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范性"关注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
高等音乐师范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在现在音乐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音乐教育的师资,如何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同时又具有开拓精神、具有批判与合作精神的新世纪音乐人才的重任己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高师音乐教师队伍的面前。
一、我国高师声乐课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主干课程,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就是通过声乐专业考上大学的。这样以来,在国内的大多数二本类高校的音乐院系中,个问题日益突显出来,那就是:声乐课教师的严重不足与声乐专业学生人满为患形成鲜明的对比。
八十年代初,国家教委颁布的《高师音乐教学大纲草案》规定:声乐教学采用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形式。虽然这样的国家性质的政策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声乐课可以以集体课、小组课的形式出现,但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意识中,大学里的声乐课就应该一对一的上,只有那些在声乐方向特别没有天赋的人才适合以-对多的形式授课。这样无形中就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对声乐小组课的抵触心理,以至于时至今日,声乐小组课在高等师范类院校中的开设情况不佳。
教师面对因扩招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几乎成了上课机器,整天只是为了上课而疲于应付,不仅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受到极大的损害。另一方面,由于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因此学生的素质也逐年下降,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历来采取一对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发展学生声音个性,针对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施教是有效的,但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多,素质低,师资缺。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认为,从目前的国情出发,以现代音乐教育模式为背景,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巾,对声乐课的教学采取小组课的形式更能突显"师范性"。
二、声乐小组课对"师范性"的体现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我国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所指和能力就是我们高师声乐教学的规格目标。这个目标的实施是"个别课"声乐教学形式远不能胜任的,也不是通过集体课和大班课讲讲就能获得的,它是理论与时间的结合需要定的形式和时间才能获得。因而,小组课将历史性地担当起这个使命。
声乐小组课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两至十名学生迸行小组教学,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授课。教学内容有共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可以采用合唱、重H昌、小组口昌等多种歌唱形式的教学。这些歌唱形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常见的形式,在这些教学活动中,不只是具有演唱能力和开教学法课程就可以替代的,而是这两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整合为一种组织歌唱教学的能力。这'方面突出了"师范性"的特点,既培养了学生唱的能力,又锻炼学生具备"听"的耳朵和教学协调能力,可谓是举三得。
"一对一"上课的教学形式大量占用f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教师教学压力过大,学生学斗效果不明显。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只注重演唱技巧的学斗·r丽忽视了对多种唱法、演唱形式、教学方法及伴奏、弹唱等能力和一些音乐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只强调"专业性"而忽视了"师范性"不适应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但声乐小组课就不同,课上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对演唱、教学等更多方面的知识都能得到一定的了解和学习。这样既兼顾了专业性演唱技巧的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观摩教师上课的过程,学到教学方法,这充分体现了师范性。
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声乐教师,这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唱,更重要的是要会教,要上得了讲台。合格的音乐教师不能只会唱,更要会昕,要有双灵敏的耳朵。声乐小组课是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上课,首先找到学生会出现的共同的问题,如声音位置、呼吸控制、喉头位置、咬字吐字等。把这些共同的问题同时讲给课堂上几个学生,使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演唱概念,又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逐一讲解。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基础技能训练开始,逐步把科学的演唱方法、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然后对学生个体进行训练,教师逐个指导,找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举一反三,自我学习,增强理解分析能力。在结合一些音乐理论知识进步在小组课中详细讲解,让学生在训练中相互观看聆昕,在教师的启发下,相互参照、观摩,相互评述,取长补短。学生既可以学到别人的优点,又可以避免出现别人的错误。学生通过这样反复多次对自己及小组同学正确方面的肯定,错误方面的感情,能较快地掌握歌唱的要领,取得较快的进步。
三、声乐小组课的优越性
如前所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声乐小组课的授课模式就己经提出,时至今日,国内的各大高等师范类院校也都在逐步加大这种授课模式的力度,声乐小组课的优越性也越发的体现出来。
声乐小组课中,学生的歌唱状态容易形成,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和示范对比等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找出实例,比较直观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练习:学生则从集体连声、个别抽查指导评比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中,学生辨别声音优劣的能力得到提高。个别课中学生在声音练习中如果唱的方法和音色不对,教师就得模仿一个错误的唱法,再示范一个正确的唱法让学生鉴别,学生育时昕不出来,这是声乐教学中的障碍:而小组课中酒可以解决个别课辅导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学生唱,其他同学昕并作评议对比,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声乐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声乐小组课可以根据不同声部或相同声部的组合,进行重日昌、对唱,小合唱等形式的训练,组织交流、观摩、相互研讨等。这种教学实践不仅丰富了声乐课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开阔的艺术学习环境,也缓解了许多学校声乐教师匮乏的困难。小组课可以较好地解决声乐学习中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和技能、技巧问题。尽量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如有些教师一味地贪大求深,让学生不切实际地练习大曲目,其结果是"_.学期唱一首咏叹调"。而作为未来的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除了良好正确的~i1P吕之外,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讲解,讲解的知识应该是具有科学理论根据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注重运用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修养,努力把师范生培养成知识型、教学型和理论型的声乐人才。
声乐小组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由于学生的音乐喜好各不相同,具备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声乐课堂上表现出不主动、不自信、不合作等缺乏协作精神的行为,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比较差,而协作精神症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各种心理品质之。良好的协作精神可营造出一种和谐共振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民主、互助的学习关系。采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的个性。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