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与就业竞争力
一、引言地方高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发展衍变的过程。只有把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高校办学育人的重要目标,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时俱进,才能拥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在高等教育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并不断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不仅是其长远的发展战略,也是其生存之道,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和优化,地区经济发展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型。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必须产学研一体化,高等院校要和企业紧密合作,不断推进创新型研究成果在社会中的转化,深入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十八大强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大环境的要求下,我国社会职业种类、岗位编制等都在不断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和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方高校三到四年的专业学习周期,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加上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趋同趋势明显,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上各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职能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远远快于高校的专业和课程的调整速度,人才供需市场存在时间配置差,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因此,地方高校要长远发展,就要以当地的产业结构布局为导向,时刻关注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升自身办学特色,将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及人才培养竞争力提升进行有机结合。在保证自己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质量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创新性研究,以提升自身的整体办学质量。地方高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以办学特色深化为主线,随时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动态,准确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深化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需求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被社会所公认的、稳定的、独特的、有品位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不是单一的,是治校者的治校办学理念、治学者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的综合体现;办学特色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的自我定位、发展规划等多因素相互融合的结果,是高校建校以来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象征和标志。
办学特色是每一所地方高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世界上排名前十的一流大学,都有其办学特色,这也是它们能享誉世界的原因。哈佛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其历任校长都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都是a),哈佛大学的MBA教育无人能及。斯坦福大学是21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主要有如下特色:
个性化的教学、教育创新、国际和社会影响力、具有协同精神的社区。该大学的电子工程教育独步天下,造就了美国的硅谷神话。剑桥大学的特色:优美的环境、非凡的科学魅力、功能全面自主性强的学院制,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剑桥现象”,剑桥的理工科名扬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现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正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方向迈进。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办学特色,特色的形成是由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文文化、办学历史等众多因素决定的。
高等素质教育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我国地方高校发展呈现特色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同时,又存在趋同现象,与自身特色相背离,存在众多误区:盲目扩招、盲目扩校、贪大求全、缺乏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不明、管理趋同。有些地方高校在教育部对其进行评估、更名的过程中,生搬硬套别校的做法,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放弃学校已有的传统和特色。甚至出现什么专业热门,就盲目开设什么专业,不考虑设置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大打折扣。所以,深化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导向下深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路径
(一)优化课程特色,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载体就是各类课程的设置和所有教学活动。要想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高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性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加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的课程有显性和隐性课程之分,区别在于学生的接受机制和教师的呈现方式上。显性课程大部分是指教学活动中已经计划安排好的各种课程,教师采用明确的、直接的、外显的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而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学什么,目的性比较强。地方高校要依据市场需求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及时了解最新市场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鼓励学生跨专业的课程选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之成为知识全面的综合型的人才。隐性课程是指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课程,教师采用暗含的、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学生也是在无意识中接受某些教育。地方高校不仅要精心设计、科学设置各类显性课程,也不能忽略组织各种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心理健康及素质提升的隐陛课程。只有不断优化课程特色,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教育功能,才能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调整专业设置,建设地方特色专业地方高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科学研究等方面与我国重点大学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专业设置方面很难做到“全而精”,各个专业难以均衡发展。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地方财政的倾斜方面以及学校的实际运营状况,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建设地方特色专业。地方高校在重点建设自己传统的强势专业的同时,要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的设置可以与当地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相契合,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来打造特色专业,使毕业生在当地具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如在一些旅游业发达的中小城市,可重点发展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地方高校可着重发展资源勘 探、化工、能源转化等专业。
(三)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生为本”的特色办学理念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必须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高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技能、认知、态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求,树立“以生为本”特色办学理念。从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领导和地方政府在高校管理中往往偏离学生的真实意愿,办学过程中的错位和失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要想改变诸如此类的现象,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地方高校在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求,学校要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进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地方高校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四)开展特色创新教育,培养毕业生的创造能力高校的特色创新教育对大学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地方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尽量开发一些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创新课程体系,并形成相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并将其贯穿到课程讲授中,进而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地方高校应大力推进毕业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而形成学科教育、思想教育以及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社会实践。再次,创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狠抓落实,切实发挥其对学生日常行为和意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最后,地方高校应加大对毕业生创新教育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依据,使毕业生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其社会发展竞争力。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服务
-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方面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面纱》翻译的分析
- • 论文写作面临的九大拦路虎
- • 什么是有效论文?
- • 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介绍
- • 稿件内容规范要求
- • 论著是什么?
- • 学术期刊规范化的问题
- • 避免医学论文抄袭的基本要求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