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教学目标公共政策学
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许多研究型大学正在探讨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本科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调整课程内容和体系,探索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根据课程性质与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公共政策学是本科公共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政策过程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现实政策问题,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能力,提升学生今后从事公共管理的基本素质。公共政策学是对现实政策过程规律的总结和提升,内容比较抽象,对其理论的理解依赖于对现实政策过程的了解。按照现代大学教学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学完大学公共课和大类基础课之后,此时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教学方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他们可以通过自学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能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现有的大部分教材主要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目标,比较重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偏重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以的介绍,而忽视了学结实际和对学生能力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采取通常的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完i亥们课程之后,除了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之外,甚至连简单的政策建议都不会撰写,更谈不上对现党政策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创新性解决、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的性质,我们将原有的掌握双基,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改为芒个方面:一是掌握并深化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学习公共政策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的基本技术和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对教学内容与体系进行了相应调整,力求在教学体系与内容设置方面便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并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后的目标体系。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