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论西夏在中西贸易中的角色
在现有的西夏商业贸易研究中,主要是围绕西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西夏商业贸易的背景、形式、物品,以及西夏与周边政权贸易关系的研究。对西夏在中西贸易中的作用和意义尚未有从中西贸易整体角度的系统论述。有所论及的主要是对西夏作为中转站角色的研究。由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西贸易的整体角度对西夏在中西贸易中所担当的角色进行归纳定位,既对其中转站的角色进行论述,也对其作为商品货源地进行探讨。
一、西夏在中西贸易中的区位优势和社会背景公元1038年,西夏立国,疆域“东拒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延袤万里”,与今陕西和甘肃大部、宁夏全部及青海、内蒙部分区域大抵相当。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地区,控制了“丝绸之路”主干道,扼中西交通之咽喉,基本垄断了当时中西之间的贸易。
西夏建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夏的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对外贸易方面,西夏通过榷场贸易、和市贸易、贡使贸易、走私贸易、中继贸易等形式,积极进行商业往来,不仅获取自身缺乏的物资,且将其富余农工业产品出售,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西夏处于区域分割而治的历史时期,“但经济上则始终脉络贯通,蔚为整体,绝难分离”。
二、西夏在中西贸易中的角色
(一)中西贸易中的货源地之一西夏依自身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凭借优越地理区位,积极参与到中西贸易中,将自产的畜牧产品、土特产、初级手工业品等投入到中西贸易商品市场出售,成为中西贸易中的重要货源地之一。产品以马、驼、羊、盐、蜜蜡、翎毛、毡毯、盐等畜牧产品和土特产为主,并包括部分手工业制品。如表1所示:西夏盛产青白盐,物优价廉。产出的青白盐除留下一部分内销外,大部分用来同宋、辽、金等进行贸易,以换取所需物资。由于宋夏政治关系不稳定,以及宋为了保障河东解盐的专卖获得经济利益,禁止青白盐在宋夏边境买卖,所以青白盐买卖主要是通过走私途径进行的。西夏采取了各种走私的方式,大量输出青白盐,实际贸易数额巨大,大量青白盐实际上还通过沿边属户及土著汉人私运到内地。 西夏通过青白盐贸易获得了丰厚的财政收入,换取了粮食、茶叶等重要物资。
西夏的马、羊、驼等牧畜数额巨大,西夏马尤其出名,曾大量贩卖到宋、金、西辽。“按庆历六年(1046)北宋政府的规定,每年仅在保安军与镇戎军高平寨两个榷场就购人西夏马4000匹,羊两万只”。 相应的,西夏在榷场上也向金输出了马、羊、驼等畜产品。《天盛律令》中也有西夏向西辽贩卖马匹的记载 从《天盛律令· 畜患病门》中“马院所属熟马、生马及予汉、契丹马中之患疾病、生癞者,当告局分处,马工当遣医人视之” ,可知西夏贩往西辽的商品中有很大数量的马匹。
西夏出产的药材较多,质量好,作为重要的商品对外输出。据《宋史·食货志下·互市舶法》记载:宋“以缯帛罗绮易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以香药、瓷、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蜡、麝脐、毛褐、塬羚角、硇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 其中提及的甘草、柴胡、红花,都是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此外,西夏出产的药材还有枸杞和大黄。特别是西夏出产的大黄具有极高的药效价值。“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继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在蒙军灭夏战役时,耶律楚材用大黄治好当时在军中蔓延的疾疫。马可·波罗对西夏故地所产的大黄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事情进行了相应的记载,“前此所言之三州(即沙州、哈密州、欣斤塔剌思州)并属意大州,即唐古忒也。如是诸州之山中,并产大黄甚富,商人来此购买,贩卖世界” 。唐古忒指西夏,可见西夏大黄是当时畅销西方的商品之一。马可·波罗所记虽是元初西夏故地内商购买大黄贩卖西方的事,但这不是从元初才有,应该是由来已久的。 除大黄外,其它药材如甘草、柴胡、苁蓉、枸杞等也是西夏投人中西贸易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西夏立国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手工业品生产得到显著提升。较为突出的有毛织毡毯、陶瓷砖瓦、兵器制造等。在毛织毡毯中,西夏生产了许多的产品,有毡、毯、鞋、帽、帐篷等,其中质地优良的毡、毯是其畅销中西的产品,影响深远。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初年旅行过西夏旧境,他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额里哈牙(即新庆府首都)城中制造骆驼毛毡不少所制甚多,商人以之运售契丹及世界各地。”