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明确指出z在语文教学中, 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 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 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初中 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应 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 定的情境。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方法来激发 学生情感,收放很好。

  一、精彩导语,诱发情感

  既然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 情感,增强艺术效果,那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应在教学的一 开始运用导入艺术来抓住学生的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 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惰,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 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 会创设→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 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 课文,走近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乡-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 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 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 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 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 同身受→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 的喜乐悲愁了。

  二、醉心阅读,体验情感

  "三分诗,七分i卖"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 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 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 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昕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 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 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 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 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 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 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i卖的居高临 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 定的信心。《最后→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 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 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o同样 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 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良苦……要使 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 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 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自编自演,深化情感

  感受到的东西并不等于全部理解。在学生内心情感日趋 加剧之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时机,让学生 的情感得以进一步深化。表演、游戏、模仿等正是引导学生对 生活、对情感的体验,充实"自我"的绝好时机。如在上完《我的 叔叔于勒》后,我让学生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家人旅游回来 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 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 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 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 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四、练习写作,表达情感

  情感的表达,不但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可以 用写作的方法倾诉在作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 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 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树"这个话题 作文时,先让学生欣赏→首优美的乐曲--?好大→棵树? ,又通过 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树,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来鼓励学 生自由描绘树之景,抒发树之惰。在我的启发诱导下,一篇篇 充满情趣、感悟美好的文章跃然纸上。有写受伤但仍坚强生长 的梧桐的,有写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松柏的,还有写力争上游的 白杨的,……你看,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 节。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 须要强调"情感"因素,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才能让学生 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也只有这 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重托,我们的教育 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 走向进步。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