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范文:西方文学象征主义视角下窥探

  王维山水田园诗印象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强调主观真实,并将象征作为主要创作手法,通过运用联想、暗示、烘托等手段来表现主题,并大量采用象征联想来激发创作灵感;象征主义强调感觉的移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通感艺术手法;象征主义还追求诗歌的雕塑美和音乐美,追求形式的工整和音韵的和谐。
 
  王维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享有盛誉,有“诗佛”的美誉之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载诗,归隐禅意,情景交融”,融诗歌、绘画、音乐、禅理于一炉。从西方文学象征主义视野去回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不难发现,王维的杰出诗作真正具有超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长廊的魅力,超越了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古典田园山水诗,真正创造出意蕴悠远,质感空灵的摇曳多姿的艺术境界,王维将自己的思想和灵性赋予山水之中,因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空旷寂寥而又灵动致远的美学效果。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象征主义通感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空灵幽逸”意境的表现最普遍的手法就是象征主义通感。西方文学象征主义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而艺术地传达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真正的诗人,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能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如王维有名的千古绝版之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映人眼帘的是高远空旷的深秋季节,我们感受到了一缕清新凉快的秋意,接着颔联又为我们创造了月光皎洁如水,一泻千里,弥漫笼罩在浓密松林中,飘渺流动在清泉中的神秘悠远的秋夜图景,这一景象,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如水的月光,月光如水,如此温柔可人的夜色,运用通感瞬间转到清泉石上流,一下子幻化成滑落流动的听觉形象,清凉缥缈,曲折流动,还映射着明明暗暗的月亮光斑和深浅不一的色彩变幻,“流”点睛之笔,呼之欲出的神韵尽显无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轻快灵动的空间动态感,整个诗中呈现的画面更加动感鲜活,摇曳多姿。顷刻间,这种奔腾不息的“流”又让我们感悟到了一种生命力的欣欣向荣和永无止境。奔涌的泉水后面,我们又听到了潺潺汩汩的溪流声,质朴无邪的浣女归家喧闹追逐银铃般的嬉笑声,竹林在劲风中哔哔啵啵的碎碎响;看到了影影绰绰茂密丛生的竹林,归来浣女们若隐若现的倩影,甚至能感受到竹林下阴凉的快意,闻到竹林随风扑鼻而来的青叶清香。在这一幅方寸如画的情景,将视觉、听觉、嗅觉形成了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通感效果。这种灵动的效果,这里的明月和泉水不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而是被赋予了动感的生命力,这一照,仿佛是月亮神仙的恩泽降临了人间,和谐而又温暖;这一流,也宛若有了鲜活的生命,就像岁月一般匆匆流逝不可追。明月松间照,这是一种宁静空灵无声的守候,清泉石上流,这是一种热烈涌动奔腾的前进。在这里,“月”和“泉”都被注人了鲜活的个性和生命,有了生命主题所共有的内在的动感。又如《归嵩山作》:晴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快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因为首联中字里行间暗示了作者归隐的心情,所以怀着这份失落而又眷恋家园的矛盾复杂心情的通感,紧接着颔联中的流水和暮禽也变得富有人的感情了,流水有意,眷恋归宿,终究要走向归宿之地;暮禽也变得像是被抹上了生命的灵动,也思归而相与还了,颈联中的“临”字也是运用通感移情及物,顿时好像荒城也主动和古城相亲,使得原本没有任何感情和生命可言的客观存在之物也被赋予了思想,流露出了一种渴望与它物和谐共处,相亲相近的真实心理特征,因而具有了灵动的生息。第五六句成功运用通感融合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情意绵绵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色彩鲜明的图画,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总体而言,王维娴熟驾驭象征主义通感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为的山水田园诗歌创造了许许多多至美至幻,美轮美奂的经典,王维往往借助大胆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丰沛的感情为纽带,紧密灵巧地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串联沟通。“让色彩幻发出声音,让声音涂上色彩。” 王维运用“通感”这一特殊艺术手段,正是为了准确地表现他的独特感受。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象征主义音乐美和韵律感“西方文学对象征主义的风格特色有规定:即是朦胧美和神秘色彩。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的品味余地。另外,还要有对音乐的追求,使诗歌富于乐感,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从西方文学象征主义一追求音乐美和韵律感的独特视角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诗歌都普遍具有形式上的工整对仗美和平平仄仄整体的押韵美。打开王维的诗集,我们在欣赏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时,仿佛还谛听到自然界各种奇妙的声音。这里有风雨的啸吟,鸡犬的喧闹,猿猴的啼叫,鸟儿的鸣啭,还有深山古寺的清磬疏钟。时而飞流直下悬泉瀑布声如雷吼;时而秋暮山中的蝉鸣虫叫撩人愁思。大自然的各种天籁,万千景物在运动变化中发出的音响,都被诗人一一收摄进诗中,组成一幅幅有声画,一章章交响乐,这就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展现出的音乐美和韵律美的独特之处。
 