文中的契丹是指北方中国;据此,可见西夏毡毯在当时是较受欢迎的商品,行销范围是很广的。除毛织毡毯外,颇具有西夏特色的瓷器也是中西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20世纪80年代初,宁夏灵武磁窑堡遗址中出土了数量较大的西夏时期的瓷器、窑具及生产工具等遗物,其中有喀喇汗王朝铜币一枚。“铜币正反面均有文字,为阿拉伯文库菲体。正面铭文译为: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背面铭文磨损锈蚀严重,上两行漫漶不清,下两行可能是:穆罕默德阿尔斯兰汗。应系穆罕默德·本·优素夫阿尔斯兰汗时期(1056/57~ 1057/58年)所铸造,应是喀喇汗王朝商人在购买西夏瓷器时遗留下来的,可视作西夏与喀喇汗王朝展开贸易的物证。”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西夏的陶瓷制品应有一部分是行销西域、中西亚地区的。
(二)中西贸易的中转站西夏处中西贸易枢纽,与双方皆有贸易关系,“西夏与各国的贸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中继贸易”。
西夏为中西往来货物进行中转交换提供了便利,加速了中西贸易流动,主要货物为丝绸、茶叶、珠玉和香料等。
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丝绸一直是中西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西夏先通过与宋、金进行榷场贸易、贡使贸易、和市贸易等方式获取丝绸,然后再转卖至西域、中西亚等地。史载西夏“每一使至,赐予、贸易无虑得绢五万余匹,归鬻之其民,匹五六千,民大悦,一使所获率不下二十万缗。使五六至,而累年所岁赐可以坐复”。据李学江考证,“西夏法典《贞观玉镜将》和《天盛律令》以丝绸、银两、茶叶来奖励立战功的将士和杰出文臣,丝绸是十分难得的稀罕物,不是人人轻易能得到的,境内丝绸的商品率不可能很高。结合阿夏国内人民生活艰辛、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从北宋带回来的丝绸应是卖给境内外的商贾,通过他们再向西贩运”。由此可见,西夏从北宋获取大量的丝绸后,除去一部分归统治阶级享用和奖励大臣外,余皆转卖至西域、中西亚等地。
茶叶是西夏中转的最重要商品之一。西夏通过与宋贸易,获得大量茶叶。宋朝对西夏的“岁赐”中每年给茶叶三万斤,在榷场中也用大批茶叶进行博易。由于西夏处西域、中西亚等地与宋之间,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获取大量茶叶后,西域、中西亚等地所需的茶叶基本上都是由西夏转卖的。西夏“本界西北,连接诸蕃,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口”,可见其在转手贩卖茶叶时,是获利颇丰的。珠玉和香料也是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西贸易往来的主要商品。西夏与西域、中西亚等地的贸易往来中,获得了不少西方珠玉和香料,并用它们与宋、金进行中转交换。在西夏与宋进行的榷场贸易中,宋是“以缯帛、罗绮易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以香药、瓷漆器、姜桂等易蜜蜡、麝脐、毛褐、塬羚角、硇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其中的玉、硇砂非西夏所产,乃为西域所产。1172年,金世宗言于宰相:“夏国以珠玉易我丝帛,是以无用易我有用也”,由此可见,西夏与金的贸易中,也有来自西域的珠玉、砂、香料等物。据考,西夏从西方购买、转手卖给东方的产品种类繁多,基本可以认定的有乳香、安息香、檀香、木香、沉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玻璃等。总的说来,西夏将西域的回鹘、中西亚的大食、波斯等国的珠玉和香料等贩卖给中原王朝,并且转卖的量是比较大的。
三、结语西夏立国后,先后和宋、辽、金等政权长期鼎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积极参与到中西贸易中,发展和壮大实力。
西夏结合地理区位优势和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在中西贸易中担当了货源地和中转站的角色。当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西夏作为货源地输出商品,是有较大的限制性的,其仅仅能输出较为充足的农畜产品以及部分初级手工业品。西夏作为中西贸易中的中转站,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其通过与宋、辽、金及西域、中西亚诸国的多边贸易,先从一地低价收购或交换大批商品,再以较高的价格转卖或交换给另一地;二是为过往的商贸队提供服务,收取过境费用,从中获取收益。
西夏在中西贸易中充当货源地和中转站的角色,既促进了自身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中西商品流通,丰富了中西贸易的商品市场,对发展中西贸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经济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