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对

  一、不可回避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或者说多元文化的出现和共存发展是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体现,是人类世界繁荣发展的表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布的《世界文化报告》
 
  中从七个方面指出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第一,文化多元性作为人类精神创造性的一种表达,它本身就具有价值。第二,它为平等、人权和自决权原则所要求。第三,类似于生物的多样性,文化多元性可以帮助人类适应世界有限的环境资源。在这一背景下多元性和可持续性相连。第四,文化多元性是反对政治和经济的依赖与压迫的需要。第五,从美学上讲,文化多元性呈现出一种不同文化的系列,令人愉悦。第六,文化多元性启迪人们的思想。第七,文化多元性可以储存好的和有用的做事方法,储存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当文化多样性成为尤其是以西方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凭借其政治强势、经济优势、文化强势、网络技术和资讯传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多方式、多手段地加大渗透力度,极力向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抛售其民主政治体制、自由市场经济、腐朽生活方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经济全球化框架中的经济优势为主要依托,附加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促销”,从经济领域人手向教育、文体等领域辐射,企图确立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文化价值“合法性”的认同。多元文化带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正如谢宏忠所说的“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大学生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的机会大大增多,这容易失去一个明显的文化权威和评判标准,增加了他们辨别是非的难度,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
 
  二、文化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尊重客观事实和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积极应对挑战、解决难题的应有态度,同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建构的必经之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已经不再是以往封闭、单一的,而是开放、多元、信息化交替冲击的多元文化环境。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我国也开始进入了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这些深刻变化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主要表现就是胡锦涛所指出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里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我国社会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新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受到冲击所谓主旋律教育,就是在各种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导作用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这三项教育,都是以国家为内容的教育。当前,西方在宏观层面以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以全球化为引擎,推行“人权”外交;在中观层面叫嚣资本主义制度必胜,美化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人类社会的终结;在微观层面推行“普世价值论”,企图对国际社会的国家主权观进行修改,认同西方的价值体系。
 
  他们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称之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扣以“极权国家”的帽子。打上西方意识形态烙印的西方媒体、音像等文化产业宣扬个人主义至上、享乐主义,追求感官享受等思想文化,这些西方文化的糟粕正在毒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一代,严重削弱了主旋律教育的效能。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对当代青年做到“三个关注”,同时对青年提出了“三个热爱”的殷切期望。要让广大青年永远热爱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很多方面的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阶级教化的内容和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成为西方媒体吹捧的对象,去意识形态化甚嚣尘上,西方某些政治家,如托夫勒就在他的著作中,鼓吹“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全球意识”,以“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认清这种西方资本主义口吻式的去意识形态化,其实就是去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列宁强调过,“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没有超越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任何一个国家都强调服务本国或者本阶级的思想体系武装人民群众的大脑。目前国际社会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争,意识形态的刀光剑影的交锋并没有比以往任何时期少,西方价值观与强势媒体的联姻,反倒以更加感性的形式让人民大众接受。如果我们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青年思想领域阵地,资产阶级必然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削弱,就意味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和主体性受到冲击所谓主体性指的是个体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在马克思看来是只有人才有可能拥有的能力,但个人并不是时刻都能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这需要个体的主体性教育,唯有唤醒个体的主体性教育,才能实现个体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塑造人的三观,培养公民具备符合这个国家发展要求的政治价值观,更好的促使个人与政治发生联系,推动社会政治进步,推动民主的发展。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学生受到西方错误思潮影响,如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片面强调个体主体性的张扬,企图用西方的三权分立取代中国的民主集中制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追求“西方式的民主”,追求所谓的“宪政”,这是不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这样一来,明显削弱了个体主体性教育,追求不符合经济基础的政治价值观,最终必然使得个体主体性受损。片面追求个人自由、个性张扬,个体主体性必然走向单子式的主体性,更加不利于个体认识、改造世界。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l、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前沿意识所谓前沿,就字面解释是指前方、(面、线)边沿或前部的边沿,泛指最前线或第一线,隐意为最新、最先的现象与动向。前沿包括前沿理论和前沿实际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具有趋势性、发展性、探索性的问题。文化多样化带给我们新的挑战,带来新的问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新的实践研究新问题,呼唤新的理论创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课题,就能把思想理论向前推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前沿意识,其一要分析产生这些社会生活实践背后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特点。其二是考察这些现象(变化、问题等)如何进行传播及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其三是如何对这些情况开展斗争。
 
  现在我们面临的环境复杂多样、变化莫测,风险和危机并存,许多大学生对这种变化有所认识和适应,但又不完全认识和适应,作为发挥着“引导方向、思想保证、以理服人、科学育人”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新出现的问题有前沿意识,需要深入挖掘内部规律,对新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运用更为学生接受的话语进行解读。
 
  对当前正处在发展变化的问题深入研究及时发现本质和规律,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反对盲目照搬西方公民教育理论,坚持自我发展,坚持理论创新与实际结合。
 
  2、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主阵地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主阵地意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且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当前社会体制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人,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以激励、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
 
  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当前中国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是一元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这个是前提和基础。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又尊重和发展其他思想文化。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渗透性意识一元性和多元性的共存是社会普遍现象,两者的斗争和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候,双方斗争、冲突尤为激烈。社会各个领域都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大思路、大思维,不能拘泥于学校教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机构、日常生活等各条战线中去,在广大的领域中站稳脚跟,要确保坚信且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人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可以通过课堂进行,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其他途径进行自我教育。我们时常听到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抱怨,说“5 2”模式,“三进”困难重重。在坚持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联系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坚持走群众路线,避免“空对空”,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加强的正是这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为全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