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范文:习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目前,作文教学依然遵循“教师命题一教口师指导审题——学生起草、撰写——教师批改”的模式,在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等布局谋篇的技巧,在“技巧式”的习作教学下,导致了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很多学生存在“谈文色变”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最强有力的动力,能够驱使一个人进行高效的学习。叶圣陶说过:“要使学生觉得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要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在习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名篇仿写—— 在随文练笔中习得语言运用技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一句名言深刻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确实,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对语言的积累,而且能够习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美文”,是学生进行写作的良好范文。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注重读写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习得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1、在仿句中习得遣词造句的能力。遣词造句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不高,那么,是不能写出优美的作文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式,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精彩句式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句子仿写中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中对漓江水的描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句作者利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对这一个句子进行分析并找出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也仿照排比句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描写。有的同学写道:“武夷山的树真多呀,多得让你数也数不清;武夷山的树真高呀,有的比十几层的楼房还要高;武夷山的树真美呀,有的像美丽的少女,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其他学生类似这样的句子还很多,可见,通过对精彩句的仿写,能够让学生在仿旬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在仿段中习得谋篇布局的能力。学生光有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是不能写出好作文的,谋篇布局是运用语言的重要形式。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的段落在写法上非常典型,可以说是谋篇布局的经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段落进行仿写,从而提高在运用语言时的谋篇布局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对双龙洞的描写分别从洞口、外洞、内洞三个场景进行描写,这三个场景的描写是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进行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对这三个自然段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描写顺序以后,我让他们根据这样的写作顺序对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景点进行描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不再是“流水账”,而是按自己游览景点的顺序进行描写,并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改变定势— — 在自由表达中激发语言运用兴趣现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让学生进行程序式的习作练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作文字数的固定化,从三年级开始便给学生规定作文的字数;二是写作模式的固定化,教师往往按写人、记事等习作类别给学生一定的习作程式。这样教的结果是学生对习作失去了兴趣,把作文当成是一种负担。其实,习作的过程是运用语言自由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定势,要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激发他们语言运用的兴趣。
1、“天马行空”式畅所欲言。学生的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要进行敏锐的观察,帮助学生及时捕捉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独特感受,引发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
例如,在去年毕业班的教学中,临近毕业那两个月,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即将离开的校园生活感到十分留恋,都在心灵深处对学生生活存在一份深情,这是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的一个良好时机。于是,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再过两个月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想不想给自己留点校园记忆呢?那就请你们在每天的放学前,挤出15分钟激活心中的记忆,快速地记录这一天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校园生活。并且进一步启发: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出一个大题目 生活散记——记毕业前的两个月》,到时候,老师把你们写的作文收集成册,给你们当毕业的礼物。这样,我让每位同学对于这个题目进行随心所欲地写,有的同学写了课间游戏;有的同学写了与同伴之间的小摩擦;有的同学记录了校园内的一草一木;有的同学在习作中抒发了心灵独白??
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在“天马行空”式畅所欲言中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语言表达欲望被有效地激发了出来,享受到了自由习作的快乐。
2、“绵里藏针”式触及所感。“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容易;言人之未言,那更难。”在作文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雷同文章特别多,有的同学甚至是抄袭的。针对这一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欲望很重要,对于学生的雷同文章教师要善于“绵里藏针”式触及所感。
例如,在一次《自画像》的习作中,我发现一名女同学的文章与另一个同学的文章雷同,于是,我找她进行了个别谈话,我和她说:“上次,当你头发蓬乱的时候,老师不是给你扎过辫子,还请同学带梳子帮你一起扎吗?”这时,她才恍然大悟,于是把原本与同学雷同的内容删除,她挥笔写道:“陈老师有超强的洞察力,就说上个星期吧,我头发凌乱如麻,犹如一个梅超风二代。当时,老师一把抓住我,三两下除去了我的‘紧箍圈’(辫绳),拿起一把梳子‘唰’地在我的头上梳起来,不出三分钟就扎好了一个可爱的马尾巴?”
这样,这位学生对原文进行修改以后,作文果然意趣横生、灵动四溢。可见,对于学生不善于在习作中个性化语言表达的情况,教师通过“绵里藏针”
式的引导,就能够有效地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从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这种独特感受,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
三、走进生活—— 在细致观察中积累语言运用素材学生不善于在作文中进行语言表达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写”。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无话可写”
变为“有话可写”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细致观察中积累语言运用素材十分重要。
l、寻找生活中“人”的素材。“人”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遍的、最常见的。学生观察往往或浮于事物表面,或浮光掠影,不得要领。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人”的素材,将他们的观察、思考引向深入、细致、全面呢?这就需要课题组老师细致地指导,侧重于他的语言、神态、动作、表情以及揣摩人物的心理等,而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给学生一个开阔的进行稳性动态思维的立体时空,适当地保持写作的连续性,使教学达到极佳的效果。
“人”的素材积累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即时引导,教师要抓住“人”的突发性表现来个定格“特写”。比如课间爬上楼送来一桶桶矿泉水的送水工人、传达室的保安,甚至是校门口来接学生的家长,来校做客的交警叔叔,前来采访的电视台阿姨等,都属于校园生活中的人的素材,这些人物同样值得学生们关注。
2、寻找校园生活中“事”的素材。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不同的故事,或矛盾冲突,或无私相助,或嬉笑怒骂,或玩耍嬉戏。可以说生活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其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对寻找到的素材,可以采取连续性观察,跟进指导和突发性描写,特写放大这几种策略进行。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重点。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思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律,要引导学生通过名篇仿写,在随文练笔中习得语言运用技巧;要善于改变定势,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激发语言运用兴趣;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细致观察中积累语言运用素材。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真正感受到“写”海无涯“趣”作舟的乐趣。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