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北京籽种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经济论文,主要是关于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投人45亿元人民币用来发展“种业之都”建设工程。要做好这一重点工程有必要进行北京市籽种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北京籽种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北京籽种产业发展的优势1.自然条件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发达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环境,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显着,具有明显的门户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通州、房山、顺义、大兴等南部郊区适宜小麦种子生产,同时也适合豆类、杂粮以及甘薯、蔬菜等籽种生产。怀柔、密云等北部山区县及延庆盆地粮果区对玉米杂交种生产非常有利,是国家玉米杂交种生产基地,多年来一直有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延庆县夏季冷凉,昼夜温差较大,蚜虫危害较轻,病毒病发病较轻,非常适于马铃薯种薯生产。

  2.人力资源北京聚集了全国实力最强的籽种产业科研、教学、育种机构,有一定育种规模的大专院校和企业80多家,从事育种的专业人员有1 000多人,专家300多人。北京拥有农业科研人员2万多人,仅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农业科研人员就有1.5万多名。此外,北京还拥有7 000多名以乡土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为特征的,来自农民、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农村科技协调员。

  3.种质资源北京是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研究集中地。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期库和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均建在北京,在北京可以进行育种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有40万份左右,居全国首位。北京平均每年还从国外引进种质资源约1 905份,向国外提供约1 930份。

  4.信息资源北京是国家权威信息发布地,农业部和国家其他部委的官方数据大都从北京发布。北京拥有农业部以及中国种子协会、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等机构,为籽种企业、科研育种单位提供政策、品种、生产、供求、价格等信息。北京拥有行业门户网站3家(中国种子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北京种业信息网),这些网站信息量大、影响力强。北京还是新品种对外展示的窗口,充分显示了首都作为信息交流中心的地位和对全国的辐射作用。

  5.种子质量多年以来,北京的品种选育水平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瓜菜、果树等多种作物名牌品种系列,并已在全国推广普及。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和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甘蓝、大白菜、番茄、甜(辣)椒、黄瓜、西甜瓜、萝b、菠菜、绿菜花等主要蔬菜系列优良品种已成为全国各主要蔬菜产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6.科技研发北京在某些籽种产业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一定的科技优势。科技投入具有相当优势,北京的科技示范研发基地覆盖1.33万公顷,农业科技成果平均推广率达到77.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98%),成果自给率达62.6%。北京已经有52个基因系列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全国推广的品种中约20%是北京育种单位育成的(含中央单位)。

  北京率先建立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并于2OO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开放性的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平台集合了国内外56个单位,聚集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国pq,l-450名高水平专家,共同对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北京也走在全国前列。中关村地区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在杂交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北京籽种产业发展的劣势

  1.籽种生产面积下滑、籽种生产成本高近年来,京郊的农业生产面积明显减少,北京籽种生产面积也逐渐下降。种子田小而散,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使籽种生产难以实现产业化经营。北京地价较高,可安排制种的土地相对较少;农民进行籽种生产缺乏有效的组织等原因使北京籽种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收益较低,使得企业不愿意在京郊安排生产,在京经营玉米、蔬菜等作物杂交种的籽种企业多在外埠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经营利润较低,制约了北京籽种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2.种业发展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优势籽种生产经营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主体地位不突出,难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在北京329家持证企业中,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8家,大多数企业尚处在产业重构期,规模较小、产业竞争力弱、聚集度不高,与国际跨国种业公司仍有较大差距,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能力较弱。

  3.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取消种子部门统一供种限制后,国营良种场和种子基地不一定有委托生产任务,使得原有的籽种生产设施,如排灌设备、水渠年久失修;又由于多年来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原有水井报废,使得籽种生产水利条件较差。多年来基地基础建设没有投入或投入较少,地力下降明显,使京郊籽种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差、生产能力低。种子生产、加工、仓贮、检验设施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4.企业还未成为籽种技术创新主体籽种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体现,支撑和引领作用不突出、不明显。现行科研机构的育种组织方式及激励机制还滞留在国有科研体系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且造成了市场的不平等竞争,同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难以做大做强。

