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之内涵及现实意义探究

  十九世纪,当欧美列强率先通过 业革命,迈进现代化的时候,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却失去了昔日的荣光,沦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1840年至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时代的最强音。教育救同、科学救罔、艾业救嘲等诸多救 之路为有识之所提倡.并付诸实施 而只有中同共产党带领全国个族人民,建立独立主权的新中国之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救国之路才有实现的可能。从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到党的十八大“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服务、为人民服务,把以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没者和接班人”。一脉相承而义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光明前景”,重温邓小平的“二一个两向”教育思想,积极推进教育大业科学、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一、“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及其相互关系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提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反映了中同现代化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巾尉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 的教育事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三个面向”的阐述虽高度凝练,却内涵丰富.高犀建瓴地揭示出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其实现途径。“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看成“一体两翼”的关系。所谓一体,指的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确定了教育的功能定位;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身体里长出的两个翅膀,指明了教育现代化的两个基本实观途径。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分圳从时间和窄问的角度.为教育现代化勾勒所处的时空纵横坐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涵两层含义:一方面教育要为罔家现代化全局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自身要实现现代化。面向世界指的恐教育要放眼世界,通过对外肝放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日标。教育要面向未来有一层含义,其一,教育要着眼同家的长远发展战略,教育的布局、专业的设 、发展的状况都应适应闻家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二,教育须从被教育者 期抓起。 家发展的希望在今天的儿童、青年;其t,教学内容应现代化。教育者传授的应是最先进科学知识.教育内容是否先进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三个面向”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二、“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提出的科学依据及其重要意义
 
  (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服从于社会大系统的目标定位现代化是中同近现代发展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的长期追求。建立独立主权的新中国后,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社会大系统的总体功能确定为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而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这一观点。他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同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他再次从反面作出论证。他强调:“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同,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只能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大系统的功能定位。邓小平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从社会学的观点看,社会大系统由各个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子系统组成有机整体。社会大系统的现代化,不是社会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子系统的异变,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的整体性社会变迁,其中的“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大系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质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社会大系统发展的科学社会发展理论,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等多方面。
 
  它对社会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道路、怎样发展、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的样态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作出回答。而教育思想是系统社会发展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系统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功能最终落实到人去实现,而教育正是指导培养社会主体的主渠道。社会系统现代化,离不开具有现代化思想意识的人。因此,从这一视角来看,教育的功能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到社会大系统及其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现代化、教育与人才的关系,邓小平有着明确地认识。他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社会主主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在现代化建设中他痛切地感受到,“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不能成功”。 1992年南巡时,他再次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点发展起来,同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因此,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作为教育的功能定位,符合社会系统论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我们只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局来分析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定位,才能更清楚地认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
 
  (二)“教育要面向世界”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从“地域的”和“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的”历史的过程。1400年以来,以地理大发现为契机,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真正开端。以工业化为动力,以商品为媒介,资产阶级的逐利行为,推动世界从分散到整体发展。中同作为后发的外生型现代化困家,最初在世界潮流面前懵懂无知,被动而又盲目抗拒这一历史进程。从孤立隔绝,到被动进入,再到主动参与,直至全方位的融人,并将引领世界的发展,这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落伍到复兴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与此相适应,“面向世界”应是社会大系统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的实现途径。对此,邓小平作了深入的阐述。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中同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战争与对抗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摒弃。
 
  作为j次工业革命的领跑者,资本主义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成果、生产力水平。要面向世界,就必须回答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问题。列宁早就指出过。“社会主义共和尉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同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已经真正成为世界历史,社会大系统,以及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子系统只有突破民族和地域的限制,通过对外开放的途径,才能发展和丰富自己。在邓小平看来,与资本主义发生联系,向资本主义学习、开放,并与之交融,是中国实现面向世界的具体步骤。面临各国发展你追我赶,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我们不仅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要学习人家的长处”。邓小平在“面向世界”的政策执行中,针埘少数保守派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担忧,平明确地指出“中围执行的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环节放得还不够。我们要继续讲开放,更加开放”。‘面向世界”已成为民族复兴的必经途径和必然趋势,邓小平认识得非常清楚。
 
  教育现代化既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冈此,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也只能是面向世界。对于教育对外开放中成本增加的问题,邓小平态度鲜明地指出.“不要怕请外围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项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正是他从推进民族复兴的高度作出的科学论断。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舍“面向世界”而无他途。
 
  (三)“教育要面向未来”决定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自身规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民族亦然。巾华民族若不放眼未来,眼光短视,就会永远落后,甚至亡周灭种。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阔家的漫长过程巾,必须用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外部世界.科学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摆脱常规发展的局限,跨越前进,才能赢得未来。作为战略家,邓小平同志有着不同常人的战略眼光。对于中闰现代化建设,他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1980年~1990年第一步,总体上解决温饱问题;1990年一2000年为第二步,总体上实现小康社会;21世纪前50年为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也是围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面向未来、长远规划”,服从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是作为战略家的邓小平对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主要着眼在教育对象从小抓起、教育内容先进,以及教育满足社会远期需要等方面。邓小平强调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他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l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教育是培养同家建设者的“期货”行业,前瞻性是教育的基本特征,面向未来正是教育内在规律的基本要求。邓小平热切地指 :“我国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到来.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还对教育事业与社会需要结合上如何“面向未来”作了具体的规划。他指出:“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针对中小学教育在知识传授上如何面向未来,他指出,“首先要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生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邓小平把教学内容是否先进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冈为先进的教学内容符合世界发展的未来趋势。中小学阶段虽然是打基础的阶段,但邓小平强调不能以落伍的知识去教育中小学生。
 
  中阁暂时落后了,但是中斟教育培养人的眼光却应着眼于世界发展的前沿。巾围教育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应该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掌握世界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巾围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同家,但历史不应成为民族同步自封的包袱,而只能转化为前行的动力。邓小平从国家发展战略、教育自身规律出发,强调教育要面向未来。而“面向未来”仍然是今天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们正处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教育事业,以及国家现代化全局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目标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只要我们坚持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