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甘肃省文化产业开发路径探析

  一、甘肃省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文化是人类历史与智慧的结晶,正如邓小平所言:“一个国家智慧和民族精神的长期凝聚与积淀主要体现在文化建设上,这也是这个国家发展和生存的条件与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也坦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而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由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等方面构成的。因此,它成为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文化产业开发上,从2004年至今,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年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2004至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2008至2010年,年均增长24.2%,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479亿,占GDP比重达2.85%,增长21.96%。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将达到16000亿元以上,增长速度为18%左右 。
 
  甘肃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具有8000年的文明史,文化资源位居全国第五。单以彩陶而言,就拥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火烧沟文化等丰盛绝伦的彩陶文化资源。据今年1月份召开的甘肃省文化产业大会披露: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78.17亿元,增长速度为26.02%,占GDP的比重为1.4%,全省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为4753家、从业人员11.21万人、总资产298.56亿元。去年一年签约项目l56个,已开始实施落地项目135个,签约总资金600多亿元,已完成的资金70多亿元。在今年5月17日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甘肃省有53个项目签约,共计232亿元,其中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14个。
 
  但是,甘肃省文化产业开发相对于沿海省份是滞后的,就是与西部其他省份相比,也存在差距。如2010年北京的GDP中,有12.6%由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上海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超过GDP的10%。而甘肃2010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1.26%,低于同处于西北地区的陕西(2.85%)、宁夏(1.95%) 。当下甘肃省委省政府推动的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项目以及省上确立的“6551”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必将为弥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二、甘肃省文化产业开发的路径选择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4 对于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开发路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一)政府主导式开发为主早在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中央强调:“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单一依靠市场来推动文化产业开发的作用极其有限,因此,文化产业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来推动。
 
  在这方面,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1月29日召开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建立起适合我省的“6551”文化产业体系。3月29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规划了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而确保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
 
  在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自身必须进行相关的改革。3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3年《文化蓝皮书》中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拐点,出现了4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二是文化产业已经从分业发展走向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内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的发展,将越来越为跨行业的融合发展所取代;三是文化产业将从区域性竞争发展走向统一市场条件下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本位发展模式将为国家层面的、由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主导的发展模式所取代;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将从行政性的行业分层管理走向面向市场的综合性大部制管理” J。
 
  结合甘肃实际,我省应设立各级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
 
  或“开发办公室”,作为各级文化产业协调指导机构和牵头部门。并且各级政府要建立财政经常性投入机制,从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以文化旅游业为切入点根据《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中的数据,2012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了30亿人次,旅游需求可谓强势。而甘肃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仅以红色旅游资源而论,目前初步查明革命遗址、遗迹和其他遗址共720处,主要集中在庆阳市、兰州市、陇南市、张掖市、甘南州和定西市。2012年全省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844万人次,同比增长41.25%,红色旅游综合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38.56%,并且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6.3万人。
 
  甘肃省旅游局披露,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共有434.27万人次陇上游,旅游业进账24.98亿元。旅游接待人数排名前五位的城市依次为:天水市(118.8万人次)、兰州市(105.3万人次)、平凉市(47.44万人次)、张掖市(32.96万人次)、陇南市(31.09万人次)。旅游收入排名前五位的城市依次为:兰州市(8.1亿元)、天水市(6.7亿元)、平凉市(2.2亿元)、张掖市(1.7亿元)、陇南市(1.4亿元)。甘肃全省三家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分别为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11.35万人次、平凉崆峒山8.3万人次、嘉峪关关城1.8万人次。其他重点景区接待游客情况为:永靖黄河三峡9.84万人次、临潭冶力关4.37万人次、成县西狭颂景区3.69万人次、敦煌鸣沙山月牙泉1.59万人次、莫高窟1.04万人次。
 
  因此,以文化旅游为甘肃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可以带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在十八大报告里,胡锦涛就提出了:“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观点。文化与科技进行深度融合后,就会拉伸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创造出更为巨大的效益来。以《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为例,它们依托技术创新提供了高质量文化产品,产生了市场需求拉动效应,其直接票  房收入分别达27亿美元和l8亿美元,前者创造了3D技术与电影完美结合的奇迹,后者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为观众重现了历史画面。如果再算上他们的衍生产品,其收入更为丰厚。以甘肃具有世界影响的话剧《丝路花雨》一例而论,运用新媒体技术与设备以及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打造3D版,不仅可以提升甘肃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更能扩大甘肃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甘肃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也非常具有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如果能够运用高新科技,就一定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从而为外界所青睐。
 
