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教育问题探析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行为方面1.责任意识较弱。“9O后”是幸福的一代,是不用负责任的一代,他们生来就是被爱的,而不是来承担责任的。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模糊,上课迟到、旷课成了经常性行为,其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分数、取得毕业证书,缺乏积极向上的劲头。
有的大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的自我责任感不强,自杀、打架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过度追求个人价值,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色彩较浓,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满足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如就业时不讲信誉,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就业简历“注水”,故意提供假成绩、假证书、假鉴定等。还存在故意拖延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时间,甚至恶意欠交学费。
2.过度依赖网络。2010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达到4900亿元人民币,18~24岁的用户占了约34% ,换句话说,“90后”在中国网购风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显示,42.4%的“90后”至少有过一次网购经验,其中63.5%的人有信用卡;网购的“90后”平均每月比不网购者消费高出193元。同样。“9O后”大学生离开网络就不知如何生活,如果不会上网无异于“外星人”:选课、评教、查资料、与朋友沟通、游戏、小说、博客,甚至开班会、找工作等,都要通过网络来进行。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每天上网、吃饭、睡觉几乎成了“90后”大学生生活的全部。一些人严重到了无法自控的地步.甚至荒废了学业。
3.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现象普遍。有钱就花,花完就要,花得心安理得,全不顾父母的窘迫。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等消费行为在他们中盛行。“傍大款”是女大学生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以“青春美丽为资本”、“开发自身资源”等观念在女大学生中流行,也是她们高消费取得资金支撑的基础。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论穷与富,从小到大没有吃过苦,很少有艰苦朴素意识,在糟蹋父母的辛苦钱、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时,从未想过脱离寄生后的日子如何过。
(二)身心素质方面
1.身体素质普遍较差。“90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足,锻炼时间很少,导致身体素质普遍不好。“国家体育总局及卫生部等6个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发布其调研结果,19—22岁年龄段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4.72%”, 而“9O后”大学生正是属于这个年龄段。同时,《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的数据表明,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 ;当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减压方式是上网、听音乐、看电视、和同学聊天,选择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的只有约32%。 学新生军训当场晕倒已不是个别现象,因身体不适请假的大有人在。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已成为“9O后”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2.心理素质比较差。抗挫折能力弱。“90后”学生成长环境优越,衣食无忧,除了学习,不用操心别的事情,受到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他们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绩。
他们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们便斗志全无,灰心丧气。即便是失恋这类生活小事,他们也无法承受,或凶残报复,或痛不欲生。他们在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导致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因此一蹶不振3.敏感自私。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不希望别人打扰,习惯于把自己当成群体的中心.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但常常过于自负,甚至盲目乐观。他们新鲜好奇,思维敏捷,但缺乏毅力,容易气馁。重视个人形象,敢挑战传统,但传统文化底蕴不足。身处网络时代,视野广阔,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却很空虚。他们自信而又脆弱,敏感而又自私。
二、“90后”大学生特点的成因
(一)学校教育方面“90后”成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从小到大的教育离不开“分数”,一切与“分数”挂钩,而其他方面的活动学校很少组织,素质教育成为一纸空文。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学校和教师不注重也不关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别提创造力、创新力的培养。
而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情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学主要依靠自主学习,一些学生不适应。加上高校对德育重视不够,专业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脱节。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层面,过度强调认知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忽视了习惯形成教育.德育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二)家庭教育方面“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除了具有一般独生子女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外,他们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的父母基本上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大部分小时候生活艰苦.普遍缺乏对子女的教育准备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对子女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超常规的关爱,实际就是溺爱。包括财富的滋养和所有长辈对孩子的庇护。与此同时,社会竞争力的逐渐加剧又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超常规的期望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90后”
大学生荣誉感强烈,另一方面,他们的虚荣心也 特别强。因为在家庭中他们一直“被优越”,既不能任劳任怨,又享受不到各种各样辛苦所换来的快乐;既希望成功,又害怕失败;既渴求别人认可,又不愿意接受指责。总之,“有时理性有时感性”、“两面人”等等。
(三)社会教育方面“90后”大学生成长的十几年,正值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社会各项事业无一不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对个性的张扬、对自尊的维护等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成人社会的这种精神和实践特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9O后”。作为“90后”大学生,他们在受益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长、科技进步、言论自由、个性开放等成果的同时.也沾染了社会变化所带来的浮躁、功利、肤浅、随便等负面习气。阁因此,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非常明显地属于“结构性失衡”(因内在要素分布不合理导致的在能力配置方面的重此轻彼、扬此抑彼)的特征。譬如,从行为方式上看,他们渴望自由和独立,但是实际上.他们的依赖心理很强,属于“假性成熟”。
他们耳濡目染一些新鲜事物,看到或听到的一些社会现象.能够表现出超龄的成熟。但是事实上,学生从心理上来说还是存在不少幼稚之处,“假性成熟”和社会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年轻的学生又往往找不到比较合适的应对方法.表现在行为上就会显得叛逆、自我。
(四)学生自身方面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作为青年人的层面。青年人的普遍特征就是偏激、活泼、叛逆、求变、寻求刺激、追求新鲜,“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把享受生活当成了自己的目标。浮躁、学习不专心.缺乏团队精神等缺点也体现在他们身上:第二层面是作为大学生的层面。必须承认,在现今高考体制中。能够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应该是各自高中学校的佼佼者,这批学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宠爱。因此,“90后”大学生会比同龄人多几分优越感,多一些“骄”、“娇”之气:[6]第三层面是指“9O后”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会对他们的心理特征产生的影响。他们在中学阶段是学校的宠儿,而一进人大学,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绝大多数同学突然发现,自己在这个新群体中非常普通,大家都差不多。这种落差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缺乏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后会满足于混同一般,就如心理学中所表 达的那样,有人遇到挫折后会选择放弃或逃避。另一种结果是还想在新的群体中脱颖而出,但如果在学业上实现不了。只能采取非学业的途径。如果这个认知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发现在“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求高物质生活享受、谈情说爱、奇谈怪论、个性放纵等现象就不会感到特别奇怪了。其实,这同样也是一个“90后”大学生“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上述四个角度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四个角度的因素互相交叉.相互支撑,形成了今天我们所面对的“90后”大学生的基本状态。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Pedosphere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