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浅析幼儿园育人环境的创设

  一、科学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通常而言,环境是指周围与我们相关,并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事物,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玩耍、学习、成长所接触的一切事物,不仅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场所(可称为“硬环境”),还包括幼儿园营造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可称为“软环境”),其中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师风、园风等可归于文化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可归为心理环境。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就是强调环境对人至关重要的影响。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又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就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创设,顾名思义,即为创造和设计;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布置、安排。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新《纲要》
 
  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之一的环境创设是很重要的一环,环境是教育的一部分。科学地创设幼儿园环境,有利于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又要创设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呢?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其教育性,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总的目标:要给孩子们创造一片有序的、有趣的、生动的、有意义的乐土和沃土,让他们快乐玩耍、学习认知、学会相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大家也充分认识到要促进孩子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是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但是,我到一些幼儿园听课、观摩的过程中,发现当前许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梳理和分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创设认识表面化比如一些幼儿园仅仅只为幼儿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场地,认为环境创设只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可有可无,因此毫不重视。又如一些幼儿园的指导思想与创设方法不是从教育幼儿的角度出发,较多的是停留在幼儿园环境整洁、有序、美观上。主要是为了装饰而装饰,完成布置任务,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又如一些幼儿园只重视“硬环境”创设,而忽视“软环境”创设。
 
  物质环境固然重要,由于它具备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因此对教师来讲,认为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于是,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忽视了精神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师德师风和园风班风。良好的精神环境应是教师与幼儿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以及教师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儿最好的榜样。(二)环境创设主体单一化主要表现为:重教师,轻幼儿。环境创设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从成人角度出发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少。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 ,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特别是一些教师观念的滞后,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教师包办环境普遍,教师大多根据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 “我觉得这样好看”、“这样不好看”、“小兔子应这样画”,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提议及感受,没有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因此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跟着学,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三)环境创设客体片面化一是环境创设的内容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例如:
 
  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的环境布置,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二是环境创设仅仅局限于教室、寝室等场所,而缺乏创设必备的活动区。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仍主要以上课或集体活动为主,相对来说,孩子们缺乏自由活动的时间,就是在自由、分散活动时,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及有效的指导,而存在着“放羊”现象,这样既增加了老师的精神负担,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三是对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潜在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四)环境创设手段简单化有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路和方法不多,缺乏创新和变化。环境设计静止不动的多,活动的、可更换的少。往往是墙饰一劳永逸,孩子作品一贴多年。有的幼儿园重购置,轻创造,墙饰材料、教具玩具、室内设施外面买的多, 自己做的少,成品材料多,半成品材料少,高档次材料多,废旧材料少。
 
  (五)环境创设效应逆反化部分幼儿园环境创设导向性不强,导致环境创设的作用和效果不好,甚至产生逆反效应。主要表现为:
 
  重观赏,轻教育。幼儿园环境固然要体现孩子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教育理念。比如很多幼儿园只图表面上的漂亮、花哨,而忽视了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环境创设千篇一律,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甚至有些环境设计由于色彩和内容的不适,引起孩子烦躁不安的情绪。又如个别幼儿园兴起“包装之风”,花高价购买了琳琅满目的玩具,墙上包上软软的护垫,地面铺的是厚厚的地毯,为孩子创设舒适、温馨的环境,有些甚至连桌椅都用高档的进口材料制成。为孩子创设舒适、温馨的环境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精美、华丽,对孩子们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形成必将产生不良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环境创设者经验和水平不足,或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对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则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总结,现提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如下:
 
  (一)增强幼儿园环境创设主体的多元性一是体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原则。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陈鹤琴先生指出: “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环境创设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应充分让孩子参与,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设计、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然后利用环境进行幼儿的主动活动。虽然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费时费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更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激发幼儿思维拓展和创造潜能,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二是体现园内外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园内环境的创设,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做好园内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的园外环境。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家长联合,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使之配合幼儿园教育,也可以请特殊岗位(如交警、记者等)和有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到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二)提升幼儿园环境创设客体的整体性一是体现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一致。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上对体、智、德、美几个方面,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就不能重此轻彼。凡是孩子发展、教育目标所设计的领域,就应有相应的环境布置。另外,要根据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形成系统的、系列的环境布置,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二是体现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环境创设必须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环境和不同的材料来达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感觉、兴趣、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差异,适应这种差异。好奇、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如果环境布置总是一成不变,不仅不能给孩子以新鲜感,久而久之也会使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随之下降。因此,创设新鲜的、动态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艺术之一。三是体现环境创设功能与需求相匹配的原则。如提倡创设具备不同功能的活动区,所谓活动区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JL~'I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幼儿园可设置的活动区有:
 
  艺术活动区(小舞台、艺术长廊等);自然科学活动区(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实验等);语言活动区(阅读、故事表演等);数学活动区(小动物喂食等);社会活动区(超市、医院、娃娃家、银行等);建构操作区(拼、插、搭、小制作等);室外可有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这种划分并不固定,每个幼儿园在具体操作时可视情况化整为零、灵活搭配。场地大一些的,可设置大的活动区;场地比较紧张的,可设置小一点的活动角,如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娃娃家等。活动区大多以班为单位独立设置。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设置共用的大型活动区,如陶艺室、图书馆、科学宫等,以期装备更好的设施、投放更丰富的材料,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活动区,材料的投放都要注意丰富、分出层次(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并适时增添和更换。
 
  (三)体现幼儿园环境创设手段的丰富性一是体现创新和变化。针对当前以静态环境创设为主的现状,引入动态环境创设内容,利用动植物生长、气候变化等,创造一种充满灵动与活力、更加贴近自然的幼儿园环境。二是充分开发空间潜能。
 
  幼儿园占地面积大小不等,空间开发情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一些面积比较小的幼儿园,有限的空间往往还得不到充分利用,致使幼儿的活动空间与活动需求形成了突出矛盾,严重制约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充分开发空间潜能。首先要触及每一个角落:
 
  墙面、地面、楼顶、平台、墙栏杆、墙根、屋角、阳台、楼洞、门厅、房屋之间的空隙、空中??这些有可能利用的地方都应派上用场。如围墙、栏杆可种植爬蔓植物,两棵大树之间可以吊挂饰物,也可以拴绳让幼儿“荡秋千”、“过索桥”等等。此外还应注重空间的多用途利用。如把一些墙壁贴上瓷砖,任幼儿自由写、画;将睡眠室的单层床改为双层床,以腾出活动空间,或干脆撤掉床以“木台”代之睡时将被褥一铺,不睡时收起即可做活动场地,等等。
 
  (四)坚持幼儿园环境创设物质精神统一性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精神环境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都是孩子的注意焦点。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需要注重和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热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与幼儿接触过程中,对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都要全面了解,善于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二是了解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并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来施教,不能随意批评幼儿,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跟老师交流的愿望。三是尊重幼儿,让幼儿主动发展。既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也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遇事要和幼儿商量,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人,允许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四是充分利用幼儿集体的教育力,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并充分利用集体生活的教育力,培养幼儿尊师重道、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的思想品德和助人为乐、行善好施的高尚情操。
 
  五是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以身示范。教师就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核心,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行为举止,说话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穿着打扮都有意无意地教育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接受老师影响,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提高教师的修养,实际上就是在创设幼儿园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的技能上下工夫,更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应具有高雅的风度,即使在不言不语间,也应向幼儿示范着一种真善美。
 
  总之,一个温馨、安全、轻松、互动的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的体验幼儿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的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关心每一个幼儿,理解每一个幼儿,尽力为幼儿提供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勇敢的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