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文化多元、价值多元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关注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将心理疏导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并以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窘境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对于思想和心理正处于不稳定时期的大学生,无疑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实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是因为没有重视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将心理疏导有效地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是行为的内在因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自身的生活、学习和行为方式,同时也会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其内心世界,使其具有完善人格,最终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质 。
大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并非单靠说教就能解决。
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关注和尊重疏导对象为基础,贴近疏导对象实际,借助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帮助疏导对象解决矛盾,疏导情绪,塑造和谐的内心。面对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和价值多元选择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未来将会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为大学生提供针对不同价值选择的个性化心理疏导支持。
当前,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错位”。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将个人意志和对问题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心理感受,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需求的“错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针对教育不公平、腐败和就业难等现实问题给予及时回应。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错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理论的“硬性灌输”,而忽视其“软性疏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传播是需要灌输的,但把灌输原则理解成教条式的、不切实际的灌输就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方法过于呆板,完全没有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缺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当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一些辅导员仅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心理学理论功底较为薄弱,缺乏心理疏导技能,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不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解决不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二、心理疏导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借助心理学理论,通过科学的心理疏通和引导,使大学生保持和形成健康心理和正确行为的教育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
即实践——认识——实践,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心理疏导的终极目的是使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发生变化,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与理性规范的行为。要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必须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思想认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摸清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并以此指导心理疏导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心理疏导实践,能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此,无论是心理疏导、心理咨询,还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都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的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的。
(二)心理特征差异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存在着个体差异,表现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家庭状况与社会经历的差异、思维方式与思想觉悟的差异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表现在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要素,表现出个性的倾向性和稳定的、经常的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所以,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都存在个体差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依据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展开,视大学生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运用心理疏导,调整其心态,消除其心理困惑,解决非正常的心理问题,并培养其形成积极的心态。
(三)疏导教育法理论疏导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表达出来。导,即引导,开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疏与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地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是疏通的必要继续。疏导教育法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l4 J。可见,心理疏导方法是一种遵循人的思想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是坚持疏与导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于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形成,且极易受到外来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有步骤地疏通他们的心理困惑和思想疑虑,借助心理学理论知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使其主动畅谈个人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通过适时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他们逐渐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基于心理疏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当今各种利益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观念每时每刻都在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应该切实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分析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加强心理疏导知识宣传心理上的封闭是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的主要障碍。对大学生的心理帮助和指导就是要以心理学学科理论为指导,针对个体的心理问题做科学的理论阐述,从而实现启迪人生、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讨论和讲座、大学生心理社团、心理宣传周和心理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让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学会运用多种心理求助的方法,能够掌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排除不良情绪,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辩证对待学生个体差异辩证对待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做到:第一,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切实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做好心理的跟踪调查工作。灵活采取心理问卷调查、访谈和网络测评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总结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状,为其“三观”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第二,辩证分析问题,发挥“心理优势”。针对“问题学生”,辩证看待其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解说和现实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其理解自身的心理困惑是可以解决的,明白只要正视心理问题,善于发现自身“正向的、积极的力量”,采取适合自己的心理疏导方法,最终能够解决心理困惑。
(三)灵活运用心理疏导方法要想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灵活运用心理疏导方法:一是活动疏导法。巧设游戏活动,让大学生在亲历亲为的活动体验过程中消除心理疑惑。可利用志愿者协会实践活动、拓展训练和各种社团组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内化教育内容,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连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二是人体雕塑疏导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等非语言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观念,即运用静态表达动态的内容。
三是心理咨询疏导方法。即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知识,借助咨询手段来解决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掌握大学生基本情况;其次,要营造良好环境,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了解心理问题;再次,要分析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疏通引导,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向积极方向发展。
(四)掌握心理疏导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更要注意把握心理疏导的技巧。第一,要掌握关系建立的技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二者关系建立的技巧,运用关系建立艺术,达到良好的心理疏导效果。关系建立时,态度真诚,不专门取悦对方。言行一致,恰当地自我情感流露。要积极关注教育对象,相信对方总有一些积极因素,相信他(她)有自我改善和自我成长的潜能。同时,要根据疏导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心理疏导技巧。第二,坚持心理疏导与尊重对象相结合。首先明确学生心理困惑所在,激发和鼓励大学生自愿倾诉自己的现实问题。然后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的疏导环境,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五)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学理论素养理论研究只有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者注重心理疏导的理论研究和学习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途径。第一,提升“探索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辩证看待大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灵活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和讲求心理疏导技巧等,还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心理疏导经验,探索出适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心理疏导方法和技巧。
第二,增强“学习力”。心理疏导属于心理学范畴,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具备相对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高校要定期对新进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心理疏导知识和方法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督导活动、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