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研究与实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化配置探讨

  1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特点

  1.1 电子资源的特点电子资源的兴起革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虽然电子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知识产权、存储等方面的问题,但其方便快速的获取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1.1.1 优点① 时效性强。相对于印本资源来讲,数据库更新更加容易,能快速及时地反映各个领域的最新消息、最新研究进展,出版周期相对缩短。读者可以足不出户获得最新、最快的信息,使用方便。

  ②检索方式多。多种检索方式能大大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③整合性强。电子资源能将不同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方式和类别整合到一起,并具有存储密度大、体积小等特点。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检索,大大节省了用户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文献的时间。

  ④ 可塑性高,个性化服务功能强。电子资源允许读者设置个人信息、个人书架、个人空间等个性化的功能,既可以保存自己的个性化信息,也方便读者之间交流,同时还能为用户的学习和科研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1.1.2 缺点①成本高。用户不仅需要支付数据库本身较高的费用,还需要支付网络通信费及维护费甚至用户培训费等。

  ②重复资源过多。数据库商在整合电子资源时通常只抓住一个特点进行整合,而电子资源有很多共通性,因此,一种资源可能在多种数据库中有所体现,为检索查找带来麻烦。

  ③稳定性差。文献机构在购买数据库时,通常只是购买其使用权而不是数据库本身,甚至很多只是购买的远程服务,所以当数据库商需要大幅度提高其价格或不再继续生产该数据库时,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④版权限制。由于部分图书其出版发行受到版权限制,无法进行数字化,因此有些电子图书的出版要滞后于印本图书。

  1.2 印本资源的特点

  1.2.1 优点①易于携带和阅读。

  ②便于随时取用。一旦网络无法使用,或者光盘光碟出现破损影响资源的使用时,印本资源相对于电子资源的存取就更简单。

  ③可信度高。印本资源信息知识的权威性更易得到保证,更易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1.2.2 缺点① 占据物理空间大。

  ②出版周期长。通常印本资源从定稿到出版发行需要几个月时间,而电子出版物只要定稿即可发行,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传到各地。

  2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配置原则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配置涉及多种因素,并且电子资源价格昂贵,因此,各馆尽管从馆藏及学科设置等方面考虑两种资源的配置,但缺乏科学、系统、完整的评估体系。

  必须建立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配置及电子资源评估两大指标体系,并结合本馆及本校实际,将每个指标逐一细化。邀请专家、馆员及读者参与,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不同因子的影响系数,制定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配置原则。

  2.1 依据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配置评估结果建立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配置评估指标体系,调研与分析不同层次读者的文献需求特点、阅读倾向及检索心理,并结合学校学科或专业设置现状,研究本馆馆藏结构、文献特征及不同文献利用率,科学配置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

  2.1.1 读者需求从年龄、学历、工作性质及阅读目的分析读者需求。

  青年读者出于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依赖,比较偏爱电子资源;而中老年读者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偏爱印本资源。

  职工及低年级本科生由于学习内容及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定,印本资源对他们更有吸引力;高年级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随着专业水平及信息素养的提高,将更多地使用电子资源。

  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倾向于使用印本资源;而从事科研工作时,电子资源则是他们的首选。

  读者通过浏览印本资源满足其阅读需求,而选择电子资源满足其检索需求。

  2.1.2 文献类型研究馆藏结构,从不同层面,分析各类文献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①教学类文献与研究性文献教学类文献半衰期较长并包含系统的知识体系,适合配置印本资源。

  研究性文献包括核心文献与一般文献:核心文献学术价值高,作为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建议除购买印本资源外,最好同时配置相应的电子资源,既满足读者需求,又使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完整、持续地得以保存。而一般文献,则根据本馆实际,购买电子资源或印本资源,并通过资源共享补充馆藏。

  ②阅读类文献与检索类文献读者对阅读类文献的需求以印本资源为主,对检索性文献的需求应该是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在出版周期、更新频度、检索途径、用户共享及异地访问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比较符合读者检索心理。

  2.1.3 学科特点研究学校学科设置特点,分析资源配置与不同学科的关系,尤其是重点学科(或专业)的文献需求及配置。

  ①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基础理论,文献半衰期长,适合配置印本图书,包含完整、系统、成熟的知识信息。应用学科的读者追踪信息的时效性,则首选期刊及各种电子资源。

  ②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无论是印本资源还是电子资源,必须向重点学科或专业有所倾斜,保证资源的连续性、完整性与系统性。但并非所有文献都必须由图书馆直接采集,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都是切实可行的方式。

  非重点学科除配置少量的核心文献外,主要配置一般文献,并以印本资源为主。

  2.1.4 文献利用情况分析不同文献的利用率,采取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①高利用率文献核心文献适合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双保险”;其它与专业无关的“热门”文献则适合印本资源。

  ②低利用率文献由于学校重点学科调整,造成相关文献利用率的减少,应摆正文献馆藏价值与读者需求间的关系,适当减少资源配置。与高校专业设置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较少的文献,为完善读者的知识结构,建议配置一些有关基础理论方面的印本图书。

  2.2 依据电子资源评估结果电子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电子资源引进前质量评估、电子资源读者试用评估及电子资源引进后评估。对电子资源基本情况、性价比及读者对不同类型电子资源利用率等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调研与比较研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电子资源采购类型及比例。

  2.2.1 电子资源引进前评估主要包括电子资源总体收录情况、知识产权问题及电子资源价格等,并结合学校学科设置及图书馆馆藏进行相关评估。

  研究电子资源收录所有文献的数量,尤其是核心文献收录的数量与质量,文献涵盖的学科范畴及年限,是否与学校的学科设置尤其是重点学科的设置情况相吻合?有多少内容可以从网上免费获取?与图书馆原有同类电子资源是否重复及重复程度?是否与本馆印本资源相互补充等?

  特别关注电子资源是否存在版权纠纷?检索平台的功能与特点及使用的相关设备要求是否与本馆自动化水平相符?电子资源的价格及续订后价格的上涨幅度等?

  2.2.2 电子资源读者试用评估若上述评估指标基本满意,即可进入读者试用评估阶段。进一步测评电子资源的各种检索功能,采用的检索途径是否符合读者检索习惯等?

  另有哪些附加增值功能?检测电子资源使用过程中,相关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数字资源存贮的安全系数,并进一步检验商家的用户服务情况。

  并就试用过程中读者出现的问题、反馈的意见、馆员的测评报告、试用统计数据及电子资源的性价比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订购决策。

  2.2.3 电子资源引进后评估作为调整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决策依据,电子资源引进后,应配备专职馆员从用户的角度,对该电子资源系统的内容、检索功能、读者阅览、下载量、性价比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进行重新评估。调整图书馆对该电子资源的后续订购原则,并向商家反馈改进电子资源质量及服务的意见。

  3 结束语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存在优势互补,如何正确处理他们的配置关系是馆藏建设的关键,只有科学配置其比例,了解资源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发挥图书馆空间效能,建立结构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才能应对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

  本文是节选自《教育研究与实验》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