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范文:以改革为突破增强党校干部培训实效

  培训质量和效益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工作的唯一标准。新时期,各类干部培训机构围绕创新路、求实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本人结合长期党校干部培训的点滴体会,阐述干部培训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干部培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从创新角度谈一谈如何改革创新才能使党校干部培训更加有实效分别予以论述。
 
  一、高度认识干部培训的重要性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培训作为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与事的结合常常处在动态的矛盾之中,如不坚持学习,就有可能落伍,影响我们事业的发展。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前所未有,这就更加凸显了干部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唯点,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因此干部培训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长期工程。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一)目前干部培训中,流于形式的培训居多,很多学员培训之后没有预期效果,或者很多学员在来培训之前就没有一个要准备学习的心态,表现在:I.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喜欢做表面文章,讲道理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一接触实际却束手无策。
 
  3.学习心态不端正,急功近利,把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途径,参加学习就是为了做做样子,应付检查,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缺乏对学习的足够重视和认识,没有确立起学习就是工作的意识,致使不少地方出现大量的应付培训学习的“专业户”。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训机构的原因,二是受教育干部的原因。从培训机构来讲造成这句局面的原因有:
 
  I.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在课程安排上,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形成了不同班次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无法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成长需求”。
 
  2.内容缺乏新意。传统的讲授内容多,创新的知识少;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培训新理念。
 
  3.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有效制约;相关政策不配套,有些制度流于形式。
 
  从受教育干部来讲造成这句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受训对象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于学习“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比较普遍,从调研的情况看,受训对象有的认为学不学差别不大,消极对待教育培训;有的认为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是镀金,热衷于拉关系、搞聚会;重工作轻学习。
 
  三、以改革为突破创新新举措(一)创新班次设置在班次设置方面,可以尝试突破按照级别设置班次的传统班次模式,突出培训内容和效果。要开办一些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班次,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干部培训需要。要综合设置培训内容,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导向,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岗而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与参训对象的合理对接,使组织要求与干部的现实需要有机统一,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创新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尝试党性教育政治性教育与业务知识工作能力培训同等重要齐头并进的培训格局,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培训内容方面,应当树立政治理论和专业业务知识并重的原则,让干部“又红又专”,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干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具体的讲就是要加强形势教育,使学员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解决不想解放思想的问题;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围绕社会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围绕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干部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体现党性、时代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三)创新培训方法在培训方法方面,可以尝试突破以学员单向接受为主的讲授式培训方法,激发学员的课堂参与性、积极性,让学员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让学员能够通过学习起到锻炼工作能力的效果。党校的培训方法一直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创新,近些年来,研讨式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培训方法正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逐步走进干部培训的课堂,为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运用这些培训方法的效果更多地表现为学员们普遍反映“讲得比过去好了,授课更生动了”,虽然有利于增大学员的信息量,但在提高学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仍然是很有限的。而且,当前的干部培训也受到国民教育中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倾向影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党校教学必须突破的难点。因此,党校必须根据我国干部培训由素质提高向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转变的要求,强化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员能有效地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采用以锻炼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双向互动式的培训方法。
 
  (四)创新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可以创新除了看新闻、读报纸、做调研和写总结报告之外的其他了解实际情况的途径。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学的根本,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是对党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党校教师中不同程度存在了解实际不够的问题,在党校的课题上,你会发现那些没有当过领导的教师,在给领导讲什么是领导艺术;那些没有司法行政经历的教师,在给满教室的执法人员讲如何才能依法行政。这些理论缺乏实践积累的课堂,势必不能够深刻了解和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有这些景象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师在讲课时分析实际问题的现实性。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对实际情况的把握程度,缩小理论与实际在教师身上的反差,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提高党校师资水平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必须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创新教师了解实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途径。
 
  应站在提升党的干部培训质量的大局上,在编制、人事调用、岗位安排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如“一身二任制”。即一位教师身兼二职,既当党校教师,同时又在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任职;又如,“轮换制”。一位党校教师某一个时期在党校从事教学工作,而另一个时期到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任职,两种工作轮流交换;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和办法来增加党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党校干部培训的实效。
 
  (五)创新监督考核机制。
 
  1.要督促学员学习的过程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因为在实际培训中,有很多学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于学习“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比较普遍,认为学不学差别不大,消极对待教育培训;有的认为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是镀金,热衷于拉关系、搞聚会;重工作轻学习的学员大有人在。
 
  要实现培训出实效,就必须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套督促机制。要建立完善培训监督激励机制。组织、人事、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主管主办单位和部门,要建立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强化干部培训过程监管和培训结果使用,对干部参训情况、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档案,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2.学习结业要严格把关对于学习“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学不学差别不大,消极对待教育培训;有的认为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是镀金,热衷于拉关系、搞聚会。这类风气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地方的党校在学习结束后的结业考核形同虚设,走过场情况比较普遍。这种情况让党校干部培训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学员对培训过程不以为然,消极应对也就不奇怪了。
 
  各级各类干部在党校培训结束,颁发结业证书是对学员在校期间学习态度和结果的一种认可,是对学员努力学习的一种褒奖,如果不加区分人人有份,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党校应严把结业关,让哪些经常旷课,在校学习消极怠工的学员,不能堂而皇之地就顺利结业,制定出一定的淘汰标准,这样也能严肃学习态度。
 
  3.党校学习期间的表现及最后结业成绩纳入干部提拔量化考核之中对于学习“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学不学差别不大,消极对待教育培训;有的认为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是镀金,热衷于拉关系、搞聚会。这类风气之所以形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实践中干部提拔任用对于党校学习期间的表现和学习结果重视不够,使得学员认为党校学习对自己前途发展没有多大关系。
 
  要建立完善训用互动的工作机制。要树立训用互动的干部培训导向,建立干部的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挂钩制度,将培训学习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把干部的教育培训效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切实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