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城市商业空间的形成于演变-自动化系统工程论文

自动化系统工程论文    自动化毕业论文   办公自动化论文  自动化系统工程论文
  一、城市商业空间的基本构成
  城市是聚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口和消费的集中地,起着“中心作用”,自古就是商业的主要活动空间。[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空间是商业活动也从非定期到定期,由流动的时空至特定的时空的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空间形式。城市环境的各种因素不是均匀分布的,因而城市商业空间也处于一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1、城市商业空间中的点、线和网络组成
  商业空间元素相应表现为商业中心(面)、商业街(线)和购物中心、商店(点)三种形态。因有集聚的要求往往呈现出点状的分布形态,出现相应的商业点。这些商业点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们在城市中不同的区位选择和布局。因此,商业网点的分布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变化。[2]
  城市中的商业街和交通线均成线状分布。点与线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关系,各种现代的商业网点交通通讯手段、商业街和规模不同的商业中心为载体,构成了商业空间交错复杂的网络系统。
  2、城市商业空间最活跃的地区——中心商务区(CBD)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中心地区,也是商业最活跃的地区,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地价最高的地区,也是城市、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中枢。[3]对一个中心地而言,其“中心性”的真正含义是相对于中心地周围区域的“重要性的剩余”,即“相对重要性”。[4]因此,城市中心商务区的演化也即是城市空间的演化,必须考虑。
  二、城市商业空间演化配合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商业空间与城市化的进程具有十分明显的相关性,其演化的过程主要是中心商务区受到城市动力演化机制的制约。
  1、城市化的正向的发展时期
  城市化的初期,集聚力起主要作用聚集为主,表现为城市工业、人口、经济活动的聚集。这时是商业空间演化发展的起步期,这个时期的商业网点集中布局在商业中心区,而且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功能比较多,包括居住、商业、办公等。在向城市边缘地区延伸时,商业网点地数量显着减少。
  2、城市化逆向的发展时期
  城市的中心集聚作用到一定的程度时,随即反向发展。集聚作用减弱,离散力日益增强的过渡时期,恰好是城市商业空间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心商务区的商业网点数量急剧增多,原来属于城边缘区的商业网点也开始增多,其功能却趋向单一化发展,导致商业集中程度更高。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就不仅有一个商业中心,可能在附近或者近郊区的人口密集的地方形成一个或几个次商业中心。出现原有中心商务区衰落,中心区边缘或者近郊区商业兴旺的现象。此时没有出现中心商务区缺口,是城市商业中心发展的成熟阶段。当集聚力减弱到小于离散力时,城市的郊区化开始。中心商务区开始更新,商业也趋于高级化,次中心区发展迅速,城市中心区边缘的商业活动逐步向郊区发展,城市商业空间的郊区化阶段在此时出现。
  三、广州商业空间的发展影响城市中轴线的位移
  “商业依靠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广州城市都存在不断向外扩建的状态,这也形成了各种新的商业区,城市内部的商业空间也随之扩张,商业街区交错密集,商业网点增多,也不断导致了城市中轴线的变化。
  从隋朝开始,北起广东省财政厅,南达珠江的北京路,可以视为广州最古老的城市中轴线。[5]唐代广州城市向西扩建码头海外贸易商业区。建立外商居住的“蕃坊”。在今北到中山六路,南至惠福路、大德路,西至人民路,东达解放路,面积约1平方公里,形成“华夷杂处”的10多万人的商业区,向南在珠江边建南城和街道,成为商业新城区。
  宋代广州城扩筑子城。子城东至今德政路,南至大德路和大南路,西至人民路,北至东风路,周长五里。子城内分两个商业区:一是沿河商业区,大约在今惠福西路一带,即码头商业区,交通便利,商业繁盛。增筑西域,据考订,西面已扩至今西濠;南至玉带濠,北界至天濠街,东界至西湖。西城修筑的街道布局也是适应商业经营活动所担负的商贸功能需要。街道以蕃坊为中心,呈方格形状,道路呈幅射状,四通八达。古代城市中轴线也随之清晰,并且动态的演变发展着。明洪武三年(1370),将宋代的中城、东城和子城三城联合为一城,并向东面和北边扩展,将越秀山包括在城内,并在越秀山建镇海楼(五层楼)。明初城南已发展成为“民廛稠聚,海舶鳞凑,富商异货,咸萃于斯” [11]的繁华商业区。到正德年间(1506-1521),更是“有货之肆,五都之市,天下商贾聚焉。屋后多有飞桥,跨水可达,曲中燕客者,皆以此为奢丽地”,“此濠畔当盛,平时香珠、犀象如山,花岛如海,番夷辐辏,日费数千万金,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 [6]的商业繁华之区。清代康熙二十三年 (1684)后在城内今文化公园至海珠南路一带建筑专门经营对外贸易事务的十三行街,从而形成商业十分繁荣的内外贸易商业区。
  随着广州城市中心的延伸和变迁,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途经火车东站、中信广场、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海心沙、广州塔,一路向南,是万亩果园,直到没入大海之中的南海心沙岛,总长约12公里。随着城市商业空间重心的东移,城市中轴线也随之发生了东移的现象。传统城市中轴线和新中轴线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能促进广州发展,也符合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并在广州未来发展中产生无限的价值。这条新中轴线影响了广州总体的商业布局,它的成长带来了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
  四、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变迁加剧了城市商业空间的演化
  1、城市中轴线的划分空间
  传统城市中轴线将广州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和珠江为界分为河北、河南两大区,和东西中轴线,即惠爱路(今中山路)与双门底、上下九第一甫、西濠口与长堤三大商业区和东面的大沙头商业区。在1917年绘制的《广州城图》,1935年的《广州市中心土地测量图》、1936年9月的《新广州街市详图》、1948年1月的《广州市街道详图》和1949年5月的《新广州市街道详图》中,广州城市分为东西和河北,河南四区明显建设布局。
  2、沿城市中轴线形成的商务圈和发展带
  城市商业空间沿着城市中轴线发展扩张。从古代中轴线到近代中轴线的变迁逐渐形成了广州三大城市商业中心,它们分别是:双门底(今北京路)、会爱路(今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一带)商业中心、上下九、第十甫商业中心及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长堤商业中心。
  整个20世纪,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带仍是广州最为繁华的区域。这里作为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地位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移交给“广州东站-中信广场-珠江新城”这条新轴线。 建设中的新城市中轴线将会创造一个空间上集聚的城市中心和商业中心。在新城市中轴线的珠江北岸部分,形成一系列城市中心的功能节点,包括商务中心(中信广场)和体育中心(天河体育场),以及珠江新城区段的金融办公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因而是体现城市中心的功能轴线。与广州城市的各种中心的分散布局现状相比,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中心对于强化城市形象具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提高中心城市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
  传统城市中轴线向新中轴线的过渡形成了新的商务圈和商业发展带。天河北商务圈、珠江新城商务圈和琶洲商务圈整合而成的新型城市中心商务圈。天源路-广汕路商业发展带,各类型商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零售业为主,形成商品交易市场群,以及服务该商业带周边居住和教育功能的零售商业区。天河路—中山大道商业发展带,依托沿线重要的商业商务设施,在现有商业网点基础上成为连接核心商圈和东部新商圈的商业的发展轴。珠江滨水休闲商业发展带,受到珠江新城和琶洲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的功能辐射而建设成富有城市中心区特色的滨水休闲商业发展带,承载商务休闲、旅游的功能。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