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音乐情感教学与大学生人格发展

  美育一直被视为提高学生素质、完善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而音乐又因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和艺术魅力在美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提倡将音乐审美放在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这既是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大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激发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环节中的情感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可以影响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调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校的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音乐中的美学要素,加强音乐情感的领悟;启发学生在享受音乐美妙旋律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情感认知感受音乐,在品味音乐意境的过程中升华音乐情感。同时,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注重指引学生通过音乐净化心灵,思想越纯净,对于音乐情感的领会就会越真切、透彻,音乐学习的效果也会越好。学生通过感悟音乐情感把握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加深对作品情感基调的理解,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的功效一、音乐情感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个性发展音乐情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丰富音乐情感,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要通过音乐情感教学才能得以实现。音乐作品常常通过其艺术价值的发挥、艺术感染力的影响,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而大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品味音乐作品中的情感韵味、创作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状态,并与作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净化,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例如,在学习鉴赏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时,学生通过优美的旋律,体味创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淳朴民风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无尽的热爱之情。
 
  从审美角度看,音乐艺术其实是作为情感载体存在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审美体验,对学生的理念、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 J。当然,音乐作品的审美绝不仅仅是一种心理过程,对于音乐艺术的整体而言,它更是一种创作活动,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反映在作品创作和对他人音乐作品的感受中。大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触大量优秀作品,接受作品的感染性,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所谓的审美意识是指以审美评价和情感体验为基础的一种有意识活动。音乐的美感要素主要依靠情感来传递,很少受到具体行为的制约,这也是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而音乐的情感体验则是指欣赏者对于音乐中蕴含的美好情感的体会,当然,这是建立在对作品充分解读的基础上的。若想真正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就必须将音乐的内涵韵味和形式风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味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美。大学生通过音乐课堂的学习,逐渐学会表达音乐情感,进而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过程中,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思想境界也不断提升,人格中的缺点就会逐渐被改变或被摒弃,就会逐渐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很多通俗易懂的音乐作品被视为综合性题材美的表现,在音乐教学中广泛采用,展现在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风格美、内容美、旋律美等这些经典歌曲所包含的审美元素,最能真切地表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作曲家通常综合运用多种音乐表现手法将音乐的感情、意境、韵味完美地统一起来。
 
  这些蕴含着各式各样情感要素的音乐作品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德无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由此看来,音乐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音乐情感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态,促进其性格完善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健康的心态。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和想象空问,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作品。通过感受音乐作品呈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进入音乐所创造的美妙意境中。例如学生在学习《红旗颂》《我的祖国》等比较有激情的作品时,教师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内涵的讲解描述,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革命烈士们在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年代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胜利时刻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通过这种充满感染力的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为祖国奋斗的激情,使学生的人格逐步得以完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通过各种情感的培养、各方面的认知感悟,才能最终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从认知角度看,音乐无疑属于感性认知的范畴,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一显著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指引学生多欣赏积极向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音乐,引导学生以最真实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进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克服性格中的弱点,使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健康。
 
  优秀音乐作品除了可以通过情感熏陶完善学生的人格外,还可以与文学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素养。从情感表达上看,文学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声形并茂的表达方式有时甚至比文学作品更能陶冶人的情操,触动人的心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作品的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适时地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将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融入音乐作品的感悟中,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整体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其性格的完善。
 
  三、音乐情感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其抗挫能力的提高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各方面日趋成熟,生活上逐渐独立,情感上却还不能完全独立。音乐情感教学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寄托,帮助学生缓解情感压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通过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例如,对待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二泉映月》这样有激励韵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风格、结构形式等做简要讲解。同时也可以对词曲做大致的阐述,让学生在委婉动人的旋律中感受这首经典的二胡曲,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昧主人公内心的辛酸和命运的坎坷,一方面使自己的消极情绪得以抒发,另一方面使自己被主人翁的乐观坚强所感染,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从挫折和压力的阴霾中走出来继续奋斗。
 
  四、音乐情感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全面提升,而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音乐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音乐教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愉悦身心,情感得以丰富活跃,从而打破现实的种种限制和束缚,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诸如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等问题,致使音乐教学的情感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因此,各高校要为音乐教学配备健全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艺术素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促进其各种素质的协调发展。
 
  音乐情感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完善其性格,甚至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著名教育理念,将音乐教育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孔子将音乐视为修身、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校的音乐情感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因为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便于直接抒发各民族学生的情感、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民族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积极地感受音乐、体味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其对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教育可以“以美导善”,可见艺术教育对于人的知、情、意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音乐情感教学以音乐为媒介,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激情。音乐情感教学通过动人的音乐旋律、优美的音乐意境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形成高尚的人格。
 
  总之,音乐情感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准确把握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注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人、以声激情,不仅提升大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还要通过音乐情感渗透促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有效实现情感教学目标,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培养出多元化、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