  5.籽种产业链条分割当前籽种产业领域产学研结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企业委托科研机构研发、科研机构向企业转让品种权、共同申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这三种形式都存在组织形式松散、合作过程缺乏利益和信用保障机制等问题,难以形成研发牵动产业、产业构建市场、市场引导研发的良性循环。北京种业产业化经营企业都是依靠自身积累方式发展,缺乏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并购和资产重组。由于产业链条分割,产业化经营企业科研、生产、营销环节发展极不均衡。

  6.籽种产业发展环境不理想北京籽种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品种表现日趋同质化和操作模式的一致化,市场秩序陷入混乱,供大于求、品种杂乱、品种管理隋况复杂、产品大量积压、种质保存管理投入不足等情况大量存在。国家良补政策带来市场价格走低,企业生产成本压缩和产品质量下降成为行使品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政府对籽种管理机构和籽种经营机构的监管和服务不到位。对于品种侵权行为权利人举证难,行政诉讼程序复杂、诉讼费用高、时间长。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保护,严重影响了籽种产业后续产业的发展,阻碍科技创新,最终影响籽种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北京籽种产业发展的机遇1.国家将重点发展籽种产业2011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这为籽种产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国家将在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与重点扶持,这给北京籽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

  2.北京具备良好的籽种产业发展基础北京作为全国籽种产业科研育种中心、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备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北京籽种产业是全国籽种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引领者。

  通过集成利用北京优势资源、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和网络增值效应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对于促进首都籽种产业跨越式发展,强化对全国籽种产业的引领作用,做大做强民族籽种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3.北京提出要建立“种业之都”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北京建成“种业之都”,籽种产业销售额要从2009年的50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0亿元,增幅达到60%,居各农业子产业之首。北京将投入45亿元资金用于种业之都建设工程,主要用于“种质资源创新引进与保护利用、优良新品种选育、种业园区和新品种展示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种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北京籽种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北京正成为跨国公司籽种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国际籽种产业十分重视我国良种的巨大市场潜力,国外大的籽种企业纷纷进入我国。中国特别是北京具备了籽种产业研发的基本条件。

  全球1O大籽种公司已有8家在京成立分公司或设立办事处并在近几年有迅速扩大的趋势。抓住这一机遇,北京有可能建设成为国际籽种公司研发总部的聚集地。

  5.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促进首都籽种产业国际化籽种产业是世界各国争夺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我国已步人世界大国行列,北京已进入建设世界城市新阶段,这对进一步发展北京籽种产业及其创新提升,吸引国际籽种企业集聚、链接全球籽种产业市场的能力,加快首都籽种产业国际化进程,提升首都籽种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北京籽种产业发展的挑战

  1.当前籽种产业已进入到卖方市场当前国内籽种产业已进入到卖方市场。市场是有限的,行业之争、行业之乱、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而其背后隐藏的是市场的转型和籽种产业发展的危机。

  2.跨国籽种公司的进入及其本土化人世后保护壁垒减少,跨国籽种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推行本土化。他们生产成本低、生物技术先进、经济实力雄厚、管理机制灵活、营销策略丰富,成为北京籽种产业市场最有力的挑战者。国际上大型跨国籽种集团竞争趋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它们在资源、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多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中国籽种产业面临的不仅是单个的世界级顶尖跨国种业公司,而且是一个庞大而有效的国际化产业链条。

  这将对国有籽种企业、民营籽种企业构成巨大挑战,对北京籽种产业形成沉重打击。

  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北京农业种质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良种产业化持续发展的障碍。在北京农业创新体系中,优异基因的挖掘已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在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方面的投入却很少,难以满足深人研究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基础设施及装备仍有很大差距,难以跟上或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资源分散、社会化程度低,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还不完备,尚未形成良好的科研条件等。