  (四) l进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弓l进民间资本,包括外资的介入。20t2年,文化部就发布《关于鼓励和弓l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
 
  在定西市,英才高级中学出资1800万元建设了一所民办博物馆——定西市马家窑彩陶博物馆,也是定西市第二家彩陶专题博物馆。它位于英才中学院内,共有彩陶藏品1400多件,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其中三级以上精品文物17件。
 
  这种民间资本介入文化领域的行为,不仅缓解了政府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财政压力,也对甘肃的特色文化宣传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集团化发展与项目建设在当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等九大巨头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第一世界”,他们都是集团化发展,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中国的文化领域也基本完成了集团化,如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影视集团等。但这些集团不是靠资产为纽带组成,而是靠行政力量捏合在一起。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差,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做不到专业化的合作,竞争力受到限制。2013年《文化蓝皮书》中指出文化市场将迎来大规模洗牌和兼并重组浪潮,这对甘肃省文化产业的集团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甘肃省在项目建设上,国家已批准的文化产业园有敦煌文化产业园、中华始祖文化园、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兰州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基地。2013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项目包括287个、总投资1932亿元、计划投资232亿元,主要为实施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夏河拉}、楞寺文物保护工程、临洮马家窑文化产业园、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嘉峪关长城保护维修、张掖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等项目。
 
  为了具体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在项目布局上,有学者结合各市州的特色,指出甘肃省应该建设十五个文化产业园:敦煌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兰州黄河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天水始祖文化产业园区、嘉峪关关城文化产业园区、酒泉航天文化产业园区、张掖生态文化产业园区、金昌骊轩文化产业园区、武威天马文化产业园区、白银黄河石林文化产业园区、定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庆阳红色  文化产业园区、平凉道源胜地与休闲养生文化产业园区、陇南自然山水文化产业园区、临夏伊斯兰文化产业园区、甘南民族文化产业园区 J。项目园区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甘肃各市州结合自己的特色文化,在产业园区方面下功夫,它是未来的趋势。
 
  (六)扩大对外宣传自己有着优质的文化资源,只有让外界知晓,才能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李氏文化等等。以定西市文物为例,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包括书画、石器等十几个大类,现有馆藏文物25397件,其中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287件、三级文物1415件、一般文物23657件。有野外不可移动文物1165处,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漳县汪氏家族墓地、渭源县霸陵桥、临洮县马家窑遗址和寺洼遗址以及战国秦长城,最近公布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增加了榜罗会议遗址和威远楼),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 。
 
  结合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了巨大成效的典范就有源于莫高窟壁画的新版舞剧《丝路花雨》。自1979年问世后,《丝路花雨》30多年来上演2000多场,曾到过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2011年12月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艾森豪威尔剧院进行了演出。今年2月27日至3月6日,又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和伍斯特市汉诺威表演艺术中心进行了6场演出,很好地向外界宣传了甘肃。
 
  同时,甘肃在自己举办的重大赛事上可以大力向外界宣传自己的文化,如: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敦煌国际艺术节、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节、“张芝奖”、西北民歌大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自行车兰州赛、嘉峪关国际滑翔节、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事、全国沙滩排球循环赛(甘肃敦煌站)。借助这些展会赛事的举办,对于宣传甘肃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必会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七)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创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起新的生产函数,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周期性增长可形成“长、中、短”多层次的周期 。2013年5月7日,兰州文理学院成立,新闻发布会上党委书记李志强指出:“学校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需求的人才,将设置特色学科,如敦煌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工程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在下一步工作中重点向文化传媒高校转型,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甘肃省专门培养文化人才的主体性学校”。兰州文理学院的成立,必定会在完善培养甘肃文化产业人才机制方面有所裨益。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高校大有可为:一要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急需人才;二要加强学术研讨,努力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思想库和智囊团;三要加强学术交流,重点加强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以开放的胸襟,取长补短,借力起航;四是自觉增强文化发展的产业意识,以强大的创造力形成全社会的合力,积极助推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总之,借助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契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在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达到202.1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2020年达到784.56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的这一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也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转型跨越的科学发展道路。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社科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