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流通休制研究

  一、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粮食流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粮食流通对促进和引导粮食生产、调节需求和减少供求波动、保证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合理地组织粮食流通,及时把商品粮供应给各种用粮单位和广大消费者,保证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全社会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粮食流通还直接关系到粮食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换。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扩大和进程的加快,粮食商品需求量增加,粮食流通在粮食产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如何尽快建立起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的问题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粮食流通对粮食安全的直接影响粮食流通体制的确立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直接关键的影响。首先是优化配置粮食资源。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促使我国的各种粮食生产要素向着更能适应全社会的粮食消费结构、更加短缺的粮食领域、更加适宜种植的地域和人群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使各种粮食生产资源向着生产成本更低、更适宜种植的地域集中,有利于我国粮食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其次推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更为紧密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为使粮食商品能像市场上其它商品一样在全国各地自由流通,国家将更加关注和大力推进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建设。各粮食主销区为确保本地的粮食安全,会通过全国性的和各省际间的粮食批发市场大笔购进本地所需要的粮食以弥补其不足之外,还会主动地与粮食主产区建立更加紧密和规范的长期粮食购销合作关系。这对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的形成、随时沟通产销区间的供求关系、维持全国各地区间粮食购销贸易平衡将发挥很好的作用;第三,促进国家建成强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在全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之后,早日建立健全更为有效的强有力的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需要国家采取更加具体、更加强硬的措施保护并稳定地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保护和激发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更需要国家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级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预警体系,增强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对粮食应急需求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措施和建议1。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遵循市场价格规律,坚持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调节。同时应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实行有效调控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对粮食市场的有效干预,避免粮价剧烈波动,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消费者和农民的利益。完善粮食价格机制要确定三点:一是建立市场为主导的粮食价格机制;二是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三是规范粮食市场体系、强化正当竞争机制。

  2.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立足我国储备粮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借鉴国外储备粮管理的有效经验和做法,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一是优化专项储备规模,着力发展周转储备体系;二是建立高效灵活严密的储备粮存储机制和轮换机制;三是加大推进专项储备粮的集中管理;四是推行粮食储备代理机制,健全委托代理制度;五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专项储备贷款风险,推行建立轮换风险准备金制度。六是建立健全专项储备粮管理协调机制,提高储备粮运行管理效率。

  3.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基于粮食安全,粮食流通体制问题研究,主产区生产的商品粮部分用于满足外省需求,另一部分用来解决本区的粮食需求。满足外省需求的商品粮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其补贴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满足主产区内部需求的商品粮则属于区域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与非粮食生产者进行成本分摊。

  4.进一步完善粮食直接补贴制度目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制度已确立,但仅是刚刚起步。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和确保粮食安全,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粮食直接补贴制度。

  明确粮食补贴政策内容,加大粮食补贴资金力度。对补贴对象的明确界定,增加粮食灾害补贴和制定出台农业保险等,同时也要拓宽补贴资金渠道,加大补贴力度。

  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建立产销区之间的补贴资金转移机制产销区间的粮食直接补贴标准的差别过大,不利于比较优势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央政府应对各省的粮食直接补贴标准进行适当协调。同时,我们还应着力探讨省际间跨区的粮食直接补贴办法,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横向转移支付和纵向转移支付的尝试,逐步形成产区直接补贴农民,销区直接补贴产区的机制。

  5.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粮食市场将逐渐向国际开放,融人世界粮食市场。为了更好地发挥进出口调节作用,应进一步完善调控机制和操作方式。

  我们一方面要赋予更多的企业进出口权,引进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对进出口实行招投标制度,约束进出口企业经营行为。采取这种方式,一是公开、,透明,促使进出口企业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是在一定时期内,可实现以最高价对外出口、以最低价进口,使国家在对外贸易中获益;三是进出口总量可以控制在国家计划内,尽量减少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粮食供需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从区域分布上看,地区间的供给不平衡状况加剧。粮食流通已逐渐成为国内粮食发展的重要问题。保证我国现阶段的粮食安全,必须要从粮食流通制度方面来思考,在粮食经营市场化、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这些对农业尤其是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功效。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应该坚持的方向,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资源调配中的基础作用,才能符合当前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粮食的安全。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不仅是粮食流通安全保障,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