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广西县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意见》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级地方政府也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当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广西成为国家“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试点,提出3年内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创建30所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和一批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随着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的园舍拔地而起,解决这些幼儿园的师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根据教育厅及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开展全区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调研工作的函》的要求,2O11年由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袁旭博士牵头组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调研专家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与实地考察对广西南片14个试点县(市、区)各乡镇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广西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种种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一、县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总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调查反映,幼儿教师数量缺口极大。各县(区)师幼比平均为1:26.5,按国家规定的师幼比计算,现有幼儿教师的实际数量只能满足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在数量有限的师资队伍中,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却占了61.24%,合格师资更是奇缺。
 
  由于在农村幼儿教师招聘录用的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并不适应。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能力不强、专业知识薄弱、缺乏教研能力等问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20.5%,约占五分之一,最少的县(区)才有2%。在试点县(市)的幼儿教师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是小学教师,在一些民,幼儿园和小学附属幼儿园已有教师队伍中,学前教育专业N-班毕业的教师更少。除了县一级1—2所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其教师部分是幼教专业之外,大部分是民办幼儿园,其师资队伍大致由以下四部分人群构成:中小学富余转岗教师,学过某些幼师班课程的教师;过— 3年幼儿园工作或教学经历的教师,初中以上学历没有任何幼儿园工作或教学经历的教师,其中大多数幼儿教师属于无证上岗。在这些教师中,幼儿教育知识薄弱,教育行为不规范,教学随意性大,工作强度大,管理幼儿“保姆式”,教育幼儿小学化,忽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身心的保护、兴趣的引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大量未经过幼教专业培训的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或者是中师毕业的教师流入幼儿教师队伍,是造成当前在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特别严重现象的根源。
 
  2.在编人员少,职称、年龄和性别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在现教师中;1-3个试点县的在编教师占比不到10 ,甚至有1个县在编教师为0.12个,试点县的教师在编率在平均25 左右。试点县787人的抽样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无职称的比例接近80 ,小中高、幼教高级、幼教一级、幼教二级4个比例加起来才占总数的2O 。尽管《教师法》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幼儿园教师已被纳入到了中小学教师行列,但是《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通知》
 
  中并没有涉及到幼儿教师编制、职务评审、任职条件等方面的问题,仅在其附件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了该条例适用于幼儿园教师,并未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幼儿园教师因此失去了法律的依托和保护。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有其独特性,但我国幼儿园教师在从业资格、编制、职务评审、评奖及其继续教育的许多方面都没有单列,这种不明确的身份,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从业人员的混乱,也使农村幼儿教师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现有教师中,接近半数(44.98%)的幼儿教师年龄在26— 35岁之间,18— 25岁的幼儿教师占29.O9%,36—45岁的幼儿教师占21.O9%,45岁以上有5.59%。男教师仅占0.63%,大大低于全国1 的平均水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3.工资福利待遇差,职业吸引力不足从福利待遇看,月工资在500到1000元的占39.64%,在1000到1500元的占4O.66%,2000元以上的占4.7%,即工资在1500元以下的占8O%。
 
  工资能足额按时发放的占67.O9%;幼儿园没有为保教人员买保险的占56.41%;在这么低的工资待遇下,自己租房或买房的还占62.12%。由于幼儿园编制稀缺,教师身份地位不明确,社会地位较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福利待遇低、工作辛苦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流失而大量无职称、缺乏教师资格认定、愿意接受低工资回报的人员充斥其中。尽管各大中专院校加大了招生规模和就业教育的力度,但每年愿意去农村幼儿园就业的学前教育科班毕业生依然寥寥无几,这也是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的原因。
 
  4.继续教育机会少,专业发展有困难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据统计,试点县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是中专学历(49.21%)和大专学历(25.15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2.56% ,其中,有21.96 是初中学历。因此,农村幼儿教师以中专学历者居多,中专以下学历仍有较大的比例,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未受过正规幼儿教育的训练。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农村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在职培训和自学提升其专业素质。然而,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及自我提高的学习资源匮乏,专业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农村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幼教机构布点比较分散,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很有限;农村地区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少、网络资源缺乏,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调查显示,试点县只有48.15%的教师参加了乡镇一级的培训,34.05%只经过了本园培训,只有22.74%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县级培训,参加过市级以上的培训更少,仅19.94% 。参加过1到3次培训的占60.22%,没有参加培训的近4O%;工作环境抽样调查显示,有72%的教师认为保教设备不够用,  46% 的教师认为专业资料不能满足需要。由于示范性幼儿园少,受辐射半径的影响很难形成对众多幼儿园的带动效应。
 
