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构建模式及主要问题

  (一)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构建模式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要依托已有的各类组织机构,通过社区居民参与、机构支持、民间组织负责等方式共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解决学习中心运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场所、经费等问题。本课题组近几年在福建农村调查搜集到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一些典型案例,并将其整理、分析、归纳成以下5种构建模式。

  1.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的村级社区学习中心。乡(镇)文化站通常由政府拨款,经费较充足,设施齐全,可以改造成村民读书看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的村级社区学习中心。乡(镇)文化站可以辐射邻近的村落社区,可以成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发展的榜样。2007年,福建启动的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每年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为乡(镇)文化站配备图书室与电脑室 】。由此,一些乡(镇)文化站得以升级改造。这可以视为地方政府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举措。

  典型案例: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文化站。该文化站位于樟湖镇政府所在地,其图书室藏书约2万册、有报章杂志10多种。该文化站除了有图书室外,还有阅览室(兼培训室)、网吧、棋牌室、乒乓球与桌球室、镇史展览室等。除图书是免费借阅的外,其余的都收费,带有商业经营性质,但经营收入有限,其经费主要还是来自镇政府。

  2.以驻村中小学校图书馆(室)为依托的村级社区学习中心。以驻村中小学校图书馆(室)为依托的村级社区学习中心通过村校合建图书阅览室,并免费向村民开放的形式,解决村民读书看报难问题。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发挥教育系统在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功能。这种类型的社区学习中心主要靠村委会与学校共建筹资,同时也得到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的资助。由于其图书较多,管理较规范,因而利用效果较好。

  典型案例:闽侯县青口镇青圃中心小学图书室。青圃社区拥有连为一体的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近2万人,中心小学有学生400多名。在青口镇政府的推动下,中心小学通过自购与外部捐助建立起乡村图书室,拥有图书1万多册,常年订阅20多种报章杂志;其电子阅览室里有2台电脑可供上网、阅读电子图书,还配有打印机与扫描仪。学校教师兼任图书管理员,用图书软件管理图书借阅工作。图书室在对学生开放的同时,还为青圃村村民提供借阅服务,已为村民办理借书证近100本。

  3.以老年协会为依托的村级社区学习中心。

  这一类型的社区学习中心体现了民间社会团体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支持作用。在福建,基本上村村都有老年协会。老年协会活动场所大多设立在村庙或祠堂中,经费由老年协会、村委会、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和海外华侨等资助。老年协会活动场所内大多配备有线电视、VCD、报章杂志、麻将等。某些老年协会还下设读书会、由村庄妇女组成的腰鼓队、由中老年男性村民组成的十番吹乐队、由青壮年男性组成的龙舟队等,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服务 J。

  典型案例:龙岩市永定县高陂镇北山村老人协会的读书社。北山村老人协会较活跃,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于2000年在永定县电力公司协助及本村籍作家张胜友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读书社。目前,该读书社拥有图书3000册左右,报刊2种。老人协会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VCD等设备。该读书社经费来源主要是村委会拨款与社会捐助。读书社在老人馆的外墙上建有光荣榜橱窗,展示本村村民在“成才”、“公德”(布施)、“尊老爱幼”(含孝子贤媳)、“荣誉”(如参军、受奖)、“致富”

  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并号召村民向这些先进典型学习 引。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建省农民闲暇时间增多,但部分农民闲暇时却参与购买地下六合彩等不健康的娱乐休闲活动,农村老年协会活动馆、村庙与祠堂等公共生活空间变相成为麻将馆、赌博场的很多 】。基层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可将这类场所改造成村级社区学习中心,引导村民多读书看报,参加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为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乡风文明建设服务。

