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从小说、戏曲到电影的发展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提起这段唱词,想必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谈及《西厢记)),每个读书人都或多或少读过一两折。细说来,唐小说元模的《莺莺传》是源头,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转变和深化,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将其发展为艺术的巅峰,1927年香港新民公司侯耀导演的《西厢记》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1965年邵氏岳枫导演的《西厢记》是弥补和延续。一千多年来,《西厢记》因其自身的独特魅力,被历代文人不断再创造,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广为传播,赢得了古往今来的众多观众。
一、化茧成蝶一-新杂剧由旧小说脱胎而出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富调》的基础土写成《莺莺传》提供了故事原型,董解元为《西厢记》的戏曲改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实甫则以其浪漫的情怀和细腻的笔触,在此基础上破茧而出,化茧成蝶,造就了新杂剧由旧小说脱逃而出。
元旗和王实甫因个人经历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做文章的。元穰所代表的是封建士大夫阶级,因此他是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来写《莺莺传》的。风月营密列施旗,莺花寨明国主排剑钱,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王实甫是长期混迹于勾栏瓦舍的落魄文人,是当时社会最下层的书会才人之一,于是.他是站在广大观众看戏的立场来改编《西厢记》的。不同作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因而所创作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元穰用不夭其身,必夭其人来攻击莺莺,与此同时,却肯定张生的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补过者《莺莺传》是封建卫道者维护其腐朽意识的表现。历代观众对《莺莺传》的结局表示不满,王实甫则站在广大市民观众的立场,对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表示反抗,正面提出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玩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小说和戏曲艺术形式的不同亦决定着《莺莺传》和《西厢记》作品呈现的差异。《莺莺传》是小说,目的在于传示奇闻和娱人性情,侧重于情节的展示。然而,王实甫所作《西厢记》属于古典戏曲..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则需在故事讲述的基础上兼顾唱作念打的写作以及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刻画,戏曲者,有是惰,且有是事,而词人曲肖之者也。有是情,则不论生且净丑,须各敌情,情到而一折便尽其情矣二有是事,则不论悲欢离合,须各按事,事合而-折便了其事矣;戏曲是一种兼顾叙事和抒情的表演艺术,故虽然是讲述同一个故事,《莺莺传》是千字短文,而《西厢》却用了五本二十折数十万字描写。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莺莺传》和王《西厢》同中有异。在《西厢》中,张生仍旧是文雅风流,才华横溢。莺莺也不改貌如天仙,多情而含蓄。不同之处在于,千年之前张生是薄情少年如,飞飞絮让莺莺没身永恨,含叹无言然而,千年之后,张生化身成有始有终,对爱情坚贞不移的痴情汉。《莺莺传》中莺莺只是富贵人家之女,并非崔相国之女,老夫人也没有赖婚一事,而是张生以文调及期但在王实甫笔下,老夫人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对崔张爱情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夜深散空庭,帘幕东风静,拜置也斜将曲栏凭。
王《西厢》具有诗情画意,每一折戏都是一幅风景画,每一段唱词都是一首抒情诗。《西厢》语言绚丽,既融合了高雅的唐诗宋词,又有掺和了民间生动活泼的通俗化口语。如《天下乐》:只道银河落九天,来自唐诗飞流直下三于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又如,《耍孩儿》:我从来驳驳劣劣,也不曾忑忑忐忐,打煞成不厌天生数。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惹草拈花没掂。驳驳劣劣、忑忑忐忐等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与剧中人物身份境地相符合。
元末明初贾仲明在[凌波仙j吊词作词章,风韵美,士林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亦有人将《西厢记》与《红楼梦》合称,中国古典文化的双壁,《莺莺传》是一颗沾有泥津的珍珠,王实甫则洗净了珍珠上的泥掉,并加以润色,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
二、继往开来一《西厢记》从文学作晶到电影
经典总是不会被埋没,{西厢记》作为深受欢迎的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从电影诞生以来,数度被搬上荧幕。其中我们现今能欣赏到的,主要有1927年香港新民公司版和1965年邵氏版。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或正是在这一时代氛围的影响下,侯耀导演的《西厢记》近半的时间在讲述解围一事,并动用军队,场面浩大,对武打戏甚为考究。侯耀在此片中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特技。笔尖横扫五千人,影片让张生骑着-支巨大的毛笔去追抢走崔莺莺的孙飞虎,至今看来仍为经典桥段。
文学作品的特点是通过叙事和形象描写作用于读者的心灵,是一种思考的内在的艺术3而电影的特点是以活动的图像为表现手段,通过外在的形象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相信每个读过《西厢记》的读者都在内心描绘了一个书剑飘零,功名未遂的张生,一个只叫人眼花撩轮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躺着香肩,只将花笑拈的莺莺。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编,1927年版的《两厢记》或许并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现在看来1927年版葛次江饰演的张生不够文雅风流,林楚楚饰演的莺莺不够光鲜动人,1965年版的《西厢记》弥补了这一遗憾。凌波反串张生性温茂,美风容方盈饰演的莺莺也楚楚动人,进一步满足了观众对《西厢记》里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
虽然艺术形式不断更替,但由此养成的群众审美情趣却世代相传,电影《西厢记》在继承前代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发展,使现代观众在欣赏中不感到陌生,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西厢记》:戏曲之存于今者,以西厢为最古,亦以西厢为最富。《西厢记》犹如取之不尽的宝库,文人看到了唯美绚丽的文字,戏子唱出了曲辞华美的唱段,电影人得到了典雅生动的才子佳人故事。《西厢记》是超越时空的艺术作品,让无数的戏子唱不尽,让无数的文人,影迷做不完才子佳人梦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