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讨

  情感,顾名思义,指人的情绪或感情,是伴随着行动愿望的一种自我意识,知觉、愿望是它的组成部分,判断是构成情感的基本要素。西方许多学者在认知科学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来界定情感。例如,哲学界的Pitcher和Bedford、心理学界的Lazarus和Leeper等提出,情感的实质即评价,价值判断在情感中居核心地位;Schachter、Singer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认知是构成情感的基本要素;教育家Bloom等提出的情感概念,即接受(receiving 反应(responding 一评价(Valuing)模式较全面地描述了情感范畴及情感因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对我们理解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很有帮助。在Bloom的这个模式中,情感发展顺次经过五个阶段,渐进地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这五个阶段分别为:接受。情感的发展始于接受,即个体必须对所处的环境、现象、人或物有所知觉,且心理上乐于接受而不是回避外部刺激;反应。个体必须对认知对象作出反应,或默许,或表明看法;评价。个体对认知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并将内化了的价值外显为信念或态度;个体将价值系统化;个体以系统的价值观指导其言行。Bloom的这个情感概念模式涵盖了一切人类行为中的情感因素作用,对外语学习不无指导意义。Brown认为,要想成功地习得一门外语,学习者首先必须去除心理障碍,乐于接受其交际对象和语言本身,并对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作出反应,同时也能对交际行为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从这个模式不难看出,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并存于人类的认知活动中,二者是既相区别又互为联系的两种心理活动过程。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规律的反映过程,而情感过程是对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过程。一方面,情感的产生需有认知活动做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的进行起着调节作用,伴随并制约着认知活动的进行。情感因素可以推动认知过程的积极开展,使学习者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学习,也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妨碍认知活动的进行。外语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首先要求学习者从情感上易于接受其交际对象(在外语教学中主要为教师)和语言输入,从而为认知过程的顺利展开打开通道。以Bloom的情感概念模式为理论支撑的“情感过滤假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了这一点。在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之前,KrashenJ定了外语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有大量可理解的i+1语言输入(i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1即略微超出现有水平)。这些语言输入并非都能畅通无阻地到达信息接收终端——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而是受制于很多因素,尤其是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
 
  Krashen把这些情感因素看作可以调节的过滤器(Filter),这个过滤器可以让语言输人自由通过或阻碍输入通过,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了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Krashen用一个简图形象地描绘了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的作用:Krashen认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低的情感过滤,即强的动机和自信心以及低的焦虑状态有利于学习者接收更多的语言输人,从而获得更强的语言能力。动机通常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为动机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明确、稳定、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使学习者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促使他们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积极有效地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外语学习动机可分为综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综合型动机主要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地与目标语社团内的人们进行交际,欣赏目标语社团的文化艺术。
 
  工具型动机主要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利用外语这个工具寻找更好的职业,改善自己的境况,或使之服务于自己的专业。两种动机,并无优劣之分,但不同的动机会导致学习者对语言不同侧面的关注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乃至偏颇的学习行为,比如“应试学习”、“题海战术”等。
 
  自信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它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注意的是,自信心和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是密切相关,焦虑来源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中、外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或称正焦虑)以及妨碍性焦虑(或称负焦虑)。前者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者进步;后者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因素,会使学习者心理负担过重而影响学习。一般来说,自信心强的学习者不仅能承受学习中的各种压力,而且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有效地抑制负焦虑;自信心不强的学习者往往负焦虑多于正焦虑,从而影响对语言输入的接纳、加工和内化。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也不会积极主动地抓住或创造机会,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这一现象在口语教学中尤为常见。
 
  强调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还因为情感具有感染、疏导和协调功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际双方的情感是相互感染的,都有易于感染和被感染的特性。真挚、深切的情感易打动人,其言行也易为他人所接受。外语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活动的两个个体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方面,教师的活动是教师向学生输人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的统一过程,当教师以充沛的精力、娴熟的教技、满腔的热情讲课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大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有利于接受、加工和内化教师输入的知识信息;另一方面,教师接受学生的这些良好的信息和情感反馈后,无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就能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中,从而大大推进了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增强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有机统一。情感因素是一切语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基础。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仅会对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及个性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能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顺利发展,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愉快、融洽的氛围,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高效、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师生双方都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情感状况和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感染,而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以强烈的教育爱和事业心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更是情感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