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综合论文写作指导

试论统一战线对多元社会价值的整合

  统一战线一方面承担着维护和传播社会核心价值的任务,培养统战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另一方面,统一战线又具有价值整合的独特优势,“它不仅能够沟通社会精英与社会大众的思想交流与文化交流,而且能够整合多元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力量为共同理想的建构、为公共道德体系的完善以及传统文化的全面提升服务”。“不仅具有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优势,而且拥有能将中国与世界结合的优势”。因此,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一、代表性人物是统一战线进行道德整合的价值特质统一战线涉及了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各民族、各人民团体及一切爱国力量,统战工作重视代表性人物,将代表性人物的工作视为更好地开展统战工作的切入点。
 
  统一战线代表性人物的来源主要有:各民主党派的代表性人物、党外代表人士、工商业界的代表性人物,以及其它社会阶层的代表人士。这些代表人士的“代表性”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各民主党派、界别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其有突出的专业技能或较高的道德威望;二是作为统战对象,其政治素养高,具有较强的政治引领作用;三是在所在民主党派、界别和领域内联系面广,具有较强的利益代表性或界别代表性。可见,代表性人物是集道德威望和专业技能优势于一体的统战对象,他们具有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责任,反映一定社会阶层或界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为政府决策献计献力。在具体的统战实践中,对代表性人物政治素质的强调和要求往往盖过或高于其专业素质,代表性人物的专业优势更多内化为政治素质。统一战线通过挖掘和培养代表性人物,从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抽象提升出具有扩散效应的人格感召力和政治影响力,联合和团结本阶层和本领域的群体,以发挥更大的群体效应。因此,代表性人物具有构建社会道德观的价值整合功能。
 
  统一战线对代表性人物的重视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伦理道德属性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政治重视为政者的道德示范力量,注重榜样表率作用对保持政治清廉的重要性。如“政者,正也”、“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等等。人们对统治者的政治支持源于统治者的威望,特别是那些为民族、为国家兴衰做出一定贡献的模范人物,为人们如何处理社会事务与人际关系、处理家国关系、处理“大是大非”等问题提供了人生实践的指导和示范作用。由此形成了传统政治文化的道德伦理特色,为今天的社会整合提供了可借鉴的价值,即在政治统治中把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提升榜样人物人格力量的社会化作用,加强社会价值观引导。
 
  “代表性”是一种道德追求,一种伦理规范,更是一种借助于榜样激励效应达到价值引导和整合目标的治国理念。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发挥“联系一个人,团结一大片”的扩散效应,是其代表性人物政治美德的社会吸引力和凝聚力所在。
 
  政治学的研究也表明,政治体系中模范人物的道德威望与政治品格相结合,就能够在社会产生极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社会凝聚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热衷于研究模范人物并强调其对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民主党派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研问卷中也论证了这一问题。绝大多数民主党派成员加入民主党派,并不完全是因为民主党派纲领党章的魅力所在,而是被民主党派中某一前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调查问卷中,在被问及“你加人民主党派的原因和目的何在?”时,有部分成员表示“受本党派中一位前辈的影响,他是个好人”。针对“你认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问题进行访谈时,部分成员明确表示要增强代表性人物的教育宣传,借助于代表性人物增强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虽然不能从深层次说明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的道德感召力引领社会成员的巨大作用,但至少说明了道德感召力因素依然成为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所重视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和影响了部分社会成员的政治选择。因为当道德崇敬感与自我道德尊严感在个体的心理层面发生某种共鸣时,道德的价值整合作用也就由此产生了。
 
  因此,统一战线进行价值整合,就要发挥代表性人物的价值统合效应,促进社会道德观的建设。
 
  马克思曾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道德属于实践理性,必须落实于具体人物的行动和行为中,以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为载体。我们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将优秀代表性人物的政治美德通过宣传展示到各个民主党派及社会层面,将代表性人物所特有的政治美德内化成民主党派成员的普遍心理时,就为道德整合提供了一种价值支持。因此,要拓宽代表性人物的发展领域,还要注重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挖掘和发现代表性人物。扩大优秀代表性人物的宣传力度,将其政治美德通过宣传展示到整个统战领域及社会层面,使其成为统战成员及社会成员共同追寻、效仿的榜样,使成员遵守道德规范不是出于义务,而是出于一种内心的美的享受,或者说获得一种西方学者麦金太尔所谓的“内在利益” 在践行美德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内在精神满足感,如正义感、崇高感以及对他人和集体的奉献所体验到的内心的充实感等等的内在价值。从而引导统战领域内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等,引导社会道德观建设的价值整合作用。
 
