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偏低的制度环境因素
有统计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l%,这一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20%~30%。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比例只有2%~3%,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仅有4%,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则更低。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
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有很多因素,制度环境的制约,就是其中之一。
一、中国创业教育制度环境的衍变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实施,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教育制度和思想观念的不断发展演变,中国的创业制度经历了调整、抵制和激励三个重要阶段。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抵制通货膨胀,稳定国内局势,迅速恢复经济,对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私营工商、零售业者等经济业态井喷,涌现了新中国第一批“创业者”,促进了那个时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1953年到1978年上半年,可以说是中国创业制度的抵制期。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实现了初步恢复,为“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国家对个私经营进行了国有化、集体化、工业化,刚刚形成的、非常有限的创业制度迅速凋零,创业活动基本消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大二公”制度坚冰被打破,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等词语成为新中国创业进程中的历史见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新中国创业制度的第一轮激励期,多以对社会人的激励为主,成功率较高。随着上世纪9O年代末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教育制度的改革,到2 1世纪初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拐点,中国创业的第二轮激励期开始,这一次主要以对大学毕业生的激励为主。
在创业制度的第一阶段,工农业生产下降、物资贫乏、通货膨胀,在城市实行工商业调整,在农村实行土改,开展互助合作。当时的创业制度主要以中央出台的一系调整政策和举措为主。第二阶段,国家经济基本恢复,国有经济、集约经济、高度的计划经济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创业就如同天外来物,无人谈,也无法谈。在国家的政策、规章等文件信息中几乎无法找到创业这个词,何来创业制度可言。第三阶段,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制度上改变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给创业制度提供存在空间。十一届三中会明确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重要决定为个体经济政策的恢复和出台提供了制度保障。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就业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政策。这可以说是中国创业制度的雏形。从“决定”的标题来看,这一时期的政策以发展经济、解决就业为主旨。
1984年到1988年中央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关于整顿税收秩序加强税收管理的决定》这一系列政策、决定的出台可以说是中国创业制度及其内涵的有力补充。反观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国创业教育制度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中期改革方案),提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的改革目标。至此,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2002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和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一通知,从政府层面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2009~2010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又相继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对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并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理论研究、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二、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偏低的制度环境因素
1.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中国创业制度和中国创业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创业教育进程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制度还有很大差距。
1.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中国创业制度和中国创业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创业教育进程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制度还有很大差距。
2.创业教育制度系统性不强,体系尚不够完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2010年,中国创业教育制度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制度索引,创业教育体系照搬照抄就业指导体系的现象严重。一些创业教育指导专家,在创业理论体系的探索中还存在就业与创业概念界限不清的现象。未能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和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实际,照搬西方创业教育体系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
3.创业教育制度指导功能不强,教育理念与实效考核移位1)创业师资制度缺失中国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体系还在探索当中。据了解,目前国内领先的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于2009年6月在温州大学成立,至今,尚未有一届正式创业教育专业的师资走上课堂,而现行大学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制度,会让创业人才的培养脱离创业实践这重要一环。而高校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尚未形成一套必要性、约束性的制度保证。创业指导教师往往是就业指导老师或专职辅导员通过短期培训而来,创业教育经验缺失,实践理论不强等问题在所难免,很难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性和实效性。
2)创业教育理念不清高校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把握上还存在界限不够清晰,概念不够明确的现象。创业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而不能只作为高校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的途径,当然,也要看到创业具有促进就业的重要功能。创业教育不是“造富”
教育,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过多的运用创业成功案例,是当前创业教育不负责、不理性的选择。
对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社会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要理清就业与创业的先后顺序,没有充足的阅历和经验就想取得创业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要教育我们的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创业实践的辩证关系。
3)创业教育考核制度缺失目前,还没有一套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和考核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的考核制度很少,无法真正实现对创业教育实效的考核。没有约束和考核,就很难保证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机会意识等的有效掌握,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这需要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考核制度。
4.大学生创业扶持制度与可操作性错位纵观中央和地方近年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因受信息不对称、政策可操作性以及政府执行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限制和削弱了大学生对创业扶植政策的期许。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政策、制度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现象,让对未来创业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很受伤”。部分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造成大学生对一些扶持政策的信任度下降,怀疑、张望、谨慎直至望而却步。
本文节选自《教育研究》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Pedosphere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