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高教探索》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办学呈现勃勃生机,但是数量上的大发展所带来的办学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要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选聘与培训。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校本培训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明显。作为一种培训理念与继续教育模式,校本培训同样应该而且能够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中得以实施,以此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科学认识校本培训,建立切合职业院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机制,是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1 校本培训的概念及产生

  1.1 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

  1.2 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美等国兴起,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推广,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我国在20世纪8O年代末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校本培训”的概念,但却出现了诸如老教师带新教师、互相听课等实践形式,到了90年代后期校本培训才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开展起来。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前提与关键。《同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关系着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师资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现状仍不容乐观。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十分重视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职业院校任教,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特别是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实践知识,这就需要持续进行培训提高。

  过去,往往以外出进修或参加研讨会作为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但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也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需求。校本培训的确立,为职业院校教师提升自我提供了有利条件。

  2 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的特点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的需求产生于教育实践,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1)自主性。①学校为本。主要体现在学校自主制定和实施培训方案上,学校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改革的现实情况和教师成长规律,自主分析学校和教师需求,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的培训价值,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规划,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等。②教师为本。主要体现在让教师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动者,而非培训的被动接受者。校本培训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性,鼓励教师自主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参与学校教师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培训资源的价值,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针对性。学校拥有自主性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的条件,针对性也是校本培训的一大优势。校本培训是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培训将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理念和行为,有效提高专业能力,从而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并使教师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相协调。由于校本培训由学校自主实施和规划,主要教学活动在教师所在的学校展开,能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境紧密联合,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灵活性。校本培训的出发点是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主体是学校的教师,目标是为了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主要场所是教师所在的学校。由于学校的目标定位、教师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校本培训在内容设置、途径选择、对象组合和时空安排上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在培训内容设置上,根据教师和学校发展需要,可以是理论性的培训项目,也可以是技能性的培训项目;可以是先导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项目,也可以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培训项目;可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通用项目,也可以是针对个别教师的特殊目的的培训项目;可以是新教师培训项目,也可以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的形式可以是个体自学,也可以是骨干教师导学、团队学习、专家讲座、教师论坛、课题带动、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组合搭配。在培训对象上,可以针对培训内容、教师特点的不同灵活搭配。在时间选择上,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4)开放性。校本培训虽然以学校为基地,但并不意味着校本培训完全依靠学校自身资源来开展,一些规模较小,办学力量薄弱,缺乏开展校本培训经验和能力的职业院校,可以利用校外资源,保持校本培训的开放性。同时,开放性的校本培训也为各具特色、优势的学校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的功能(1)职业院校校本培训能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方针和改革的理念,最终需要依靠广大的教师群体来贯彻落实,没有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任何教育改革都是空谈。校本培训为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方针和先进的改革理念准确传达给教师提供了渠道,并能结合实际贯彻到课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2)职业院校校本培训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职业院校内外部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也存在不断老化的倾向,所以需要不断开展培训以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不断提高学校对外界变化反应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职业院校校本培训能推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以往教师在职培训往往忽视教师的作用,使教师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校本培训强调学校是培训的主战场,教师也是重要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促使教师主动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过程,促使教师成长为研究性教师,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4 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及模式4.1 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依据①根据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就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而言,通过校本培训,促使培训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以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为出发点和培训资源,以解决教师遭遇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最终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是确定校本培训内容的根本依据,任何校本培训活动都应该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制定明确的目标。

  ② 根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内容。在职业院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教师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年龄阶段,可划分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退休教师等;根据教师发展阶段的不同,可划分为求生期教师、巩固期教师、更新期教师和成熟期教师;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更是划分为很多类别;根据岗位身份的不同,可以划分成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不同的教师类型所要求具备的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目标、成长途径都会有差异,因此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来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

  4.2 校本培训内容的组织形式①模块式。按照教师发展的领域,把校本培训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以模块的方式向教师提供培训,如:学科知识培训、师德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等。② 问题式。这种形式是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安排内容,校本培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教学问题、课堂管理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师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的素养要求。

  4.3 校本培训的实行模式①科研带动式。通过各类课题尤其是院级课题的下达,让教研室名副其实地担负起教研与科研的职能。教师在执行具体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素质的提高和产、学、研的结合。这种方式既可体现教师的个人兴趣,也使教师之间自主进行学习与交流,其教研成果与教师素质同步提高。这种校本培训模式是一个连续的、永恒的过程,是保证学院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培训方式之一。  ②专家指导式。专家可以是学院聘请的学科理论专家或技术人员,也可以是本校某一专业有特长的教师。这种模式是让有某方面教育需求的教师跟随专家学习或直接担任其助手。导学者与被指导者直接对话,在学习和协作中丰富教师知识和提高能力。

  ③互学相长式。优秀教师“帮带”在各院校广泛存在,新教师到学校后与优秀教师形成师徒式的帮带是最常见的一种。另外,可以利用高职师资的差异性,进行互补性培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提高。

  ④网络教学式。借助于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让本校教师接触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实现校际交流和个别化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使培训像看参考书一样方便直接,教师可以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找到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

  引入校本培训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打破了以往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局限性,适应了教育开放性发展潮流,突出职业院校教育特色,注重职业教师的主体性。这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快速发展,促进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质”的飞跃。

  本文是节选自《高教探索》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