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范文法语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论析

  根据教育部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信息,目前我国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共有103所,其中东北地区有11所。从全国法语专业发展的势头来看,自2005年开始,以每年新增法语专业近1O所的速度,一直持续到2012年。法语专业之所以受到各高校甚至教育部的重视,同法语市场的活跃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中法两国的合作和互信日以加深。期间虽然也有一些小的波折,但无法撼动双方趋于稳定和成熟的双边关系。1999年,在希拉克总统和江泽民主席的亲自倡导下,两国决定互办文化年。经两年筹划,2003年隆重开幕,取得了很大成功。2010年,中法又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双方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法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另一方面,非洲经济迅速崛起,日益深化的中非合作亦成为了我国法语市场的新亮点。

  在经济方面,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外贸增长迅猛。特别是中非贸易在近l0年间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井喷态势。双方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1663亿美元,年增长率近30% ,远远超过了同期中国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根据WTA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显示,在中国同非洲贸易中,传统的贸易大国如南非、尼日利亚等英语区国家或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地区国家的贸易增长相对缓慢,对双方贸易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撒哈拉以南法语区国家。在政治方面,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合作更加频繁。从传统的南南合作,到双方在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均取得了积极进展。2012年7月19日一2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次部长会议的召开,将中非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讲话,并明确了未来几年中非合作的重点。

  就业市场的火爆也必然带动法语专业毕业生收入的提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版《社会蓝皮书》,法语专业成为了中国收入最高的本科专业。几年过去,虽然在排名上有了稍许变化,但法语毕业生收入依然稳居前排。另一份面向3079所我国高校或分校的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结果。根据麦可思研究团队推出的(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法语专业以就业率93.2%成为了唯一入选就业率前50名专业中的语言类专业。

  然而,与法语就业市场的火爆相比,法语专业的建设明显滞后于法语市场的蓬勃发展,从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法语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曹德明先生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法语专业开设存在盲目性;教学条件落后;专业特色不突出;网络资源稀缺;国际交流不足;科研工作滞后。 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法语专业均呈现了不均衡分布。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仅为三所,其中民办两所,公办一所。相对南方,东北地区的法语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面对当前挑战,笔者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确定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研究型培养模式趋于饱和,既不适合法语专业长期发展,也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要。为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传统的研究型高校也已将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在“复合型”上,不过各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定义上各有侧重。例如,外交学院定义的复合型人才侧重“语言文化和文学修辞”,北大侧重“基础法语和法国文学”,北京语言大学侧重“法语和语言学/文学”,南开大学侧重“语言学/文学”等。_1 基于此,我们将高校法语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概括为“具有扎实的法语应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前半部分强调应用型的特点,后半部分则突出复合型的特点。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为了实现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也会有异于其他传统研究型高校。

  首先,加大基础课程比重。大一、大二为基础教学阶段,被认为是整个大学阶段法语教学的核心阶段。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一本高校多采用基础教学阶段精读课8节/每周的课程安排,但二本高校并不适宜照搬一本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基础阶段精读课程的周学时增加至lO节,同时减少高年级文学、语言学类课程比重。

  其次,增加外教课比重。首先,演绎法和归纳法应相得益彰。在教学中,中国教师和法国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只有受众相同,中外教师的交流才能有的放矢。其次,外教的全程参与可以让学生从基础开始就能够得到原汁原味的法语熏陶。在基础阶段中国教师授课多采用中文授课,外教课对于中教课形成了有益的补充。

  再次,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对外,注重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既可以从现有资源下工夫,也可以走出国门,考虑同国外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合作。对内,增加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以及同传室的利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包括CCTV法语大赛在内的各项国内、校际活动。

  最后,高年级专业课以文化和实践类课程为主。将高年级的课程当作学生实践的平台,以课堂为起点,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经过对于近2O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比对,二本高校课程结构应用型特点更加突出,如长春师范大学的文化和实践类法语专业课程占高年级总课程的57.6%。这一比例在一本高校则相对较低,例如北京语言大学为48%(414/864)、哈尔滨师范大学为50.2%(498/992)。

  第三,法语教学引入全面管理思想,使各种教学要素均处在可控状态。运用PDCA循环程序监控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同时,教学管理也需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是参与管理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同时又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师生之间的相处互动。因此,有效的教学管理必须是立足于师生全员参与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始终处于稳定良好状态。

  第四,注意因材施教、因课施教。例如外教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阅读课采用归纳法教学,精读课采用演绎法教学。同时建立精读课“211”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两周一测验、一总结。鼓励学生对每个单词采取“预习、听讲、复习、测验前准备、讲评后复查、期末前复习和假期温习”的七次记忆法。并且对于这七个步骤都分别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办法。

  专业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市场需求是专业建设的方向。人才培养旨在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注重内涵建设,培养有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