  二、构建合理的政党观,促进社会政治价值观的建设人们对政党关系的“是非判断”就形成了政党观。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处理政党关系的价值观不同,就会造成维系社会整体性、统一性观念的不同。政党关系是影响我国政治团结、社会和谐的基本关系。我国的政党关系表现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的多党合作政党关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国家政权建构后的实践合作中,基于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形成的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具有独创性,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富有特色的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关系中,一党领导、多党参政的政治格局,使中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力量以合作形态在国家政治资源中得以适当分配和体现,并在发展中不断巩固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促进了我国各政党之间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关系,从而构建了和谐的政党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社会思想开始传播进入我国,并且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其价值观的输送力度,对我国的政党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比如有的社会成员不顾国情,以西方的竞争性的政党关系为参照物,衡量我国的政党关系。这在统一战线内要引起注意和警惕。随着政治交接的推进,各民主党派的新成员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这些新成员由于成长于新时代,有的缺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缺乏客观的评价和认知,不能客观分析问题,他们看问题容易横向比较,对我国的政党制度“认同度不高,对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在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思潮特别是国外的民主化思潮时,不能对其进行理性取舍,缺乏全面把握、正确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容易被一些暂时的不尽人意的现象或错误说法所迷惑。由此也导致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立场,从而提出不被现有体制所接受的政治参与要求。这些思想都可能对我国的政党观产生影响,如果整合不力,有可能造成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混乱、组织涣散,带来政治灾难。从政党政治在中国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就可以发现,竞争的政党制度只能破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导致社会的分裂、民族的纷争。当社会丧失合理的政党观时,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就趋于崩溃,社会的整体和谐就无从实现。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价值上的整合。
 
  统一战线是构建合理政党观的重要力量和政治资源。在实践中具体体现为:一是在统一战线成员内传播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将多党合作关系的政治价值观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提升成员的理性认知能力,维护核心价值观。
 
  二是通过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增强社会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可度,促进社会层面的政党观的构建,以形成正确的政党观。
 
  统一战线在发展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适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文明成果,特别是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是我国独创的政治文明成果,它以“再造新文明”的内涵赋予人类政治文明以新的内涵,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强势民主制度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垄断,建立了适合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特色的政党制度。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就不能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中保持自身优势,以自身文明统合多元价值,完成社会整合任务。在这里,借用学者的观点来总结:“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代西方民主在更大程度上是形式上的民主(即过程的民主或代议制民主)而非实质的民主(即效果的民主或参与制民主)”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政治文明怀有足够的信心。
 
  同时,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政协,在制度化的进程中形成了有序的政治参与机制和与选举民主并行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序的政治参与使政治体系有效吸纳社会利益多元化提出的参与诉求,并在政府的立法和决策中得到有效地回应和保障,进一步增强了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和合法性,保证了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对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协商原则的规范,使统一战线增强了民意与决策的互动,提升了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加强了政治体系与民意的互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抑制了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完善了执政党的民主执政形式,凸显了我国政治的优势,推进了政治价值观的建设。
 
  三、建构民族观,促进现代国家建设整合社会多元思想,增强社会凝聚力,还需要社会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所谓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看法,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它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民族观。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高举民族解放旗帜,团结和凝聚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走向了民族国家的建构和认同的现代化道路,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走向民族复兴和崛起。
 
  民族价值观是构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整合的角度讲,民族价值观要将所有社会阶层— —无论是处于社会低层的劳苦大众,还是处于强势群体的精英阶层,都能调动组织起来,形成民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认同。这一过程中,所有社会分歧和社会矛盾都被最小化,而民族利益被最大化,因而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观的核心要素。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统一战线是在国家和民族两个层面发挥民族观的整合作用的,在国家层面,统一战线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整合了各社会政治力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在民族层面,统一战线汇聚了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了巨大的力量资源。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要建构中华民族观,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导下,协调关系,整合社会,凝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要与爱国主义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建构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为此,统一战线要凝聚社会意识,建构中华民族观:在国家层面,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将各种经济力量组织成为国家的建设力量;在国际层面,要将中华民族价值观转化成为一种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没有这样一种转型,除了即时反应性的民族情绪,国家不可能具有一种连续性的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原则 。
 
  21世纪,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共同面临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要在发挥独特优势的基础上,维护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动员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各民族及海内外的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