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物理实验心理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是教育部规定的唯一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基础课程,是本科教学中学生受益面最广的基础实验课程。它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肩负着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能力、科学世界观和严谨科学作风的重任,是学生进入科学实验殿堂的人门向导。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实现其教学价值是广大物理实验老师一直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许多高校把加强物理实验的硬件投资,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作为实验教学建设的重点。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优化学生的实验学习心理,使实验设施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程度教学效益。
1几种实验心理及产生原因
(1)好奇心。一种非常强烈的积极的心理活动,是人对陌生事物的一种强烈的认识和探究欲望。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对同一物理实验,不同人产生的程度不同,维持的时间也不同。大部分的学生在一开始都对物理实验充满极强的好奇心,但由于以下几种实验心理的影响,使这种良好的心理在实验过程中无法积极持续应用。
(2)应付心理。高校扩招后,一种比较普遍的实验心理,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上不思考,依赖他人做实验,编造或抄袭他人数据,课后不认真处理实验报告,只为完成任务,得过且过。态度消极,对其他同学也有负面影响。
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在于2社会的急速发展,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使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中带着功利心理,即使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也埋头于直接关系就业的计算机,外语及骨干专业课程,因而无暇顾及大学物理实验这类公共基础课,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中学带来的以分数衡量学生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造成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态度冷漠,敷衍了事。再者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进行实验,这种方式到大学的延伸效果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遇到问题不思考,缺乏主动性。
(3)自卑和急躁心理。将这两种心理归为一类,是因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相同。有自卑实验心理的学生往往比较安静或对老师很谦恭,一般都很好的做好实验预习,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但操作时犹豫,无头绪,动手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也不积极主动和他人讨论,自信心不足,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未完成实验。而有急操心理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表现的比较活跃,动手快,急于获得数据和结果,因而对测量过程中的问题考虑不周或忽视,最终使所测数据与理论不符。出现这种情况时又没有耐心,不肯下功夫去解决,尤其是遇到仪器不在良好工作状态时,更有了抱怨的理由。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