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再论张之洞的成就角色

  作为清流健将、洋务殿军、新政主角的张之洞,集众多角色于一身,构成了一个复杂多样而影响强大的角色团。尤其是张之洞的成就角色,既标志着张之洞的人生成就,又标志着他的历史地位,也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兴衰变迁。笔者在《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上发表了《张之洞的成就角色— —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思想家》,简略地探讨了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本文探讨张之洞《书目答问》的地位和影响,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略述自己的管窥蠡测之见,以请教于大家。

  一、《书目答问》求学的津梁光绪元年(1875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因“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偏举既嫌缝漏,志趣学业亦各不同”。(书目答问略例,第 册P9823)为回答有关问题,撰成《书目答问》四卷,分成经史子集丛五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既遵循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又有所发展,方便实用。精选约举,收录两千余种重要书籍,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作者简况、书籍内容、体例类别、版本情况等,对初学者具有指导入门的意义。书后附有《清代着述家姓名略》,分门别类列举了着名学者的姓名籍贯,以便从中窥见清代学术的渊源流别,开阔学生见闻,分别书籍良槽,从而使初学者知道“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宣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道理,学会“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的方法,以起到“令学者读书即可得师”的作用,由此开辟了中国近代目录学中指导治学门径的推荐书目新门类,∞成为人们求学的津梁。

  四川、湖北等张之洞担任过学政的地方利用张之洞主持镌刻《书目答问》的书版进行多次刷印,各省学政翻刻《书目答问》,作为颁给诸生成绩优秀者的奖品,张之洞的学生在各地翻刻《书目答问》,更多的刻书坊、出版社印行《书目答问》,还有些学者注释《书目答问》,补注《书目答问》,使得《书目答问》的版本众多,雕版印刷本、石印本、铅印本、抄写本、笺注本、批注本、补注本等应有尽有。“百三十年来,张之洞撰《书目答问》屡经翻刻重印,为之校补注疏者亦甚众,两者相加恰百种。这是近代别的着述不可能比拟的。”流传海内,几于人手一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书目答问》对学者的影响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问世,就获得众多读者的好评,获得了许多学者的热情推荐,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几代学人。

  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二月,李慈铭称:《书目答问》“今日阅之,所取既博,条例复明,实为切要之书。”同时,又指出《书目答问》的不足之处。李慈铭学识渊博,敢于表明自己的看法,甚至当面折人议论臧否,因此,对于《书目答问》肯定其成绩,认为它是所取博、条例明的“切要之书”,抓住了其书的特点。

  光绪十九年(1893年),康有为在桂林讲学,谈到目录之学时说:“精要且详,莫如《书目答问》,版本最佳。”认为:“每部值银数分,可常置怀袖熟记,学问自进。梁启超自称:“启超本乡人,瞢不知学,年十一游坊间,得张南皮师之《籀轩语》、《书目答问》,归而读之,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者。” 这是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的评价、体会与推荐。陈庆年曾说:“南皮学问文章,足为师表。余读《辅轩语》、《书目答问》后,奉为指南。”(1)这是张之洞幕僚读后的感受与体会。

  鲁迅告诉青年们,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要“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这是长者鲁迅的经验之谈和谆谆告诫。余嘉锡认为:“欲求读其书而知学问之门径,亦惟《四库提要》及张氏之《答问》差足以当之。”E6]指出这是治学的入门之书。余嘉锡曾对陈垣说过“他的学问是从《书目答问》人手”。对于《书目答问》的研究乐此不疲,“手录的各家批校本《书目答问》,用四五种颜色的墨,密密麻麻,写满了书头,每个字都是一笔一画,端端正正。”陈垣讲:读《书目答问》,“觉得这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己需要的书看。”⑥这是着名学者余嘉锡、陈垣的亲身经历与经验的总结。

  长沙举人陈云峰曾在扇面上题写“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辅轩语》即读书之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以此勉励徐特立。⑦徐特立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辅轩语》带回家,当作自学指南。

  当代学者许逸民、常振国说:朝夕披览《书目答问》,粗知“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道理,进入了学术研究的大门。诸如此类的经验之谈,见诸文章记述的不胜枚举;深受其益,而未见诸文字表述的更是难以统计其数。余嘉锡以《书目答问》作为上目录学课的课本。