  4.育种人力资源流失的危机跨国籽种公司在进人中国之前已经物色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雇用他们从事市场观察,布置试验,并采取“高薪挖墙脚”的办法从中国产区选聘通晓本地种业的科技人员。中国育种体制改革动作缓慢,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挫伤了育种人员的积极性。跨国籽种公司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育种家,与此相随的是育种资源的流失。

  5.国际籽种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国内籽种企业难以应对虽然北京籽种科技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优势,代表中国籽种产业的科技水平,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北京企业的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难以参与竞争。

  跨国籽种业巨头控制着大部分的新品种权,拥有高价值的无形资产,具有控制籽种产业链条的源头优势。而我国籽种产业市场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籽种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很弱,除水稻等个别作物外大部分作物的种子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种子附加值较小,距国际籽种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还有较长距离。

  二、北京籽种产业发展对策

  (一)扩大经营规模,打造龙头企业要做强籽种产业就要扩大经营规模,使籽种企业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在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企业布局,推动籽种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人籽种产业。

  目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大多属于成长型企业,综合实力还不强,企业从事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少。例如,这几年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附加值还偏低,原产值为1元的农产品原料,通过企业加工后,加工品的平均产值为1.8元,而东南沿海地区的平均产值为2 3元,发达国家的平均产值则为5~6元。因此,要做大做强籽种企业,打造籽种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能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籽种企业或集团。

  目前北京的“中蔬”、“京研”、“奥瑞金”、“德农”、“一特”、“搏发”等几大品牌与国际知名的籽种品牌如“孟山都”、“先正达”、“圣尼斯”等在知名度和综合实力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北京籽种企业要树立品牌创造意识,尽快融合国际大公司的垄断经营、抢占市场的观念、手段;要以品牌为核心组织资源,实现品牌的升值效应;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拓宽服务领域,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二)加大科研投人,推动技术创新加大科研育种投入,研究培育新品种。要加快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激光技术和核技术等,加快育种速度,提高育种水平。要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陛、前沿性和应用技术J性研究以及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要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为籽种企业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强籽种产业竞争力。

  建立多元化高效率的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构建适应自主创新需要的都市农业科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

  要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为北京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建立以公司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要面对来自跨国籽种产业的竞争,积极利用国外籽种产业进行本土化的有利时机,通过科技创新逐步缩小与国外籽种产业的差距。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现代种业人才加大籽种产业基础设施投人,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试验、种子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

  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籽种产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籽种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首都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籽种产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为籽种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通过出国进修学习、国内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籽种产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加强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籽种产业各个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北京的籽种产业人才能够适应籽种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四)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完善种业产业链条企业是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的主体,因此应充分利用企业对新品种需求的内驱力,发挥企业的优势并在科研立项、投资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营造企业办科研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按需组织良种生产、加工,把籽种产业链各环节衔接起来。打破单位、部门、所有制界限,走联合道路。按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人才、资金重组,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搭建一个籽种产业促进平台,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相互交流提供条件,形成知识链、技术链、产业链的联接,协调产业发展上游、中游和下游比例关系。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销一体化转变,最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籽种产业体系。

  (五)提供优惠政策扶持,改善种业产业环境对籽种产业在项目、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放宽金融信贷支持,减免相关费用,适当放宽绿色通道,优先供应建设用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籽种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体化”籽种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完善种子生产收信苦政策,加强推广和售后服务的力度。推行鼓励籽种企业及研发机构开展开放式技术创新的政策以及种子示范基地建设的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北京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跨地区与跨国籽种企业合作,优先支持籽种产业高成长企业发展,设立籽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

  改善籽种产业环境,尽可能为北京籽种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积极推进构建一批籽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完整规范的市场新秩序。

  总之,北京应抓住机遇,结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学习国际籽种产业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实施管理思路与政策上的创新,充分发挥北京籽种产业科技与资源优势,开展籽种科技创新,带动北京籽种产业本身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