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招生人数的猛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护理专业大学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是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界定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初提出,最初的功能是从依靠救济的失业人群中把具有劳动力的劳动者甑选出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演变。到20世纪9O年代,就业能力已经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并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国家把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有关就业能力的概念,国内外有不同的定义。
 
  其一,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其二,就业能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其三,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个人特性中的心理社会建构,把就业能力定义为工作特有的一种积极适应性,它使雇员能够识别和实现职业机会,促进工作之间、工作内部及组织之间的流动,包括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其四,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结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结合目前劳动力市场现状和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就业能力可以认为是大学生发现工作、获得并保持工作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和个人适应性。
 
  二、影响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1.专业知识与技能近年来,医疗服务机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顺应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服务机构纷纷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患者来就诊,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成为各医疗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同时,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提高辖区内各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也会以各种不同形式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为此,医疗服务机构不断加强对在职护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如有的医疗服务机构对护理人员推出星级服务考核制度,连续几次考核不达标的员工将被停岗,甚至是辞退。因为这些,医疗服务机构加强了新招聘护理人员的考核。一些医疗服务机构设置面试、笔试、操作、在岗试用等环节筛选人员,而且笔试和操作环节留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并不多,学生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参加考试。也就是说,实习前基础不牢的学生是最早被淘汰的对象,甚至有些是平时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在被淘汰之列。等级越高、待遇越好的医疗服务机构对来应聘的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越高,不仅是对英语过级有要求,还要要求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担任过学生干部、有文艺特长等等。
 
  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这将对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2.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在整合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形成自我认识和对个体未来职业的自我定义。影响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所学专业及未来将从事的职业认识不清。据统计,大学生选择学什么专业主要影响因素是高校的宣传以及教师、家长、亲友和学生的推荐等。就大学生本人而言,即便是对高校有了解,但是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往往是不多的,至于这个专业要学习的内容就更是所晓不多了,对于毕业后将从事的工作大多ftz是一知半解。这些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选择。从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生源来看,他们大多是通过专业调剂就读护理专业。这可能使进入这个专业学习的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这个职业不认可。这种不认可在他们毕业时的典型表现就是有业不就。也就是即使是有大家共同认可的用人单位来招聘大学毕业生他们也不会主动应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二是社会评价不高。现在社会普遍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识仍是停留简单的打针、发药、伺候病人,一切行动只是服从医嘱,缺乏技术含量。调查表明,护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在国内有关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的文献中,护士的排名都在后半部,与同一条战壕的医生比较相差甚远。
 
  3.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嵌入人与人交往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对这种网络关系进行投资可以给人们带来预期收益。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就业信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有不对称性。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不可能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全部个人信息。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也不可能得到及时、充分、可靠的就业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得不到充分、可靠的就业信息而无法实现就业。社会资本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由高校提供的。从生源统计来看,护理专业大学生有近三分之二来自农村。从整体上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从学校社会资本以外的社会资本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来源渠道较少。而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在大学毕业生求职阶段,就业信息是实现就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他们就业的质量。
 
  4.个体适应性个体适应性是指个体有根据环境需求改变自身行为、感受和思维方式的意愿和能力。适应性强的个体有意愿也有能力使自身的知识、能力、行为变得符合职场环境的要求,并在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中保持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而言,首要的是要适应并接纳他们的工作对象。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遭受疾病折磨的个体,需要他们提供细致、耐心、高质量的服务,甚至有时得忍受他们的言语、肢体攻击。这种职场环境是影响他们实现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影响实现就业。学生进入大学求学,目的就是在毕业时能实现就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教育当作一种投资行为。一种颇有市场的观点就认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就业岗位,而且强调就业岗位的质量。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衡量就业岗位质量的标准就是收入水平。
 
  大学毕业生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就业与收入水平加以考虑,而且是较高的收入水平。作为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太多的实际工作经验 在更多的时候还需要加以培训,故而能够提供好的收入水平的岗位不可能满足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即便劳动力市场有可以提供高收入的职位也是极少数的。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劳动力市场缺乏较为准确的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的复杂性及影响就业的因素了解不多,就业的预期脱离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难度。
 
  与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中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
 
