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提升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素质的研究

  本文是一篇来自《当代教育科学》的教育论文,是关于提升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素质的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高职学报是反映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学术载体,承担着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庄严使命。办好学报,基础在科研,关键在编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办好高职院校学报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职责和作用高职学报应该是方向正确、内容新颖、联系实际、编排规范、印刷精美的精品。在整个学报编辑工作过程中,从选题、组稿、审稿到加工修改,装帧设计、编校把关,编辑人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学报编辑素养直接决定着学报的质量。

  策划选题是编辑的眼界、水平所在。编辑不能消极等待作者的稿件,要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视角,瞄准各学科、各行业的发展方向,针对各学科的发展趋势,收集、整理、分析有价值的新信息,发掘新的研究课题,主动向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约稿,以获取高水平的稿件。

  高职院校的学报编辑要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学科、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针策划选题、组织作者,进行组稿、约稿,引导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企业、行业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选编、修改稿件是学报编辑的中心工作,是一项再创造工作。编辑人员要在众多的稿件中,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刊物的个性特色准确地组织选择,鉴别稿件的优劣,采用那些能反映本校科研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捕捉稿件中有用的值得提倡的观点,恰当地取舍,特别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对文章的独创性做出反映和分析,善于捕捉新颖、闪光的学术论点,还可以进一步发掘作者的创造力,使学报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价值、科技创新水平,又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编辑要具有较高的审读加工能力,通过审读、删削、正误调理、润色等手段,提高文稿质量、水平。有的稿件,有很多的可取之处,但其论文撰写和文字水平达不到发表的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的文笔从内容和形式上悉心琢磨、加工、修饰,让人读后如沐春风,同时达到对作者研究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对高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高职院校多是由过去的中专、技工学校升格或者合并而来,其教职工理论水平、文化底蕴、文字功力远不如一般高校教师,大部分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与论文撰写能力,这就给职业院校学报编辑带来更繁重的修改、加工任务,有的文章甚至需要帮助作者通篇重新改写,才能达到发表水平,同时可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这就对学报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报编辑人员应该具备的素养高职学报作为传播精神文明和科技成果的载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是一项知识密集性的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复杂工作。因此,学报编辑要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修养、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要有相当的文字素养和业务能力。

  (一)政治素养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要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特别是涉及宗教、民族等较敏感问题的内容,编辑人员更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编辑要熟悉、研究国家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牢记我国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掌握《出版管理条例》、《着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期刊出版的重要政策法规,把握出版工作的方向、方针、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使自己所编辑的稿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符合国家对期刊的办刊要求。

  (二)道德素养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关系着学报的形象和质量,也关系着本校的形象和改革发展。

  学报编辑必须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一丝不苟,严格把关;要坚守道德底线,在审稿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准确,不发“关系稿”、“人情稿”,自觉做到“慎独”,遏制不正学风;要对学报负责,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

  编辑不仅与稿件打交道,更重要的是与人打交道,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学术研究机构和编委、同事打交道,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对作者,编辑要热情相待,谦虚豁达,和作者相互尊重、信任、肯定、欣赏,建立朋友式的友好合作关系。在编辑工作中善于发现、培养人才,帮助作者扬长避短,激发作者潜在的才华,特别注意不能对论文作者的科学素质、文化修养作任何评论,以人格魅力赢得作者的尊重和信赖;对读者,要广开言路,把握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要求和兴趣,把适合读者要求、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精品奉献给读者;对评审专家,要虚心求教,为论文质量水平严格把关;要充分尊重专家、作者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要尊重作者对文章的决定权,对作品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时,必须征得作者的同意。

  编辑工作是一种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融入他人成果中的创造性劳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奉献。一个高素质编辑不仅需要智力和能力,更需要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具有“奉献美德”,“乐为他人作嫁衣”。编辑在修改稿件过程中,尽心、尽力,付出智慧、劳动和辛苦,版后所带来的一切荣誉都要归作者所有。因此,编辑要有一种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境界和做“幕后英雄”的心胸。

  (三)文化素养学报编辑工作虽然属于社会科学,但它需求的知识领域却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整个人类文化。因此,编辑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历史知识、世界眼光、文艺修养、语法逻辑修辞水平等。

  知识广博是做好学报编辑工作的基础。编辑要知晓有关社会、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文学、历史、心理、艺术等各方面的常识,要克服专业的精深和知识的广博之间的矛盾,做到专而不窄、博而不浅,成为“通才”、“杂家”;编辑还要了解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情况和各学科、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特别是要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的新知识、新论点、新成果,掌握当今各学科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及有待开拓的领域的状况,才能发现和组约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稿件。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报编辑来说,还需要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和本院校的改革发展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本地区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企业、行业改革发展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

