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析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足第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区。从日常教学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始终存有偏见,认为这门课程属于副科,无关乎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无关乎将来的升学与就业,长此以往,在高校很多学生就形成了思维定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抵触、厌倦,甚至默然的情绪。第二,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伴随而来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呈现,使得社会整体的趋利性意识不断蔓延,加之各种竞争压力的加剧,大学生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功利性,注重短期的效益与回报,忽视长期的积累与提高,导致大学生重视专业课,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普遍现象。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受到党中央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材内容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与力量。但教材上的理论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时,很多教师完全遵循教材的章节逻辑及语言范式,使教学过程充满了空洞的说教和结论式的语言,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了学生心中讲空话、套话和大道理的说教课程,逃课率高、抬头率低的现象大量存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热情不足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不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部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的群体。这部分教师群体在面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外语课、小说课、睡觉课的学生面前,更容易受干扰和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得过且过,缺少改革创新的精神,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第二,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待遇上存在差距。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与专业课教师的待遇是不同的,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待遇,专业课教师都要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落差时,表现出工作懈怠,热情不足。
 
  3.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要求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卷考试形式是教师和学生都普遍接受的方式,但考试内容将名词解释、简答题等涉及记忆内容的分值设置较高,对应用性的辨析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的分值设置较低,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对自身思想品行认识的提升,仅仅起到了知识记忆的效果。这些现象与实际生活脱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实效性的强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想从而影响人的行为的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它的可操控性不强,教学效果的实现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与能力建设。首先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并以此去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完美的人格。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涵养,创造出有深度、有创见、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教学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所讲授的理论才会有说服力,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目前,由社会整体的功利性导致的学习功利性非常普遍,在高校,不仅大学生不重视这类课程,高校教学整体设计也是不重视的。高等院校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应把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纳入到高校的总体规划中来。高等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中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合理核定教师编制,增加专任教师配备;重视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教学说服力;合理设置岗位津贴,确保教师实际收入。高等院校只有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才会让教师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转换话语体系,力求语言的通俗、形象、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要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善于从社会现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问题和困惑。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交友、择业等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理论有针对性的为学生答疑、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关联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效果的系统性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融合历史、文化与价值观的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第一,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本质上是要求实践的。
 
  因此,发挥社会实践的功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其实效性的关键。为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通过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服务实践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除了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外,还应采用讨论、思辨、阅读、视频、表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自我实践之目的。在校园活动方面,应通过各种校园社团和文体活动,如校报、校庆、运动会,入学及毕业典礼等实施教育。在社会服务实践方面,学校应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与实践活动的经历纳入毕业考核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将道德原则、生活准则有效地内化为大学生的观念意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力量辅助教学。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4.2亿。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重要成员,是QQ聊天、博客、播客、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的重要使用群体。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受网络影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理念不在多元网络文化交锋中趋于弱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增强道德话语权、掌握主流价值导向。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应注重网络文化的宣传,可以利用BBS、贴吧、博客、微博等媒体工具打造健康、有序、便捷、有效的网络文化沟通平台,把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寓于其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中的思想。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媒体工具影响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生活化,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4.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的主要手段,其实效性体现在大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用一般标准难以衡量。完善合理的考评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程度。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必须打破原有的课程考核方法,即改变原来“一卷定胜负”的考核评价办法,确立动态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日常考核比重,把期末试卷考核与平时综合考核结合起来。试卷考核应增加理解、分析、联系实际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日常综合考核可把师评、自评和学生的互评等多种评价进行综合,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多方向、全方位地评价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评价结果中发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改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