亦不构成司法问题。大陪审团所要捍卫的,是联邦的选举献金法。根据这个法律,每个公民对某人竞选公职的捐助,不能超过2300美元。而爱德华兹找的是他支持者中的两大财主。一是Rachel Mellon,百岁贵妇,著名的梅隆银行家族的继承人,她一下子拿出75万美元。另一位则是Fred Baron,爱德华兹的竞选财政主席,他贡献了20万。这些钱远远超出了法定的标准,加起来将近百万,用以支付爱德华兹的情妇在产前产后的各种费用。用我们通俗的话说,这就算是“包二奶”。
爱德华兹在接受起诉时,放弃了讨价还价、以认罪而换得较轻的处罚的机会,坚称自己无罪。这将引发一场漫长激烈的审判。如果他被判有罪,将面临30年的监禁和150万美元的罚款。爱德华兹是一名成功的律师,不可能不知道轻重。他拒绝认罪,在于抓住了法律的含混之处。给他钱的人,是他的支持者,也都是他的朋友。他辩解道:朋友给钱,并非为了竞选,而是在私人事务上帮他解难。联邦大陪审团则认为,这些钱用来掩盖情妇和私生子的存在,掩盖的目的是竞选。怎么能说这是和竞选无关呢?换句话说,关键是要证明这些钱是否能算是用于竞选。如果算的话,爱德华兹就有罪。如果不算,他就无罪。
走笔至此,想起一段插曲。不久前去朋友家做客,正好碰见他父亲从国内来探亲。老人思维甚健,谈吐不俗,一问才知道是退休老教授。话题转到政治,他神神秘秘地告诉我:“奥巴马是大财团选择的代理人。”我问:“大财团选谁不行,为什么选个肯尼亚花花公子的弃儿?”他脸上更加神秘莫测:“这你大概不懂了。”
这位老教授的话,代表了相当多的人对美国政治的成见:表面上是民主,老百姓说话算数,实质上全是金钱在操纵。这种看法并非全无道理,毕竟能出来参选的都必须有雄厚的财政实力才可以。以2008年大选为例,奥巴马募集了将近7.5亿美元的竞选资金,麦凯恩募集了不到3.7亿美元。从选举的结果来看,确实是金钱在说话,钱多的击败了钱少的。但再一细致分析,则并不这么简单。在金钱上,奥巴马全无根基。2000年大选时,他去参加民主党代表大会居然被挡在门外不让进。落魄之余到街上的银行取款机取钱,居然提不出来,因为自己的账户空了。麦凯恩则是娶了巨富之女,连自己拥有多少栋房子都记不清楚。他拼钱难道拼不过奥巴马?
这里的奥秘在于,政治参与中,募捐和拜票其实都是选举行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选民的投票。但是,除此之外,选民还有另外的参与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给自己拥护的候选人捐款。大部分捐款,都是几十块钱的小支票,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候选人越有人气,捐款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每在预选中取得一次重大胜利,第二天捐款就滚滚而来的缘故。有人分析说,每次大选,美国选民都捐款踊跃。他们通过捐款,获得了一种对政治拥有了的感觉。当然,只要容许捐款,有钱人的影响就大得多。民主并非一人一票、绝对公平那么简单。但是,我们也必须同时看到,民主制度不管多么不完美,也都在尽力落实一人一票的原则,在制度上限制金钱的影响。2300美元的限额,一般老百姓是达不到的。而百万富翁家中,则每个成年子女及七大姑八大姨都捐献2300。一个富翁可以把钱分给家人来捐,远远超出此数。但是,有了这道线,一个或几个富翁不管怎么打法律的擦边球,也难以抵挡千百万热心选民每人十块钱的捐助。
政治期刊 http://www.qikanba.com/
一些司法专家指出,要判爱德华兹,证据确实不够硬。但是,起诉他还是对的。这至少告诉人们:对法律要当真,对民主也要当真
大名鼎鼎的民主党政治新星爱德华兹,于6月3日被联邦大陪审团起诉,罪名是“秘密获取并使用富裕的资助者所提供的款项,以求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掩盖他的情妇和私生子的存在”。