  5.职业倦怠普遍,队伍稳定性极差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跳槽、厌教、懒学等无心从教的心理倾向,原因是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生存状况差,工资福利低、待遇差、专业对口率低,编制少,教师看不到发展的前景与动力。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其专业成长机会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从而影响对职业所持的态度。因此,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
 
  6.领导班子薄弱,配置力量有限一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仍由领导兼任或临时聘任,有的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有的不具备园长的任职资格。他们一方面身兼数职,事务繁多,往往无暇考虑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对钻研学前教育的兴趣不浓,对新的教育理念接受较慢。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带着旧思维应对新问题,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游戏活动课堂化,在幼儿教育管理和指导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试点县(市)中,比较多的领导班-7=格局是一正一副两个园长,占36.33%;其次是只有一个专职园长,占21.58% ;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只有一个兼职园长,占19.67%;一正两副的领导班子格局只占14.48%。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试点县(市)的公、民办幼儿园园长中,有园长资格证的只占64.48%,35.51%的幼儿园园长是无证上岗。实际上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教师,既是保育员也是炊事员。
 
  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规划纲要》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还指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农村幼教事业中,农村幼儿教师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提高幼儿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焦点问题,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发展广西农村幼教乃至全国幼教的客观要求,需要政府通过协调各方关系,运用一定的规则,促进教师队伍健康成长,为农村幼儿教育提供高质量教师资源。
 
  1.落实事业编制,提高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标准定编核编,将一定的事业编制划拨给农村幼儿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师身份,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问题,利用编制加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吸引合格师资。通过落实编制,优先为乡镇公办幼儿园配备由财政支付工资的公办教师;通过提高待遇,落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医保、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福利;制定农村民办园教师养老保险、医疗制度,对非公办的幼儿教师通过发放政府岗位津贴,实行最低工资制,实施社会化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实行定期聘任制与劳动合同制,保障其相应的待遇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执行准入制度,规范职称评定通过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规范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规范聘用标准,采用择优选拔聘任制,把好人口关,要求全体幼儿园教师与园长必须达到幼师以上学历,持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方能上岗。
 
  3.重视人才引进,放眼未来发展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体部署,幼儿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招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用好这一政策,把好本县幼儿教师人口关,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如根据本地现有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采用带编制指标定向委培、资助学费并签约回乡服务等方式,使农村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渠道,同时加大吸引男生服务家乡学前教育的力度,改善农村师资队伍性别比例;规定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有据其在校学习成绩的高低优先选择就业单位的权利,激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良好的就业机会。这些措施均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提供必要的保障。
 
  4.培育指导力量,发挥辐射作用师资建设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只有重视并提高其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农村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以高校、教研部门、示范园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依托,以县级公办园为龙头,积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全乡镇的示范作用,建立以乡镇中心~L'JL园为依托的农村幼教业务指导网络,使乡镇中心幼儿园承担对村级幼儿园(班)的业务管理和指导的任务,真正成为示范、培训、教研、信息交流中心,更大程度上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在担负幼儿园教育教学之外,将其建设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幼儿教育科研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幼儿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使其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县公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定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挂职、指导教学和科研,乡镇中心@JL园园长、骨干教师定期到村级幼儿园挂职、指导教学和科研、支教。为县域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从而带动整个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如,定期开展示范活动,将各村幼儿园教师集中或分批请到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研讨或实地培训;委派教师定期到各村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提高村教师的业务水平,统一组织教研活动、指导各类农村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的业务等。创造机会让公办园的业务骨干到幼儿园进行业务上的传、帮、带,促进公办园和幼儿园教师业务的共同发展,以确保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5.建立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率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利用高校教师力量送教下乡或利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置换的机会参加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函授、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将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本地农村幼儿教师的轮训计划,并将各幼儿园执行教师培训计划的情况与幼儿园的分类定级检查评比联系起来。
 
  培训机构应将培训的重心放在新增农村幼儿园教师上。加强培训管理,根据培训对象的现状、需求和可达成的目标,制定符合实际、能切实有效解决问题的培训方案,分层分类设置培训目标与课程,同时在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达成职前职后一体化衔接。要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互动性强、适应性强、方便快捷的培训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县一乡一村”三级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教科研网络。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