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吧论述RTK的基本原理
RTK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1.1RTK的基本原理
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是一种高校的定位技术.它是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移动站,基准站根据该点的准确坐标求出其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定位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精度.它能够实时的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RTK技术根据差分方法的不同分为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移动站,改正移动站接收到的载被相位,再解求坐标z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RTK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初始整周期模糊度的快速解算数据链的优质完成一一实现高波特率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性.
1.2RTK的操作过程
1.2.1启动基准站
基准站既可以架设在已知点也可以架设在未知点,无论选择那种作业方式都应该严格对中整平.安装基准站主机,架设发射天线(离开主机3米左右).挂上电台〈选择高低频).连接发射天线,连接多用途电缆〈注意电瓶连接的正负极).按开电台开关,按开基准站主机开关,等待基准站正常工作.而且要将基准站架设在上空开阔、没有强电磁干扰、10·-15·高度角以上不应有障碍物的地方。将基准站设置为动态测量模式.
1.2.2建立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
开启移动站主机手簿,待卫星信号稳定并达到~5颗以上卫星时,先连接蓝牙,连接成功后设置相关参数2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这个文件夹中包括许多小文件,它们分别是测量的成果文件和各种参数设置文件,如*.dat、*.cot、*.rtk、*.ini等。
1.2.3输入收集到控制点
打开坐标库,在此我们可以输入编辑控制点,也可以事先编辑好控制点文件,点击打开控制点文件,软件会提示我们是对坐标库进行覆盖或是追加。
1.2.4点校正
测量校正有两种方法g控制点坐标求校正参数和利用点校正。一般情况下是利用校正向导进行校正.如果在一个测区只找到一个控制点(或者一个控制点也没有,可以假定坐标〉又想进行测量,状态达到固定解后可以直接点工具,校正向导,进行单点校正,当然此时只能出现校正参数,而不能启用四参数,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测量了.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