  编辑人员工作中交往的大都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要有较高的品味,讲话严谨,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诙谐幽默,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四)业务素养学报编辑需要具有较高的编辑业务素养,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同时具有较高的选题的策划能力、对作者的选择和寻找发现能力、谋篇布章的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即语言的加工、修改能力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选题策划要在调查研究、搜集信息、分析动态的基础上提出选题、论证选题、选择作者、组织撰写,要具有独到的观察力,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地研究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模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产生有创意的选题。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特别要因地、因时制宜,努力发掘学报所在高校、所在地域的优势,凸显学报的特色栏目,打造学报的品牌栏目。

  学报编辑要具有对论文价值的判断力,既可以从大量论文中筛选出价值较高的论文,也可以在论文中某些有价值内容被一大堆次要内容淹没时,通过创造性劳动,将其凸显出来。编辑的工作就是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而且将有价值的材料升华,使得稿件的价值大增。

  文章修改是一种最具增值性的创造性工作。学报编辑要具有驾驭文字的能力和高超的审美能力,要在标题制作、文本编辑、语言规范、流畅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力,在进行文字加工时严格把关、精心加工、润色,使文章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突出稿件最新颖、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内容;要使论文的大小标题与文章一致,一语破的,编辑编出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精品。

  学报编辑需要具备精湛的编辑实务技能,熟悉编辑业务,具有熟练的文字编校能力和对版式设计、印制质量的鉴别能力。编辑流程要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包括版式、内文、附录、摘要、参考文献等,从细节入手提高论文质量。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编辑理念和编辑方式的转变。学报编辑可以从互联网上查询资料、交流信息、开拓视野,加快反馈,既省时又省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捕捉策划新的选题,利用网络组稿,扩大稿源。学报编辑部还可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建立目录型或文摘型网络版,供读者查询,更广泛地吸纳反馈信息,使学报真正成为一个向社会传递高校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的窗口,展现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这将会大大提高职业院校及学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的编辑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及网络技术,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编辑人员的创新素养学报是学术创新、科技创新成果的载体,推陈出新、激励创新是学报编辑工作的办刊宗旨之一。编辑工作是充满着创造性的文化劳动,编辑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素养,具有超前性、独特性的创意和创新追求,要在不断接受新理论、新知识、新概念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成为报刊活力的创新者,才能抓住机遇,挑战未来,使学报编辑工作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三、提升学报编辑人员素质的思考《学报》的性质和编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编辑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全方位地培养、提高自身素养,

  (一)编辑人员的自我学习提升学报编辑要充分认识编辑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要求,增强责任心、使命感,自觉地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学报编辑要通过新闻报道等渠道密切关注、深入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政治的敏感性和鉴别力,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掌握先进的办刊理念。

  编辑人员要以学养德,认真读书,加强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自己科学的理性、文学的感性、艺术的灵性、哲学的悟性、史学的智性、伦理的德性,保持大爱而豁达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风格。要把阅读、研究、写作、谈话交流或演讲逐步修炼成为自己的基本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人生需要,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实践中形成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写文章、做课题、发表演说是促进编辑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这些活动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广泛地收集资料,合理地组织布局,流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等等,可以全面地提高编辑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能力。

  学报编辑交往的都是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看的都是各学科、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参加各学报学会的学习和交流,看到与各兄弟院校交流的学报,具有其他职业无可比拟的学习优势。编辑人员应该充分珍惜、利用这些优越条件,把自己打造成为编辑方面的专家、大家、名家。

  (二)探索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机制职业院校要真正发挥学报的对教学、科研的引领作用,必须重视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构建从编辑的任用、培养、考核等一套完整的用人机制。

  学校任用编辑部人员,必须经过严格选拔,要看其政治立场和政治理论水平,更要看其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力,还要看其是否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否有深入研究的能力,工作中能否有灵气、能感悟等。大部分高职院校历史较短,很难找到资深的专业编辑,大部分编辑都是从教师岗位上转岗过来的,其专业素养和能力都与学报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报编辑的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支持学报编辑参加党校学习和各种培训班,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和编辑业务交流会,使学报编辑开阔眼界,了解国家最新精神和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敏锐性,及时抓住研究热点、重点;要有计划地对编辑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编辑在岗进修和培训,学习有关出版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学习计算机管理、网络应用等现代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以将有关专家请进来,向编辑们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培养编辑的前瞻性思维能力,提升编辑人员的创造能力;鼓励青年编辑报考编辑研究生,让其接受正规系统的编辑学教育。

  职业院校应该通过考核评估构建编辑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建设学习型编辑团队。如每年对编辑的绩效考核包括学习了哪些专业知识,读了多少文化作品,能背诵多少名着片段,做过什么课题,发表过多少文章,进行过多少次演说等等。对于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编辑,进行物质或者精神的奖励,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三)形成对编辑的文化管理机制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行编辑资格准入考试,这是提高编辑素质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考试还限于一般的工具性知识、功利性知识而没有进入到文化素养的层面。这显然不利于编辑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这种考试中,应该设置审论或对策性考题,给考生留下可以思想驰骋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与文字功底,张扬自己的文化理性及胸怀天下的抱负。

  另外,出版署应该加强编辑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对编辑进行继续教育,特别是建立健全一套编辑行业的以“编绩”考量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