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高校音乐赏析课教学教法初探

  音乐欣赏是一种音乐审美体验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高校开设音乐赏析课程,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形成,从而达到美育功能的实现。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着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视审美情感体验的误区。很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热衷于一言堂、满堂灌,把握不住教学重点,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音乐相关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学生在音乐赏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听、学、唱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的课堂气氛必定死气沉沉,无法完成音乐欣赏课程启边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高校音乐教师应明确音乐欣赏课程的内涵,把握音乐欣赏课程的实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以提高大学生审美水平为出发点,深刻理解教材,积极改革教学教法,优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模式。

  一、要指导学生把握好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解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是打开学生音乐欣赏之门的金钥匙。唯物主义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音乐的内容,是音乐家带着审美情感,对现实生活进行美学提炼,利用一定创作技巧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它是无声无形、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借助一定的音乐形式才能得以体现。音乐的形式是内容的艺术造型,是表现内容的手段。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明确音乐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的关系,音乐作品的内容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比如和声、旋律、音色等)才能存在:作品的形式只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内容,艺术形式也就只能成为堆没有任何生命力的音符。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一些具体的音乐作品,它们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这个内容是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全致是真正艺术作品的第一个主要的标志。"

  二、注重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要想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从直观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就音乐艺术来讲,受教育者除了系统掌握作曲家、创作背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专业知识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戏剧、地理、绘画等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识别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特色和异同,增加其音乐艺术的知识储备,提高其人文素养,增强其辩证思维能力。只育具备了强大的文化底蕴,才能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充分调动其文化积淀,产生出艺术审美的火花,更好地与作品厅生共鸣。

  三、创设意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意境是艺术创作者的最高迫求,它不仅能够抒发创作者的感情,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感情交流,激发人的想象力,引发欣赏者面对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就给欣赏者留了对客观形象进行再次加工的空间,使他们可以根据音乐和自身理解,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的主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深化情感过程中迸入审美想象的意境。同时,根据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指导他们做好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积极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自觉地、主动地运用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事物,改造自身世界。

  比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作曲家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意义,同时结合多媒体进行视听、视唱,这就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起抵抗的英雄壮举,进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感知,唤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祖国的爱国热情。

  四、突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准确把握其审美内涵

  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向性原则。

  就部音乐作品而言,艺术性主要是指其表现形式,思想性主要是指其表现内容。优秀的音乐作品必定是既有完美的艺术性又有崇高的思想性,因为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实现的,而音乐作品只有包含深刻的思想内容,才会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才会使人产生共鸣,生发审美感受,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对教师来说,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抓住两个重点,一是选择合适的曲目,通过深刻分析作品内涵,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演唱,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努力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技巧等艺术性的组成因素,不断提高音乐才能。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正确的审美观,坚持以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A的优秀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和音乐想象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不断完善其内心世界,陶冶其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水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教育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把握音乐欣赏课的内涵,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大力|改革教法、学法,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更1好地领悟作品蕴含的积极意义,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有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请勿转载!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