2004年总统大选中,还是参议员的爱德华兹异军突起,在民主党预选中紧追克里之后。其人气给赢得提名的克里带来的巨大压力,最终挑选他作为竞选伙伴。当年竞选中失利后,2008年爱德华兹再度出山,但输给了大红大紫的奥巴马和政治根底深厚的希拉里。他刚刚出局,就曝出了有情妇的丑闻,而且还曝出了已有私生子。此事震撼之大,还在于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从一开始就高调助夫参选,和他一起成为政治明星。不仅如此,她后来被发现患有乳腺癌,并且已经扩散。夫妇两人在2008年大选开局时一起面对公众,声称为了劳动阶层的利益坚持参选,颇为令人感动。但是,当情妇和私生子丑闻曝出后,不仅是爱德华兹本人,甚至作为受害者的伊丽莎白也跟着身败名裂。
不过,联邦大陪审团是中立的,性丑闻属于私生活,亦不构成司法问题。大陪审团所要捍卫的,是联邦的选举献金法。根据这个法律,每个公民对某人竞选公职的捐助,不能超过2300美元。而爱德华兹找的是他支持者中的两大财主。一是Rachel Mellon,百岁贵妇,著名的梅隆银行家族的继承人,她一下子拿出75万美元。另一位则是Fred Baron,爱德华兹的竞选财政主席,他贡献了20万。这些钱远远超出了法定的标准,加起来将近百万,用以支付爱德华兹的情妇在产前产后的各种费用。用我们通俗的话说,这就算是“包二奶”。
爱德华兹在接受起诉时,放弃了讨价还价、以认罪而换得较轻的处罚的机会,坚称自己无罪。这将引发一场漫长激烈的审判。如果他被判有罪,将面临30年的监禁和150万美元的罚款。爱德华兹是一名成功的律师,不可能不知道轻重。他拒绝认罪,在于抓住了法律的含混之处。给他钱的人,是他的支持者,也都是他的朋友。他辩解道:朋友给钱,并非为了竞选,而是在私人事务上帮他解难。联邦大陪审团则认为,这些钱用来掩盖情妇和私生子的存在,掩盖的目的是竞选。怎么能说这是和竞选无关呢?换句话说,关键是要证明这些钱是否能算是用于竞选。如果算的话,爱德华兹就有罪。如果不算,他就无罪。
走笔至此,想起一段插曲。不久前去朋友家做客,正好碰见他父亲从国内来探亲。老人思维甚健,谈吐不俗,一问才知道是退休老教授。话题转到政治,他神神秘秘地告诉我:“奥巴马是大财团选择的代理人。”我问:“大财团选谁不行,为什么选个肯尼亚花花公子的弃儿?”他脸上更加神秘莫测:“这你大概不懂了。”
这位老教授的话,代表了相当多的人对美国政治的成见:表面上是民主,老百姓说话算数,实质上全是金钱在操纵。这种看法并非全无道理,毕竟能出来参选的都必须有雄厚的财政实力才可以。以2008年大选为例,奥巴马募集了将近7.5亿美元的竞选资金,麦凯恩募集了不到3.7亿美元。从选举的结果来看,确实是金钱在说话,钱多的击败了钱少的。但再一细致分析,则并不这么简单。在金钱上,奥巴马全无根基。2000年大选时,他去参加民主党代表大会居然被挡在门外不让进。落魄之余到街上的银行取款机取钱,居然提不出来,因为自己的账户空了。麦凯恩则是娶了巨富之女,连自己拥有多少栋房子都记不清楚。他拼钱难道拼不过奥巴马?
这里的奥秘在于,政治参与中,募捐和拜票其实都是选举行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选民的投票。但是,除此之外,选民还有另外的参与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给自己拥护的候选人捐款。大部分捐款,都是几十块钱的小支票,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候选人越有人气,捐款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每在预选中取得一次重大胜利,第二天捐款就滚滚而来的缘故。有人分析说,每次大选,美国选民都捐款踊跃。他们通过捐款,获得了一种对政治拥有了的感觉。当然,只要容许捐款,有钱人的影响就大得多。民主并非一人一票、绝对公平那么简单。但是,我们也必须同时看到,民主制度不管多么不完美,也都在尽力落实一人一票的原则,在制度上限制金钱的影响。2300美元的限额,一般老百姓是达不到的。而百万富翁家中,则每个成年子女及七大姑八大姨都捐献2300。一个富翁可以把钱分给家人来捐,远远超出此数。但是,有了这道线,一个或几个富翁不管怎么打法律的擦边球,也难以抵挡千百万热心选民每人十块钱的捐助。
政治期刊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