  胡适1934年4月以《书目答问》赠送给学生罗尔纲,罗尔纲写上“这是一部最方便的中国学目录。书此以志吾师的嘉惠”的留言。王重民在北京大学开设《书目答问》一课,“采用了《书目答问》作课本,通过它学会四部分类,并认识每类中主要的古籍”,达到“既有重点,又通达了古籍的体系”的教学目的,并直接手持《书目答问》原书上课。

  《书目答问》问世以来,一直在起着求学的津梁、教师教学课本等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了众多的读者,引导他们进入了学术的殿堂,成就了事业,成为了学者。

  三、《书目答问》对后世的影响时至今日,多种版本的《书目答问》依然流传于世,范希曾的《书目答问补正》由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江苏广陵书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仅在2011年,来新夏、韦力、李国庆的《书目答问汇补》,孙文泱的《增订书目答问补正》,由中华书局出版;徐扬杰的《书目答问补订》,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年中就有三部研究着述问世。时间是着述的无情杀手,众多论着在时间的长河里被淘汰了。叶企孙说:“写文章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篇文章30年以后还站得住,才算过得硬。任何时代都会写出很多东西,但能作为珍品留传下来的只是极少数。”《书目答问》流传了一百三十余年,生机依然,风采仍存,仍然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张之洞为学生开列指导书目的做法,被后来学者所效仿。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康有为给桂林广仁堂编撰当读宜读书籍、指示阅读次序和方法的《桂学答问》。1912年,梁启超撰《国学入门要目及其读法》,胡适编《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亚洲书局出版《梁任公胡适之先生审定研究国学书目》。1925年,顾颉刚撰《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目》,林语堂撰《国学书十种》。1926年,汪辟疆撰《读书举要》等。鲁迅、钱穆、陈垣、蔡尚思、周振甫、张岱年等也都开列过推荐书目,现在还有些学校编辑本科生、研究生的指导书目,都可以说是《书目答问》的继承与发展。

  震钧言:光绪初年,“士夫以风雅相尚,书乃大贵。于时南皮张孝达学使有《书目答问》之作,学者按图索骏,贾人饰椟卖珠,于是纸贵洛阳,声蜚日下,士夫踪迹半在海王村矣。”《书目答问》,不仅是指示读书门径的向导,而且成为人们购书以及藏书的指南。

  《书目答问》对于从事古书买卖的人,也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书目答闯》成了书店学徒做好收书、卖书工作的业务必修书,书店老板兼师傅对学徒们,“边教他们背《书目答问》,边带着他们做买卖。”Ix3 J北京琉璃厂通学斋老板孙殿起,就教给徒弟雷梦水“以清代张之洞《书目答问》及诸名家目录学,继以讲授版本学及传本、价值”。⑨雷梦水后来不仅经营图书销售,也逐渐成为着名的目录学家。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汉代刘歆《七略》创立分类目录体系,班固《汉书·艺文志》分为六类,南朝刘宋王俭的《七志》、萧梁阮孝绪的《七录》分为七类。

  西晋苟翕的《中经新簿》创立四部分类体系,东晋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经史子集四部顺序,《隋书·经籍志》完善了四部分类法,纪晓岚等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成为四部分类法的集大成之作。张之洞《书目答问》继承《四库全书总目》的成就,又突破了四部分类法的框架,发展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法,更符合中国古籍的实际状况,不仅为当时的人所效仿,而且从1978年开始编辑、1985年陆续出版、1996年完整问世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效仿张之洞五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丛五大部类,王绍增主编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以及其他一些单位采用五部分类法编辑古籍书目的做法,均是受张之洞《书目答问》五部分类法的影响而然。

  《书目答问》经历了一百三十余年时间的考验,仍在不断地印行,其做法为后人所效仿,被应用于藏书卖书等多方面,五部分类法仍在继续使用,至今生机盎然,继续发挥着多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如李时所言:“至若以书目为名,而实指示读书之法者,则莫如张文襄公之《书目答问》为优也。公之书目出,凡四方学者闻风兴起,得所依归,数十年来成就学者不知凡几。(书目答间序言,第12册P )《书目答问》简单明了内涵丰富,既作为指导初学者读书门径的目录、目录学教科书,开创了近代推荐书目的风气,影响了中国几代学人,造就了众多学者,又作为收藏书籍、买卖图书的指南,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还作为清代图书总目、版本目录等,至今仍然在发挥其作用,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法也被发扬光大,这样看来,《书目答问》编撰者张之洞毫无疑问是影响了中国几代学人的目录学家。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