  “用象声词直接模拟声音,或以迭字,双声与叠韵连绵词描写声音的情状,是王维常用的表现手法,给人以逼真感,并且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王维更善于避免语言直接摹声的局限,努力发挥诗歌暗示,隐喻,象征的特长。”他写声,主要手法是“离声于景”和“藏声于象”,以景物的色彩或动态巧妙传声,诱使读者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力,从景物的形象和色彩中听出声音来,如“日落江湖百,潮来天地青”等。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声音,不单是指描摹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声音,更是饱含了诗人本身感情的“灵魂之音”,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里所呈现的景色和声音是那般阴冷忧郁,不仅仅是客观大自然真实景观的描写,且无形中又被诗人抹上了浓厚的禅学寂静空灵的主观感情色彩。王维精通绘画和韵律,可称得上是个伟大的画家和音乐家,同时以诗人的灵性,画家的慧眼和音乐家的锐耳来捕捉、表现自然美。正因为王维有音乐家的天赋,所以他能感受到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细微声息,并善于从这些极细小的声音中发现自然美的奥秘,并给予诗意的表现。“他把声音描写当作为自然山水传神写照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声音成为构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自然景物形象的要素。”例如,田园的风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黄鹂悠扬悦耳的呜叫在耳边萦绕,比起单纯着色而不绘声的“雨中草色绿堪然,水上桃花红欲燃”来,给人的美感更丰富。因为王维的这些微妙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了音乐美和韵律美。从西方文学象征主义的视角下来感受这一创作特色,实在是绚烂清朗,精妙绝伦。
 
  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一西方文学象征主义的视野出发,主要从通感、音乐美、韵律美、意境美这几个层次为切入点,从这些折射的角度,我们看到了他的诗方寸之间尽显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等方面理趣的高度和谐统一,同时凹凸有致地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空灵幽逸的风格,这种意蕴悠远,质感空灵的境界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多处显山露水,多层次的美感更是美轮美奂,无与伦比。以“诗佛”著称后世的王维一生中创作了四百多首诗歌,而在为他赢得了千百年的巨大声誉的山水田园诗里,不仅仅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主要的是诗人生动的情趣,面对生活打击和挫折依然坦然和淡然的人生态度,对和谐自然、生命真谛和宇宙无穷的体悟,对自然景物体察入微的细腻感受,都融人了这一片清空优美的世界中,让人触摸到了诗人那崇高而优美的灵魂。这种远离了佛家“顽空”
 
  “死寂”的吟唱中,体现了诗人超凡的气度,充实满足的内心。于是我们除了感受到诗人有些时候流露出的索漠清冷之外,更多的感受是一种空灵柔和、平静自得、怡然满足、浑厚隽永、明彻悟达的美好,这种美好透露出的是盛唐的芬芳气息,因此为清人符载评为“唐音之盛”,当代的李泽厚也评价说:“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她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一些通用性的实践理论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壤同样适应西方文学象征主义新的理论的生长,通过本文深入浅出的探究,发现西方文学象征主义这颗种子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自然孕育下生根发芽,盛开了一簇簇娇羞欲滴的花朵,收到了出奇制胜的美学效果。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