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解决高等教育千校一面的问题: “各个高校自身要科学定位,各个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在国家高校分类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结合服务面向不断调整确立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类型等方面的发展内容,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合理定位。”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创新来自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实践教学环节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地位逐步得到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以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卓越计划”的特点包括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圄。
 
  (三)大学生就业形势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国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就是产品,要解决产品的销路,就要生产出对路的产品。因此,一方面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强,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大学生,这也要求高校加大与中小企业产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进入中小企业实习,在实践中增强对中小企业的认同感,从而推动大学生就业率的增加。
 
  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实践环节集中在第四学年;分布于理论课的实践学时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践效果;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实验耗材、实习经费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投人不足。
 
  (二)实践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实验教学方法单一,验证性试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某些已经失去原有价值的实践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而正被广泛应用的前沿科学知识却未被采用。
 
  (三)实验室规模小,设备更新速度不快近年来,虽然已经加大了实验设备的投入,但是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设备显得不足,部分设备陈旧,生均教学设备值不高。学生操作设备时数不多,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影响。
 
  (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稳定集中实习少,分散实习多,影响实习效果。签约实习基地数量不少,但是能够稳定连续接纳学生实习的基地不多,一方面企业不太愿意接纳实习学生,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到学校安排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环节集中实习比例低,分散实习多,影响了实习效果。
 
  (五)对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变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被弱化,地位降低,造成了实践教学人员流失,管理水平薄弱。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内容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应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实验、社会实践、创新与创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实践能力l3J。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力度,组织开展校级实践教材立项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立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实践指导教师、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等,采用各系(院)和教务处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各系(院)负责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按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校外实习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教务处负责协调各系(院)的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等工作[41。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包括规章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教学指导性文件的制定,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到组织管理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
 
  “双师型”师资的整体实力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关键,从学校的长远发展看,加强理论实践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同样重要翻。应鼓励教师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建立起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训基地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的基础保证。在实验室建设中,应遵循“一个兼顾、两个同步”的原则,即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添置与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设备添置兼顾;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与企业生产水平基本同步。
 
  (四)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是达成实践教学效果、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关键。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要求建立各环节质量标准,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 计)、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还应建立校内质量评价制度,期初、期中、期末根据需要开展三次实践教学环节检查,采取系(院)先期组织检查、上报检查材料,学校组织检查或抽查的方式进行。同时,随机抽出部分毕业论文(设计)送给校外专家评审,利用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等方式进行抽查。此外,应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采取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督导组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反馈等方式进行。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含实验、实训、实习、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个子系统。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应规定实践学分比例,降低理论课学时比例,加大实践学分比例。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认知实习、中期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课程单独设课的比例。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开展类似“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尝试。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对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逐步改变实践教学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局面。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与建设实验室;各实验室要重点建设学生受益面大的实验教学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建设开放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提高仪器的利用率,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61。
 
  (四)探索实习教学模式改革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实习、认知实习与中期实习应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进行,由学校统一组织,分组进行。集中实习应充分利用签约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等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形式,鼓励学生进入生产一线,特别是进入中小企业实习,在实践中增强对中小企业的认同感,将实习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同时,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制定实习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提高学生实习经费标准,加大对集中实习的经费投入。
 
  (五)加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可评聘教师系列职称;吸引骨干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实验室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引进或聘请企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六)探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模式改革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第八学期将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带人毕业实习中,在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助于加大毕业论文(设计)在实践中完成的比例;经过审批允许学生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加大与企业的联系,聘请符合条件、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根据教学运行情况随时调整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努力使实践教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