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论文范文:督脉穴位为主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体会

  颈性眩晕是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眩晕,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多见,其中尤以气血两虚而发于眩晕者为多。针灸疗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而我们在临床中应用督脉穴位为主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简介如下。
 
  1 督脉总督全身之脉《针灸甲乙经》奇经八脉篇日:“督脉阳脉之海。”海纳百川,“督脉”为经络之海,为阳脉之海,体表和脏腑之经络都汇集于“督脉”。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之含义,它上通于脑,内连脏腑经络,外络肢节经络,是经络系统的总枢纽。督脉能够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中医机理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督脉与诸经的联系以疏通经脉,协调阴阳;二是通过督脉与脑和脊髓的联系以畅通经气,调整神志;三是通过膀胱经穴与脏腑的联系贯通脏腑,调节气血。
 
  2 选取督脉有效经穴督脉的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其穴位于巅顶,头正中线上,约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7条经在头部的交会穴。因其为百脉所会、阳气所聚,有输出输入、宣通气血的功能,可调一身之阴阳气血,振复阳气,传输肾精,补脑益髓,升举清阳,安神止眩,所以百会穴以治头部疾病所见长;神庭穴为督脉与足阳明、足太阳经之会穴,具有通调督脉,行气活血,补益脑髓之功;风府穴在头项部,具有疏调头部气血、熄风止眩的功效,针刺风府、风池穴可以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选取此穴可谓直达病所,治病求本,本穴亦有统治各种风病的卓效而得名;大椎穴为阳脉所聚,针刺大椎可直接作用于颈部而松解颈部周围组织,促使经气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气血通畅,脑窍得以滋养,故眩晕可愈;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位于上背部正中,第三胸椎棘突下,通于脑髓,名为身柱,含有全身支柱之意,可以调理气机,通督止眩。
 
  《素问·空骨论》日:“(eft脉分支)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人循膂络肾。”从《素问·空骨论》督脉分支的循行分布的描述,与华佗夹脊的分布完全一致,故可认为华佗夹脊即督脉的分支之一,针刺颈夹脊与督脉主干诸穴能共同激发、鼓舞、振奋全身阳气,推动血行,针刺颈夹脊也可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刺激症状及血管痉挛状态,改善脑供血问,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眩晕之目的。
 
  3 巧用诸多督脉穴位疗法
 
  3.1 体针疗法取督脉印堂、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身柱为主,配穴取颈6夹脊、风池、肩井,气血亏虚明显者加取足三里、三阴交等。
 
  3.2 拔罐疗法针刺结束后沿督脉为主选穴拔罐,如督脉的大椎、身柱、命门、颈夹脊穴,以及肩井、阿是穴等处施行拔罐,留罐10min左右。
 
  3.3 头皮针疗法主要取位于督脉上的顶中线、额中线、枕上正中线,以及双侧晕听区等部位进行特定的头皮针疗法。头部施针后,可嘱咐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轻微活动,以助气血运行,通利筋脉,疗效更佳。
 
  3.4 百会穴长时间留针法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与患者对面而立,在患者头部选定督脉的百会穴。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采用无菌1.5寸长的毫针,顺督脉循行方向,把针身全部刺人头皮下。得气后将针柄从距离针根1厘米处剪断,从而确保留针期间不会影响患者生活起居,可留针24h。此法简单、安全,并在治疗中屡获奇效。
 
  4 验案举隅患者,女,62岁,退休职工,2012年9月27日就诊。自诉:三年来头晕反复发作,使用电脑和看电视久时,症状更为明显。近期因过度疲劳,眩晕更严重。早晨起床时感觉颈部僵硬,上肢酸软无力。时有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神疲倦怠,面色无华,纳少寐差,舌淡少苔,脉细弱。x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5椎体边缘骨质增生,C5~6,C6~7椎间隙狭窄。经颅多普勒(TCD)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诊断为颈性眩晕(气血亏虚型)。我们采用上述体针、拔罐、头皮针、百会穴长留针等督脉穴位综合疗法,治疗10次后患者头晕明显好转,视物较以前清晰,颈肩酸麻感减轻,精神、睡眠也得到明显改善。再继续治疗10次以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眩晕病再无复发。
 
  按:本案为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因长期劳作伤及颈部,导致颈肩部经气不通,气血耗伤,虚而不复,使脾胃虚弱而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充养。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阳气,上通于脑髓,下贯脊柱,与脑、脊髓关系密切。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针刺取印堂、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身柱等督脉经穴能振奋督脉阳气,阳气充足,经脉通畅,气血上行得以滋养脑络,故眩晕可愈。取百会穴长时间留针法是根据古文记载“久运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之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得散也”之理,长时间留针能够持久地激发人体的经气,维持有效的刺激量,能明显提高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5 体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并联系中医理论,认识到眩晕与脑及督脉有密切的关系,即加通调督脉法进行治疗此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后加以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督脉穴位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另外也表明治疗一种疾病像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不仅需要西医的解剖知识进行指导如颈夹脊的运用,还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如督脉与眩晕的关系在《内经》中就有所论述,中西医理论结合共同指导治疗,在临床疗效上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