  学生的就业意向倾向于三级甲等医院,同时对于薪酬的要求也比较高。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医疗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起薪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居于底层。从现在医疗服务机构招聘新员工的要求看,护理专业大学毕业生获得执业资格证、能否独立上班等因素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也就是说,学生刚入职时的薪酬水平与他们的预期相去甚远。就业预期过高会影响他们就业搜寻范围,增加就业的难度,即便就业后,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离职三、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1.多途径促进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认同为个体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方向,是就业能力的动机组成部分,指导、调节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行为。个体职业认同感越高,就越清楚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其行为也越有力,也会更加注意相关职业的特性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就越容易实现就业。首先要做好学生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新生入学伊始,通过新老生经验交流会、请优秀护理人员介绍从业经历及职业现况、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等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而且要特别注意发挥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在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可以更快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多向学生传递其所学专业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促进职业认同。其实,这也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与网络保持适当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之所以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没有在中学阶段来自家庭、学校强有力的约束,课程安排相对较为轻松,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学生自觉,网络遂成为他们打发课余时间的最好方式,以致于有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导致降级、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充分发挥基础专业课程在促进职业认同的作用。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过程就是培养其职业认同的过程。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开展的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导诊等活动的作用。社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导诊较好的向学生展现职业环境、服务对象等,大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职场情境,促进其职业认同。
 
  2.以职业资格证为抓手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后学历时代的来临,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个体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会逐渐减弱。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来看,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影响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招聘中,用人单位是要看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包括成  绩在内的表现的,也有些是通过考试作为录用学生的重要一环。即便是参加公务员考试也需要在大学期间积累相应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样的选拔考试中获得成功。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更是如此。现在,国家对护理人员就业实现严格的就业准人制度。
 
  所谓就业准入制度是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T 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业。护理人员的工作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这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有高尚的品德,也需要从业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一个最能说明这种制度严格性的事例是北京某医院在抢救病人时因有没有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参加而最终被法院认定为非法行医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高校应将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前有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贯穿于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以此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3.加强对实习的指导拓展就业信息来源实习是大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和准备。实习过程也是个体提升就业能力的过程,就业能力可以增强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可能性。实习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是护理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而且关系到学生能否就业。护理人员从业有着严格的职业资格制度。取得职业资格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学生必须在一定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不低于最低期限的实习。
 
  护理专业大学生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时间近一年。他们在最后的一个学年中不仅要完成实习,而且要想方设法实现就业。当前,部分医疗服务机构在招聘护理人员时,要求拟录用人员到相应科室进行一周或是更长时间的试工,以确定是否最终录用。出于种种考虑,接收护理专业大学生实习的医疗服务机构对实习生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一项制度是实行严格请假制度,甚至是学生请了多少天的假需要用休息时间加班弥补或是延长相应的实习时间。这就使得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没有足够时间参加更多用人单位的面试,为实现就业创造机会。而这时,实习单位及其所在地其他单位的一些用人信息成为学校收集就业信息之外的最为重要的来源渠道。而且在实习单位所在地的其他单位甚至是距离不远的其他城市医疗服务机构的需求  信息有助于促进他们实现就业。因为这类用人单位便于学生去面试、试工,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接收学生实习的医疗服务机构也会留用他们认可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专业大学生通过实习实现了就业。为此,高校应做好学生实习指导工作,特别是那些来自社会弱势家庭的学生。从总体上看,来自社会弱势家庭的学生占有的社会资本较少,就业信息的来源来自家庭社会资本提供的较少,更多的依靠学校提供。实习不仅可以获得接收实习的医疗服务机构的需求信息,也可以获得实习医疗服务机构所在地城市的需要信息,拓展了大学毕业生的信息来源,从而促进其实现就业,成为大学生增强就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4.充分发挥兼职等社会实践的作用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预期及增强适应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加入到兼职的队伍中。在我国,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做兼职几乎成为他们在校期间不可缺少的经历。兼职是一种内驱力极强的活动,大学生从事兼职几乎完全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兼职的过程中,大学生是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到真实的工作世界中。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是,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在真实的工作世界中,他们切实感受职场氛围,了解劳动力市场状况,有助于帮助他们调整就业预期,顺利实现就业。大学生兼职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过程。就业能力中的核心技能如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时间管理能力等,就主要通过兼职工作来提升。
 
  从现在大学生从事兼职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如发传单、做餐馆服务员等。护理专业大学生从事的兼职也不例外。这些行业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契合,都是服务他人、需要与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所遭遇的职业情境极为相似。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从事兼职的引导,使他们理性、适度从事兼职,通过兼职获得就业体验,提升就业能力,而不是以获得经济收入为单一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大学生兼职基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兼职岗位。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