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学术期刊吧论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启示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创新性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待深入,加之对国情的把握欠到位,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上遭遇不少挫折。随着历史的前展,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要是结合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纵向进程而言,那么,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等部分,这些部分间不但有着时间上的顺承关系,而且更有着逻辑上的延展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创造性地回答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对象、方法及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等;值得指出的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基于中国国情并与历史的客观规律相符合,由此便确保了毛泽东思想主体内容的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又构成毛泽东思想之存在和发展的理据。相对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内部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1]的理论精华,它首先聚焦于怎样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性地采用和平改造(尤其是赎买)等方式,在具有特殊国情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卓绝的探索,这既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自然延升,又构成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起点,因而,其性质之复杂、过程之艰辛乃是必然的,在经验和教训两个层面都为后续的改革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二、邓小平理论及其创新性

  有见于“文化大革命”后党和国家的实际,邓小平等同志力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展开,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被明确为党的思想路线,便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而它自身也成为邓小平理论中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的重要部分。

  就具体内容而言,毋庸置疑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基于对社会实际的深入分析,邓小平同志首先对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科学论断,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外延层面的新突破,成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本体依据;很显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作出,一方面固然展现出深沉的个人睿智,另一方面更是全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在认识上的新提升,充分贯彻并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侧重于现实层面的透析,那么在邓小平理论体系内,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有发展维度的,它集中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中,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在将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因素的前提下,又突出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内涵中的目标价值,充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与公平原则的融会贯通。这一论说从根本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内涵层面的要义,代表了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全新水平。

  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崭新境界。它植根并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且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历史的演进也将进一步证明,邓小平理论必定随着党的理论创新过程而发展,并进而凝结于新的理论创新成果中。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创新性

  随着历史的推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党的创新机制和体系建设视为永葆党的生机的源泉,而这一建设中具决定意义的则是理论创新,因此,一如既往地重视党的理论创新乃是必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展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并进而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又一重要形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是党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推动力。当然,正如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不是僵死的,相反,它必将在历史中发展,是进一步理论探索的起点,即与时俱进也是它自身在存在层面上的应有之义。

  四、科学发展观及其创新性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及时代进步的趋势,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下,将党的理论创新推向了更新的高度。在这一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核心成果,它标志着党在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认识上的新跃升,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提供了行动指南。

  就其主题而言,科学发展观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点,围绕“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进行阐发,深刻地揭示了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胡锦涛同志非常明确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这是对“科学发展”范畴内涵的透析,作为党及其事业之诉求的发展构成了科学发展的灵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在价值层面的保障和权衡机制,科学发展中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是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性质和目标规定,而统筹兼顾则宏观地对科学发展的方法和手段设定了原则。

  五、更全面、深入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史及其成果清晰地表明,若要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党就必须持续深入地推进自身的理论创新。惟有不断地展开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方能使党的指导思想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确保自身的科学性,进而彰显党的先进性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更高、更好的层次引领。一言以概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将党的理论创新推向纵深,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党及其事业继续前行的必需。

  将党的理论创新推向纵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那么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也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方向保证,若是缺失了这一保证,党的理论创新和党的事业就会因为迷失方向而出现偏误。于此更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冲突的,相反,两者是同一过程中的不同方面,在坚持中发展乃是坚持的深旨,在发展中坚持乃是发展的本义。至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恩格斯曾经有过明确的论说,“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坚持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同时也内含着更好地发展的要求和指向,只有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质言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必需,而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又必须是发展的、具有蓬勃生命力的。

  将党的理论创新推向纵深,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概括,理所当然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路线。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

  综上言之,党的理论创新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实质上是后者不断拓展和持续深化的发展过程,发展的科学性是这一过程的必然要求和典型特征,而这一“科学性”源自于以下“辩证”,即:既要深刻借鉴历史经验,又要恪守时代发展脉络;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又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要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延续性,又要不断地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将促使党的理论创新进入崭新阶段,在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同时,引领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