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范文: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极为丰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每时每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教师应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开发挖掘典型事件和案例,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思想品德课教师善于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不仅会使思想品德课程三维目标顺利达成,还可以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质量。进一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一、悉心研读教材。深挖文本资源“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
 
  用好用活教材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首先,确立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这就使教材的功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其次,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次,优化教材的处理策略,产生新的课程资源。包括对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内容等方式。能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要把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材料,因此,新教材是一种充满了变数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悉心研读教材并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取舍增减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进度、精心选取案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发挥教学机智。抓住动态生成资源“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性、阴性)的必要条件。”课前预设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之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就涉及到了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动态资源。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一对神耳,一双慧眼,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尤其是表见解、说感悟、答问题的声音;要善于察言观色,仔细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心灵之窗——眼睛所闪现的意味:要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好奇的思维、闪光的思维、独特的思维、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火爆”,促其撞击,使其进射火花,巧妙地将其促成学习进程中有效生成的“动态生成”资源。一堂课无论课前设计得多么完善,准备得多么充分,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意外”,学生的提问,插嘴,质疑,问题回答的错误,都可能打乱原先的教学预设,面对这些“意外”,教师应心平气和,并紧紧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契机,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因素,灵活巧妙地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使教学给学生留下深远的记忆。
 
  三、观察社会生活。用活身边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生活为基础,把生活引入课堂,活化了教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变得“有用”和“有效”。“以人为本”“教人求真”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育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为课堂做出正确的定位,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将师生所占有十分丰富与合乎实际的生活素材,予以加工利用成为课程资源,导入思想品德课,由此引出观点,使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气氛“热”起来。当课堂中的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发生关联时,课堂中的学习更像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他的日常生活积累带到课堂中来,真正从真实生活的体验中建构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了课堂学习的成功。如:教学《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一节时,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说出来,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变化:从稀饭到牛奶加面包,从粗布衣到名牌产品,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区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四、关注媒体信息。整合网络资源在实践中。我发现现代网络资源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所生成的新的课程资源.能够把学生带人一种多感官学习的全新氛围中,既可创设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教学情景,又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智慧的火花自然进发,使学生在发展中提升思想境界。如:在教学《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一节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功能,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我更多的选取事例、案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多让学生参与,对学生顺利渡过中学时代,健康、安全地成长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课前情境创设:播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音乐及图片,画面展现同学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生活场景。学生感受今天的我们是祖国的春天,国家的未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成长的快乐。导入环节: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画效果及倾听教师的导语,引发思考:谁能为我们撑起一把强而有力的保护伞,为我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呢?生活聚焦:多媒体展示三组生活镜头及镜头背后的故事:小悦悦事件、约见网友上当受骗;被拐儿童失踪难寻。学生跟随镜头走进生活,关注和了解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和不法侵害的事实。合作探究:播放视频:温总理在玉树看望地震幸存孤儿。帮助学生从国家角度理解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在此,采用最新时政资料和视频效果,能增强主题的时代感、冲击力,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流、共享的重要平台。打开计算机网络,就等于与世界握手,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而言,要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科教学素材的积累,这些素材包括文本资源、图片资源、音视频资源等。积累学科教学素材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教师苦于找不到教学素材,以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无趣,效率低。如果教师经常上网,充分利用好网络,注意将专业学科网站放在“收藏夹”内,建立思想品德课程网络资源库,教学资源积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五、开展实践活动。拓展课外资源课外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注重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现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由“给出知识”向“引出活动”的观念转变,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我们要建立“社会即课堂”、“教育即生活”的大课堂教学观,要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如:在教《我与国家与社会》一课时,我从资源情景上让同学们组成小组准备上课资料,在阅读、查找资料、调查、参观、访谈等,在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等资源,写好小组发言稿,同时运用创设情景法进行准备。在这节活动课中,出自学生手中关于中华民族的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图画。立体地说明了课本上的理论、观点,由于有了这次活动的亲身感受,学生热情高涨,在轻松愉快的创设情景中充分互动,了解社会与国家的发展,理清了我与社会、国家的内容和脉络,培养了爱社会、爱国家的情怀。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每时每刻,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勇于创新,扩展和提升已有的课程资源;善于捕捉,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资源,在实践中提升课程品味;勤于钻研,运用现代网络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扩展和提升现有的课程资源,挖掘身边一切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并把它们与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到一起。才能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才能发挥德育实效性,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提升课程质量。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