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高职院校文化对接区域文化特点

  高职院校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成功对接和交融,能够给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营造具有实践基础的文化级冲带,减缓大学生产生“文化休克”的强度和时间长度。高职院校要发挥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文化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教育化的良性互动,以高职院校文化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社区文化为导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学校、企业与社区三者有机结合,让“大学人”“企业人”和“杜区人”三者相互协调,资源共享,相互融通,发挥高职院校、企业和社区各自育人的作用,努力开创和谐育人的环境。
 
  把区域文化和高职院校文化作为两种共存的亚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选择,使之达到融合、共生。建立和实施面向地方和高校的文化建设考评制度,形成地方和高校联动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体化大格局。发掘区域文化底蕴中利于高职院校成长的元素并与之深入融合,从区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构建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高职文化,形成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形成高职院校文化对接区域文化的育人氛围。下面就谈谈高职院校文化对接区域文化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文化对接区域文化的现实条件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和逐渐积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区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共存的两种亚文化。区域文化是文化存在的普遍状态,区域文化是经历了特定道路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是各种文化的统一体,具有独特性、共享性、整合性、凝聚性、开放性和相对稳定性。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学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相对接,是由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和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它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起点。
 
  (一)优势凸现,对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所处的地域与区域产业上的错位互补、资源上的互通共享、发展上的联动共赢是息息相关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特定区域在经济、科技、文化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上,会有自己独特的区域个性。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求物质资料生产和人才资源的开发相匹配。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道路,实现教学与科  研、人才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加速科学研究的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为地方服务意识。人才资源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先决条件和保证,人才增长中最快的部分就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大量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岗位针对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可以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产业结构调整,呼唤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层次结构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层次结构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高职院校要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由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企业不仅需要大量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同时还需要岗位针对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可以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工程、生产第一线,并能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区域经济繁荣,扩大高职功能高职院校要更新原来的知识型教育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教育观,把“培养学生利用已知去探索未知”作为培养工作的原则,把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培养目标。高职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划中,让高职专业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接,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零距离”就业,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企业本领,创新高职教育特色的充分必要条件,从而得出要加快发展高职教育,促进校企全方位对接的共识。
 
  二、高职院校文化对接区域文化的特点高职院校是区域的教育机构,也是区域文化中心之一。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打造以区域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地区性和地方文化这个特色,努力建设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的目标,把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地方高校示范带头的作用,突出其共建的意义所在。
 
  (一)以行业为导向,创新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的创新性,能够为区域特色文化的重塑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素材,让区域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创新,保证区域人才市场需求供应平衡,以行业为导向,将企业新技术及时引入课程教学中,将工业化标准作为实训内容。要贴近区域发展的需要来设置相关专业,为区域培养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和文化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区域的高品位特色要贴近区域发展的需要来设置相关专业。高职文化就是必须在共同的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中,在学以致用的教育哲学基础上,强调“职业性”和“高等性”的兼容,必须融合企业文化。吸纳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吸纳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发挥专业教师技术理论研究的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为区域培养出具备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注重校园文化,兼顾区域文化我国高职院校正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轨,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着力于校园特色文化。建立区域性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到区域性实践基地服务,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使思想品德得到熏陶。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从地区和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凝练“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和行业性”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培育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精神,鼓励各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综合实训项目,课堂可以搬到项目中去,并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价,让学生满意,又让社会用人单位中意,不断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过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从校园到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文化缓冲带,实现校园文化与与企业文化以及行业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同构性。兼顾区域文化的灵动智慧、务实求真、开放兼容、积极进取等精神元素,这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内核。不同的区域文化催生出迥异的区域人文品格与审美观念,在建筑形式上,校园建设多呈现出稳定性、封闭性、创造性和多样性,浸润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精神,同时也表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区域文化精神。
 
  (三)依托区域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区域文化的保护和繁荣发展,关系到高职院校文化的保护和繁荣发展。学校教育学生佩戴校徽,高唱校歌,铭记校训,激励学生斗志、努力进取、行为文明、道德高尚。高职院校要在认真审视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办学实力出发,对本校的未来发展作出合理的定位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建立区域文化生态示范区,促进多元文化的并存和交融。为突出学校专业教学的特色作用,学校把区域文化融人体育、音乐、美术、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学校举办“区域文化?人文素质”等专题讲座,每周一次活动,已经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学分制记入学生的档案。培育特色优势学科和学科群,推动高职院校优化学科结构,走特色强校之路,不断拉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色就是优势,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特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特色办学的原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和抢救,把特色项目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促进高职院校对教学工作特色的总结和反思。区域资源和学校文化底蕴一样,时刻对学生起着独特的熏陶作用,引入区域文化资源,丰富了教育资源,将区域文化和培养大学生的品质结合起来,区域文化就成了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对个性化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区域化品牌化高职专业建设是支撑区域经济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共生带。品牌高职专业创建必须立足区域,区域化品牌具备区域性、示范性、集群性三个基本要素,差异化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品牌特色时,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并行互动和匹配,为高职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融合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元素的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满足了社会、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促进了就业,改善了民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区域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以高职院校文化自觉性挖掘、保护和发展多元区域文化,彰显出大学文化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总之,高职校园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协同性紧密相连,采取特色型和服务型同发展的策略,一定要坚持高校文化与行业、企业有效合作,充分体现人才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把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践行并重,体现高职院校文化价值。做到人才培养与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相对接,以实现高职院校文化对接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