  4.以村委会为依托的图书室。这类图书室多由外界捐助,一般就设在村委会办公楼里,其管理员也是村委会成员。这是村委会响应上级号召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在农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典型案例:尚干镇洋中村委会在村委会办公楼里建立图书室,通过接受捐助与自购,拥有3000多册图书。村委会还将村两委订阅的报章杂志放在图书室中供村民借阅,并委派村里的文书担任管理员。其经费主要由村委会负责解决。图书只供现场阅读,不提供外借服务。

  5.以私人图书馆为依托的村级社区学习中心。

  一部分富裕起来的村民自办图书馆,免费向村民开放,这样的案例在沿海多数县市都能找到。

  典型案例:闽侯县南通镇帮道村通洲图书馆。

  2004年,帮道村退休教师郑瑞贞女士创办私人图书馆— —通洲图书馆,内设电子图书室、藏书室、书画室、阅览室等,现有各类藏书10万多册和10多台电脑。通洲图书馆每天免费向村民开放,已为村民办理借书证300多本。郑瑞贞创办图书馆的初衷是想改变村民闲暇时好赌博,以及中小学生迷恋电脑游戏的状况,目前已有一定的成效。该图书馆每年都投入2万多元用于添置新书、订购报章杂志。

  另外,郑瑞贞每月出资550元聘请一人照看图书馆。周边的一些单位与个人被郑瑞贞的行为感动,自觉赠送书籍以丰富馆藏。

  在调研过程中,本课题组还发现福建民间捐助图书室也蔚然成风,如在福州的长乐、福清、马尾,泉州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地,海外华侨积极捐助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捐建乡村图书室成为新时尚。在闽南侨乡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有个国家一级图书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就是由爱国华侨李成智独资捐建的,其馆舍建筑面积达3000多m ,藏书l2万册,辐射周边l0多个乡村。蓉中村也因此成为全国乡村文化建设模范村。

  (二)村级社区学习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述5种村级社区学习中心中,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的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学习功能最齐全,是标准的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但乡(镇)文化站服务辐射范围通常是集镇以及周边乡村,远离集镇的乡村则难以享受到乡(镇)文化站的服务。依托老年协会或村委会的社区学习中心相对简易,利用率不高。本课题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村级社区学习中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乡村图书室利用率总体偏低。图书室的依托单位不同,利用率也不一样。在乡(镇)文化站、农村中小学与私人图书馆(室)中的图书利用率相对较高,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做图书管理员,每天都对村民开放。村老年活动中心是社区公共活动中心,聘请有文化的老年人做管理员,开放有保证,因而图书利用率也较高。建在村委会办公楼内的图书室因开放时间少而利用率低,一般只有应付上级检查时才对外开放,动员村民前来借书装门面,而平时几乎都将书锁在柜子里。目前,乡村图书室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中小学生,其次是中老年男性,青年读者较少。

  2.乡村图书室图书总量少,实用农业科技图书更少。多数农家书屋只有图书近2000册,对于人口总量超过2000人的村庄来说,人均不到1册,而其中适合农民阅读的书更少。现在乡村图书室大部分图书来源于城市有关机构的捐赠,言情、武侠小说等休闲图书过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图书偏少。因乡村图书室经费有限,新增图书严重依赖外部捐赠,导致新书年增长量非常低,农民想借阅农业生产与养殖类的科技书籍很难。有些图书室只有图书,没有期刊报纸可供借阅。

  3.图书管理手段落后,多数图书管理员没有图书管理经验。一些乡村图书室没有做到图书编码登记,分类存放,致使村民查找图书很不方便;有的因没有及时登记借阅情况,造成图书丢失;为防止图书丢失,有的图书室采取只阅不借的管理办法。

  4.图书室维持经费短缺。按最低标准要求,维持一问乡村图书室年经费需要5000多元,包括最基本的新书采购费、报章杂志订阅费、管理员工资补贴与电费等。现在省级财政对农村文化协管员(图书管理员)每月有100元补贴,其他正常维持费需要村委会负责。如果村财拮据,则会导致村图书室无法订购报章杂志,增购新书。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